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我总是要求效率
(2017-04-07 17:31:33)
标签:
高三高考逃避课本规律 |
分类: 高考指导 |
昰茹:杨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高三生剩下不到70天我就要高考,可我感觉不在状态一直没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我太要求效率总是想把事情做的更好
杨永龙:成功者,凡事主动果断行动;成功者,往往是比别人多做了一步的人;过去不等于未来;成功者必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凡事以最短的时间,采取最大量的行动;100%的成功决定于100%的态度和00%的投入行动。
首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比如下次考试在原有的基础上总分增加50分等,然后把这个分数按自己的各学科的学习情况恰当分配,这样就形成了各科的小目标。根据这些目标而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按部就班执行之。只要我们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明确目标,并“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的时候,受外物影响不能安心学习的状况就会减轻或消失;当我们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而获得成果时,我们就会很开心、高兴,自然而然我们也就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又有激情。
其次,用白纸黑字的形式写出自己用什么样的行动和努力达成这个目标,这就是每月、每周、每日的行动计划,比如,每天在完成老师所留作业的前提下要读完哪一门或哪两门学科的多少页课本,以及做完这些页面之中的几个练习,等等,并安排一个顺序,什么时候干什么等等,然后就按部就班地去执行。每天晚上上床之前检查一下自己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当天的计划,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精神上的(如自我夸奖)或物质上的,随着这样的不断行动,那么你的效率也就自然的高了起来
第三,有意识的强化自己完成计划的行为,比如当你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的作业这么多,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作业,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甚至比别人又多学了一些知识。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旦这样坚持下来,你就会换来一直充满激情和信心的学习下去的行为习惯。
第四,在成功学上一条重要定律说“你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它与爱迪生的这里名言“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所有一切都来源于心里所想。每个人的头脑就是这样神奇,你输入什么信息,它就产生什么结果。你给自己头脑所输入的是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你的心智系统就会起来强化你的思想和行为,让你向得优异成绩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就会精力充沛、充满自信的去想尽办法而发奋努力,当然成功也就会紧随你的行动向你走来
第五,坚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
最后,做到“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只管耕耘,尽自己最大的有效的努力去学习,注重过程而不对结果过分地计较,平静从容,不偏不执,苦中作乐;同时自己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学好,我的身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然后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那么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成功也就会紧随而来。经常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
昰茹:我总是想一下子把事情做好,做得完美,总是有太多负面情绪缠绕,打击我的积极性,初中时我喜欢学习那是学习效率很高,现在我一直在追求初中的那种学习状态追求我所认为的高效率,没有达到那种效果,我就消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觉得我的学习方向给偏了,比如说过历史课本我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的效果,有很多种方法摆在我眼前,采用任意一种方法我都害怕达不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就有消极不干了最后看着时间流逝,又心急有不知咋办,我一直被消极情绪左右,每天都被消极情绪所烦恼导致,我不愿意去主动学习很被动,我是一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很喜欢和别人比较,虽然我都知道这样做不好会加剧我的消极,但我还是想做,喜欢自我否定害怕自己努力得不到回报,我总是在想该怎么做而不是付诸行动我还经常为自己加压,想付出很少的努力获取最的收获
杨永龙:对所做的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就是中心,我们做什么事,不要总是考虑会不会成功,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心怀一颗诚心,以不犹豫、不彷徨、不管结果的全身心投入耕耘,成功与否完全交给命运。其实我们在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未来会怎样,命运怎么安排,我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踏实勤奋的“低头耕耘”而已。高三的一年就是尽自己最大的最有效的努力的一年,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师长以及帮助过自己的所有人;既然尽到了最大努力,就可以听其自然,无可悔憾。其实人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尽到努力,便可以听其自然而无悔憾了;既然尽到了最大的努力,那么就不必介意别人怎么想、怎么看,只要我们做到不患得不患失,放开对自己太过地要求以及对成功太过的在意,那么成功也就会不折不扣的向你走来,并与你相拥!
昰茹: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我是文科生我大三课很好文综很差,尤其是选择题每回总错十个别人只错3个比别人差28分我很着急又有点无助,还很容易失望
杨永龙:这说明你的基础没有抓好,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没有抓住学习的关键。要知道考试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这就是说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就看我们是否吃透了课本。所以对你来说紧紧抓住高一到高三的课本,弄清、弄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以及认真做完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说: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这就是说高考的试题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头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所以进入高三就要抛弃自己给自己所加的练习册、课本解读、习题集之类的东西,从第一轮复习一开始起就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抓熟抓透。
其实每一科都是需要抓课本这个关键的,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过——课前预习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复习也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和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
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理顺曾经缠在鸡脖子上的乱麻,能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节省时间,提高成绩。
昰茹:我总是太情绪化高兴了好好干,不高兴了就放那不管了,我觉得只要我好好把握这五十天我文综一定会很强但我没有向上的劲头总是在给自己个总各样逃避的理由,总之就是不想干心很很急躁,制定下任务总是以各种理由如“这样做没效果”“今天太晚了明天再学”,然后明天又不想干又给自己找理由,总是一天啥都没干就过去了,然后明天再接着烦恼,碰到一件事我总是先对自己说,我不行、我做不到,然后不去做放在那,而不是积极的思考,而且我总是在等待不去干想得太多逼迫不了自己总喜欢找借口来搪塞自己,而不是积极寻找办法解决。
杨永龙:你到我的博客去看一看《高三学生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昰茹:好的,谢谢杨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