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里糊涂的签了工作之后的悔责
(2017-07-08 09:24:49)
标签:
工作签订后悔自信心悲观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生,九月份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场招聘会,本来自己条件不错,成绩很好,每次都有奖学金,应该能签个比较好的工作,可是不知自己当时怎么想的,总觉得自己不行不行,结果好的机会都没去面试,稀里糊涂地就签了一个,而且好像很不好,自从那以后就觉得很后悔,很自责,看到同学都有了好的去处,现在都有去实习的了,自己心里耿难受了,每天浑浑噩噩的,谁也不想搭理,一个人沉浸在痛苦中,什么都不想做,做什么也没兴趣,感觉活着真的毫无望,对不起家里人,感觉自己好没用,真的不知道如何解脱了,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真的很难受,有种活不下去的念头。
我本来就是一个内向的人,性格自卑,总觉得不如别人,有个什么小事儿,心里就总想着,总也放不下,况且现在工作的事儿不是小事,心里更放不下了,真的不知该如何解脱自己了,真有抛弃一切的念头,不过对于父母,总觉得对不住他们,不想他们为我伤心,好矛盾。我觉得自己真的不知该如何生活,总觉得活的特别不自然,很尴尬的样子,对别人来说顺其自然的事儿,对自己却好难好难,其实,我一直就不快乐,应该是个特别悲观的人,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有问题,反正就是和别人不一样,感觉不到别人的快乐,不喜欢人群,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看不下书去,每天很烦很烦,我觉得就是在挨日子,不知自己能挨到哪天,有时也想改变自己这种状态,可是真的很难。遇事总是很怵,不想去做,不想去面对。希望老师能帮帮我。——乾宇:
乾宇同学:
您好!关于你的这个问题,我想要对你说的是:单位无所谓好坏优劣,工作也无所谓高低贵贱,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和所作所为!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别人觉得很好的单位对你不一定适合,别人觉得很差的单位也许对你很适合;工作的好坏不在别人的意见和感受,关键在于你自己的意向和追求。所谓人各有志,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就是说别人的选择只代表的意向和追求,我们的选择是我的命运我做主的表现,所以活人是为自己的,是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而活的,既然你前面已经做了选择,那么就不要为自己的抉择是否正确而苦恼。人的成功不在于一时,而在于对所做工作的一世的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一旦这样做下去了,那么幸福的人生就会与你在成功之巅握手言欢。所以坚持奋斗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每一个单位或每一项工作,都会有两种评价,有的人觉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充满艰辛也充满快乐;有的人觉得工资不高发不了财成不了气候。如果我们抱着不干活就能拿高工资、高待遇的心态去看单位或工作,那么就会产生抵触厌倦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挑战和超越自我的心态去看单位或工作,因为只有艰苦的岗位和环境才能锻炼和陶冶人,才能让自己真正达到实现和超越自我。《温水锅里的青蛙》的实验你肯定看过——美国康奈尔大学作过一次有名的实验。经过精心策划安排,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了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滚油锅,跳到地面安然逃生。隔半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里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地来回游动。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青蛙不知究竟,仍然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使它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一切为时太晚。它欲试乏力,全身瘫痪,呆呆地躺在水里,终致葬身在铁锅里面。我想从这个实验中你肯定能明白,在什么情况之下更能让自己实现和超越自我。
说实话,虽然目前的社会有诸多的不良现象,但是在成才和成功途径还是很公平、公正的,成绩的取得需要花费时间、汗水乃至心血,不劳而获者迟早会被淘汰,投机取巧一时也许蒙混得过去,但投机取巧一世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有真才实学——活学活用,发挥自己创造和创新思维,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以及本分踏实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才能把我们送上人生和事业的成功之巅!
我想你肯定学过哲学了,哲学之中说的很清楚——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动态发展和变化的,时刻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来调整和调节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积极而努力地去投入行动,只要在任何地方、任何场所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乾宇:杨老师,您好,有问题向您请教,我都不知道自己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了,每天浑浑噩噩,就因为自己做了个错误的决定,以至于觉得自己就没希望了,做甚么事也没兴趣了,感觉活着一点意思没有了,只有痛苦,每天沉浸在后悔自责中,什么事也不想做了。
杨永龙:说说你做的“错误决定”。
乾宇:就是签工作的事。
杨永龙:说具体一点。
乾宇:本来应该能签个好点的,可是也不知当时怎么想的稀里糊涂地就随便签了个,现在很后悔,感觉自己做事什么的,一点也不成熟,面对现实生活,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个傻子。
杨永龙:我不是给你回信了吗?
乾宇:嗯,看了,可我还是没法解脱,这只是个表面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别的问题,才总会这样想。
杨永龙:那“别的问题”是什么呢?
乾宇:感觉自己与外界总是格格不入,很尴尬,不知怎么正常自然地生活,甚至在家里我都感觉不自然 ,还有就是我的性格,内向,自卑,悲观,唉,感觉好多缺陷。
杨永龙:这是事实情况呢,还是你自己的臆测呢?
乾宇:事实情况,不知怎么去改变这种现状,一天天地不知怎么过下去了。
杨永龙:那你在没有签工作之前也是这个样子吗?
乾宇:以前并不总是这样,不是很严重,现在由于这事,几乎总是这种状态。
杨永龙:那你在没有签工作之前,是不是和同学以及家人和谐融洽相处的呢?
乾宇:不是。
杨永龙:那是什么呢?
乾宇:我都搞不懂自己到底怎么回事,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大部分时间,我还是独来独往。
杨永龙:从你的表现来看,你不觉得自己有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吗?
乾宇:?
杨永龙:做事深思熟虑、严谨拘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善应变、认真刻板,追求完美,对他人反应敏感,自我牺牲,责任心过强、理想主义等等。
乾宇:嗯,是这些问题。
杨永龙:这是你多年以来点点滴滴所养成的习惯。
乾宇:那怎么办,这样很苦恼。
杨永龙:我们知道人的性格的来源基本上遵循这样一个程序:思想态度(自己要做到最完美)→行为(行动上不断强化)→习惯→性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性格是习惯化了的思想和行为,就说明它具有相当的稳定的特性。
乾宇:是啊,性格,习惯最难改了,以前也想改过,最终还是徒劳。
杨永龙:你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做事深思熟虑、严谨拘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不善应变、认真刻板,追求完美,对他人反应敏感,自我牺牲,责任心过强、理想主义等不良的性格,那么接下来我们所要做的就对症下药加以改造自己这种不良的性格——针对自己的个性缺陷多思索,多纠正、多领悟。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乾宇:这是不是总在害怕些什么?
杨永龙:这就是说要改变不良的性格需要较长的时间、恒心、信心和决心,当自己的新习惯(比如碰到事情不必过多地前思后想而是干脆利落果断处理;强调正面观点,减轻负面看法;有意识地努力克服敏感、急躁、好胜等;改变过于刻板、过分认真的做事方法,不要过于认死理、钻牛角尖,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往往会有想不到的转机)取代了旧习惯之后,你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乾宇: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正。
杨永龙:不做完美主义者。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人和事,只要努力了,对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对生活、对学习不应太苛刻,追求极端完美只能适得其反。同时在看问题时不可太绝对,要学会相对比较,同时保持乐观的心态。
乾宇:我可不可以试着对什么也不在乎,可能以前对什么都在乎,总是担心这担心那。
杨永龙: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每个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一事行不能说事事行,一事不行也不能说事事不行;优点和缺点不能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是自说自定。一个人应该接纳自己,并肯定自己的价值,不自以为是也不妄自菲薄。所以要保持一颗平常的心且知足常乐,这才是完美的心境。
乾宇: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
杨永龙: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人各有所长所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欣赏自己的独特性,不断自我激励。立足自己的长处,明了、接受并尽力改进自己的短处。成功时应多反省缺点以再接再厉,失败时多看到优点和成绩,以提高自信和勇气。
乾宇:想作一些事来提高自己的信心,可又不知道能做什么?
杨永龙:下面是让自己找到自信方式方法,建议你在日常生活着中经常运用和练习:1、加快自己走路的速度:走路拖拖拉拉、懒散会给人一种无所事事,毫无目标的印象。不管自己有事没事,加快自己走路的速度,会给别人一种,这个人一定有件重要的事要去办,缺了他就办不成的感觉,而在加快走路后,你可以自己感觉一下,跟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当然观赏风景或者陪女朋友逛街就不要这样了。2、与人说话正视他人:跟别人谈话的时候眼神不要躲躲闪闪,不知道该往哪儿看,会给人一种飘忽,鬼鬼祟祟、自卑的感觉。学着正视别人,自然的跟别人的目光接触。但也不要一直死盯着,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目光专注一会儿后,可以将目光移到对方鼻子或者嘴唇上。3、敢于接受别人对你的赞美:我们从小的教育就是被别人赞美的时候要谦虚,所以经常会以“没有没有”、“您太客气了”等言语拒绝别人的赞美与夸张。其实,大家不必对自己如此刻薄。中国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颇深,生怕孩子骄傲,有点成绩就目中无人,可是鼓励对于一个人自信的建立太重要了。一件事你做成了,别人夸赞你一句,你坦然接受完美吸收,脑子里就会对这事倍儿亲切,下次再做会更好,这就是良性循环。4、多读书:导致一个人缺乏自信,内心充满自卑情绪的,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原因:眼界。为什么这么说呢?人生存与现实社会,往往会有意识地选取参照,自己拿不准,喜欢左右比较。伴随着比较你会看到你与他人的差异,这种差异会让你感到不安,把差异当差距。建议大家,如果你发觉自己很不自信了,没有关系,有可能你现在正深陷于中间的半知状态,那就继续勇敢地往前走,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实践经历的丰富,与人交谈的加深,你自然就会慢慢过渡到临近全知的状态,那时你心中没有自卑,有的是敬畏。5、正确地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客观看到自己的长处;既要看到自己不如人之处,也要看到自己的过人之处。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谁都有缺点和不足,只要能想方设法克服缺点和不足就行。这样就可以增强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扔掉包袱轻装上阵。6、正确地对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击,这是人人难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过后即忘,性格内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这时就应当注意凡事不要期望过高,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无论学习或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死,不然就容易受挫折。
乾宇:嗯,谢谢杨老师,我会按您说的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