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具有对死亡的恐惧
(2017-08-19 08:23:20)
标签:
抑郁惧怕死亡生命意义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霞瑞:老师您好。我是在网上看见您的qq号的,想让你帮我疏导疏导。我觉得我有点抑郁。
杨永龙:说说具体情况。
霞瑞:您说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来享受幸福、愉悦、轻松、快乐的。可我总是心情总是很低落,感受快乐的能力很差。我总感觉很害怕,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会怎样怎样。 我真的很想走出这种困境。 我也是一名老师。我的生活其实很好的,也没有什么烦心事,可就是不知道怎么了,我总想一些不好的事,您帮我引导引导。
杨永龙:是啊,“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来享受幸福、愉悦、轻松、快乐的”,这是非常正确的,那你说幸福、愉悦、轻松、快乐是怎么来的呢?
霞瑞:是靠心灵去感受的。
杨永龙:那你总想一些不好的事儿,这些想的内容是不是毫无意义的杂念呢?
霞瑞:是啊,我不由自主啊。
杨永龙:幸福、愉悦、轻松、快乐是靠心灵去感受的,但你所依据的具体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
霞瑞:这些都源于前两年我家的一个邻居的死亡。物质啊,现在该有的都有了,现在对物质没什么要求。
杨永龙:看来你对幸福、愉悦、轻松、快乐的来源是一无所知的
霞瑞:那您给我说说。
杨永龙:下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话说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帮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从这则故事之中你发现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是怎么来的了吗?
霞瑞:无意中感受的?不是刻意去追求的。我平时上班时间会和同事打羽毛球,写毛笔字等等,这种不良情绪也很少。这两天放假在家,这种不良情绪把我困扰的就不行。
杨永龙:那你难道不能以此推而广之吗?
霞瑞:我也不能给别人说。
杨永龙:从上面的这个故事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和快乐来自于对明确目标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中,只有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明确目标,并为之忙得无暇顾及的时候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快乐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降临到我们身边。
霞瑞:您这样一解释确实是这样,现在我自己真没有什么目标。碌碌无为的混日子呢。
杨永龙:没有目标难道没有兴趣爱好吗?
霞瑞: 有,其实我兴趣爱好也不少。
杨永龙:混日子也有自己所喜欢的东东哦
霞瑞:是啊,有。
杨永龙:那你让自己真正投入其中了吗?
霞瑞:或许没有真正投入吧。才有那么多时间胡思乱想吧。
杨永龙:看喜欢的电视剧就与剧情共鸣,看他们面临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喜欢写作,那么就创设和创造能引起大家共鸣的情节
霞瑞:这些建议挺好。其实我现在对什么都不怎么有兴趣
杨永龙:写毛笔字就用心临摹,在临摹之中创新而自成一家
霞瑞:是的。您给我说说生命的意义吧,我可害怕听到“死”这个字呢,是心理问题吗?
杨永龙: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快乐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长久的幸福,愉悦,轻松,自由,快乐必须自己去创造、创设和争取。你让我“说说生命的意义”下面是我对别人的回答:我说“人生本无意义”。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人生,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在这里您可能要问了,既然生命无意义,那么我们还活着干什么?这因为活着,我们就要享有成功!我们享有成功,就需要创造自己的生命!我们创造自己的生命,其实也就给我们的生命确定了意义!我们生来就是要创造和体验成功的,在创造和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我们的生命有滋有味了起来!人生本无意义,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到来和我们参与创造和体验成功而变得美好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也是我们为我们的人生规定的一个意义。印度哲人奥修这么说过:“这一切都由你而定。生命是一张空白的画布,无论你在上面怎么画,你可以将痛苦画上去。也可以将幸福画上去。”因此你人生的意义由你设定,你生命的价值由来创造,当然你人生的意义也是由你来发掘和享有。生命是一块空白的画布,需要你拿出一生的时间来画满美丽,写满精彩!
霞瑞:谢谢您的开导。 我试试看再跟您聊。
杨永龙:关于你害怕听到死这个字,对于每一个活着的人来说都具有对死亡的恐惧,说实话我也非常怕死,这是因为我们全人类都具有对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不能掌握的事物的恐惧心理,所以你有这样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既然它是一份很正常的心理,那么我们首先要把它接受下来,这样就会减轻你对死亡的过分关注,使恐惧降低、紧张得以缓解。
其次,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由于目前科学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准确解释人死亡之后的具体情况,所以有人说所说的“人死亡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也仅仅是一种推测,如果我们把这种推测换一个角度,把死亡看作是一个故事的结束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比如近些年来西方对灵魂学的研究就指出“死亡是快乐的顶峰”,像光和电那样自由和永生。假设如果没有死亡,那么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死亡是快乐的顶峰”,像光和电那样自由和永生呢?当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
第三,有句话叫活在当下,也就是说我们当下的幸福、愉悦和快乐既是有我们自己所创造的,当然我们自己所创造的幸福、愉悦和快乐也需要我们当下来拥有与享受。如果我们跳过了当下创造和享受幸福、愉悦和快乐的实际而去关注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不能掌握的未来,那么我们也就体会不到生命的伟大和可爱之处,当我们临近当下这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也就无法享受到这个故事的精彩和高峰,那么我们的下一个故事也就不会有精彩的开头。
第四,针对“害怕听到死这个字”的情况发生的时候,①找点自己喜欢的事做。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在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之上时,那种恐惧的心理自然就会从你的身上悄无声息的溜走,如参加文体活动、写作、画画、制作工艺品等。②可以去参与群体活动适当的放松一下,像去跑步啊,打打篮球等等,充分把自己脑子里所想转化到锻炼身体上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及不良的思维。③回归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美好心灵的陶冶者和塑造者,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仅可以抚平烦恼苦闷,而且还可以使心灵得到和谐快乐。不妨经常到公园、田野散步,或与朋友、家人遛弯,或跑步、骑车,这样可以达到驱散烦乱的心理,给您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④助人自助:人的心灵除了需要尊严、宣泄、肯定、自由、包容之外,还需要别人的关怀。关怀和善待他人是得到自我尊严、肯定以及爱的较佳途径之一。所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参加各类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性文娱体育活动,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去抑制对死亡以后的设想,有助于改善自己的不良心境。
第五,转移注意力。当你反复思考死亡以及死亡之后如何如何时,思维就会专注在“死亡”的恐惧之上,这时最重要的是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比如马上去做感兴趣的事或听音乐,这时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感兴趣的事或音乐上,就可能会忘掉所联想的恐惧。
第六,生活是双面镜子,一面是爱,一面是失去与背叛;一面是肉体,一面是灵魂;一面是现实,一面是虚拟;一面是生,一面是死……我们站在镜子的一面,观摩另一面彼岸的世界,在一面建构一个世界,世界却在另一面被消解。与其说我们惧怕死亡倒不如说是惧怕失去与背叛爱;惧怕灵魂无所依托;惧怕进入生命最终陷于虚无等等。既然我们惧怕的事这些东西,那么我们不妨趁我们的拥有生命的时候,用切实的行动和努力来实现我们的心愿和梦想,善待和亲近我们的家人与朋友,真正做自己想做而未做的事和想去而还没去的地方。一句话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天天精彩,天天拥有阳光和快乐!只要我们珍惜当下拥有的,真诚生活每一天,心中充溢着爱,就让一切顺其自然。
霞瑞:您说的真好!
杨永龙:其实这些都在我的博客之中
霞瑞:我会用心去感受、体会、进步的!我会去看的。
杨永龙:好的,我到时候也想分享你的书法,最想得到你所独创的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龙”“虎”二字
霞瑞:谢谢!老师,我会尽快让自己走出来,到时候让你一起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