我该不该考美国博士呢?
标签:
年龄考博家人意见安全感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小卉:杨老师您好!关注您的博客很久了,今天鼓起勇气向您咨询,希望您能指点迷津,帮我分析分析。
我新年虚岁要27了。今年六月硕士毕业后去了美国。今年2月份时本来有苏州电视台的实习工作,后来放弃了。去考了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证,想着如果我毕业后去美国找中文教师工作能用得到。可是六月份毕业到美国后,花了半年时间才真正明白,在美国没有绿卡,没有美国学位是根本不可能找到中文教职工作的。12月份回国后,我就一直在纠结,到底自己现在该怎么办?考美国博士,还是在国内就业?
一我是留恋美国的。美国的生活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都很吸引我。在美国有一对美国夫妻对我很好很好。那是我09年研二交流到美国时认识的。在美国这半年了基本吃住在他们家。并且真切体会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也认识了很多他们的朋友。可以说在美国有了一定的关系网。只是中文教职工作这么难找,即便我博士读出来了,也还很担心找不到工作,而那时我都快33了。另一个是想博士读不出来到话拿硕士走人,或许早点毕业能找到工作。我不想依靠美国朋友生活,毕竟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况且还有宗教信仰接受上的差距。
二我还没有男朋友,很担心自己嫁不出去。这趟去美国其实是抱着嫁人的心态去的,因而毕业前没有好好准备托福,GRE。现在想来真是幼稚和天真。只可惜悔不当初。
三回国后开始眷恋熟悉的环境和安全感了。在杭州有很多亲人,朋友。如果我在杭州找一份工作的话,平时能跟朋友吃饭,逛街,K歌,节假日可以看看亲人。虽然生活环境,物质条件不好,但起码生活得简单快乐。也许工作压力会很大,人事关系比较复杂,自己的收入也达不到期望的目标,但有亲人有朋友的地方就是家吧。
我纠结的地方在于:
一这趟去美国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我知道了这个世界的精彩。如果我去美国读博了,我估计就想留在美国,虽然还有很大的未知,但那也是我想要的。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世界上各个国家看看。只是这样想到时候,又开始留恋国内的亲友,割舍不掉这份浓厚的亲情。爷爷奶奶外婆的年纪也大了,身体也日渐不好,再离开再见的机会就很小了。虽然美国有基督教的聚会生活,但我总感觉自己是无法真正接受的。我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因为我家的家庭背景不是很好,在中国我只能是一个平民老百姓。国内流行门当户对,于我的性格也只会选跟我合适的人。这样我还是会过着担忧衣食住行的生活,平凡而卑微。相比半年来在美国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我还是很向往那种生活优越的日子。
只是那是别人的生活,我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是我的。
我需要付出更艰辛,更长远的努力才能够到,而其间的风险依然很大。
三我虽有国内硕士,但我不喜欢做科研。读博对我来说一直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我毕业了,要重新回到学习的状态很难。但我想若我下定决心了,应该是会好好拼一下的。只是我现在在犹豫要不要这样做,该走哪条路。
四国内的工作,最好的是在苏州电视台。我在苏州上学,当时费了很大的努力才有实习机会。而我在2月份面对有出国机会时就放弃了它。现在想来真是很后悔。现在毕业后,同学们很多都离开苏州了。感觉苏州没有上学时的亲切。如果在国内工作,我想我会选择杭州吧,毕竟有很有亲友在,有家的感觉,不会孤单。只是在杭州要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为自己的实力在杭州是进不了好的媒体单位的。
只是苏州电视台的工作是我读研时一直的梦想。每想到这时我就很揪心,,
其实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如果我这次放弃考博的机会,在国内就业,我是会后悔的。毕竟我心里是眷恋美国的优越生活环境的,而在国内我再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的。只是现在年龄大了,对考博和读博都有很大很大的恐惧。
杨老师,我想我把我面临的问题都告诉你了,希望您能帮我分析分析。其实并不是需要你告诉我走哪条路,我只是想听您分析分析依我现在的情况,谈谈您对我选择到美国读博还是在国内就业的看法。打扰您了。非常感谢!
杨永龙: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人往高处走,你的想法非常正常。
小卉:可我年龄很大的,真的很没有勇气读博,现在准备托福和GRE,也无法集中精力,您看呢?
杨永龙:你不觉得目前的你是处在选择的两难境地吗?
小卉:嗯,两种人生。
杨永龙: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你觉得能静下心来做事么?
小卉:好难啊,这是我毕业后面对的第一个现实问题。我想每个毕业后的人都有选择的困境,现实问题,这样想觉得自己只是其中一个,我能面对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杨永龙:有句话叫做有得必有失。
小卉:还有句话叫万事莫强求,顺其自然,我懂。
杨永龙:这就需要你从得失的对比来做出自己的抉择了。
小卉:我能进行得失对比,可是两种选择我都有强烈的对未来的未知和恐惧,于是选择就没那么理性了。
杨永龙:对未来的未知和恐惧每个人都有,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
小卉所以有远见,有执行力的人才那么少,是吧?
杨永龙: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对未知事物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但是我们需要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行动的抉择。
小卉:杨老师,真诚地问您,如果我是您的女儿,您站在父亲的角度上看我,您会让我做什么选择呢?
杨永龙:呵呵,当然是在国内就业了。
小卉:为什么呢?
杨永龙:生活的环境以及安全感的获得比较容易满足。
小卉:可我会心有不甘,会遗憾,我担忧的是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然后会害怕依我这样的心态在国内工作,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结婚组建家庭,觉得离幸福越来越远。
杨永龙:对啊,我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哦。
小卉:若拼上一年,在国外的话,或许会遇到合适的人,也许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也会有安全感,您怎么看呢?
杨永龙:我的看法就是根据你自己的意愿作出抉择。
小卉:我看不到自己的意愿,真的。如果您问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我现在头脑已经很模糊了。
杨永龙:不是模糊了,而是你在前面已经有了答案,只是想得到我的认可肯定罢了。
小卉:真的吗?
杨永龙:是啊,“可我会心有不甘,会遗憾,我担忧的是这种感觉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强烈,然后会害怕依我这样的心态在国内工作,是很难找到合适的人结婚组建家庭,觉得离幸福越来越远,若拼上一年,在国外的话,或许会遇到合适的人,也许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也会有安全感”,这就是你自己的答案。
小卉:可是若遇不到呢,我今年都27了呀,等于是28岁去读博,每当我想到说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我很深刻体会到说这句话人的真正用意,于是就想若毕业后不去美国在苏州电视台工作,该多好,,其实在人生的关键口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最重要,在美国日子确实过得好,可是我在23,24时错过了,那我27,28时还要去追求吗?我爸妈老说,心不要太高,放低点,女孩子该现实些,而我就是太理想主义了。
杨永龙:父母的意见以及我的意见都是参考,关键的在于自己的抉择,你说对吗?
小卉:是的,我想我知道还怎么做了。谢谢杨老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