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准高三学生的困惑

(2016-12-21 06:12:13)
标签:

高三

时间

自制力

立即行动

高考

分类: 高考指导

金虞:老师,您好!开学后我就是一名准高三的学生了。我真的很困扰,想请您帮帮我。刚刚我看了个网页,里边说“出现以下情形,应及时求助心理健康专业人士。”1、情绪持续低落、觉得活着没意思,自卑,对原本感兴趣的事失去兴趣,懒得活动。2、担忧害怕,如考试、发言、上学、参加社交活动等,出现回避行为。3、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完成作业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或一直低下。4、入睡困难,早醒或夜醒多。5、经常存在人际冲突,易怒,行为冲动。这几条我都有出现,不过第七条我与他人并没有发生打架和很严重的争吵现象,基本都忍在心里。请您帮帮我,谢谢!

杨永龙:说说你的具体情况

金虞:其实也就是昨天私信给你的那些。都已经是上高三的人了,可我依旧每天无所是事,一点紧迫感都没有,整个署假我的作业一点也没动过,看到那些作业,有时候是会紧张,可也就是三分钟的热度。明天就要去学校了,后天就要摸底考了,可我还是一点想写作业的动力都没有。

杨永龙:嗯,动力你说是怎么来的呢?

金虞:作业每次带回家我都没动过,明明在学校规划的好好,说什么回家一定要把作业写完,可真正回到家却没一次是实现过的

杨永龙:那你反思过是什么原因吗

金虞:有时候看到几句励志的话可以维持几分钟热度,听老师讲一些慷慨激昂的话也可以,反思过,没有自制力

杨永龙:那你说自制能力又是怎么来的呢

金虞:自己强迫自己

杨永龙:这是不是说要做出自己合适的计划,然后强迫自己以实际行动来履行计划呢

金虞:,可署假前我有把计划写在一张小纸上,还贴在了桌上,可没效。

杨永龙:嗯,只要不发狠,那么所写的东西自然是一张废纸

金虞:有时候想到自己那么堕落,不管如何都没动力,即使有也维持不了多久,我就会想还不如死了算了,那么没用。

杨永龙:每天早晨发狠按时起床,只要一醒来立即就翻身起床洗漱,然后立即拿出书本做该做的作业

金虞:可我在家里不可能一起床就拿出书来读,我还要做早餐做家务那些,可做完这些就是吃完午饭后了,到那时就一点想学习的动力都没有了。

杨永龙:其实在当年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也是与你一样的,周六回到家书包一放就要去打猪草、垫圈、出圈、压青肥、铲粪堆、打扫卫生、做晚饭等等,这些做完之后差不多到晚上十点了,赶紧再把作业做一下,周日也是如此,所以作业的完成也就是边角时间的利用 ,假期无论是寒假暑假,都是没有专门做作业的时间的,也是每天利用一点边角时间,只要有一点时间就强迫自己立即投入,这样虽然暂时是劳累的,但是天天积累下来,作业也就完成了。当然我们的最后的收获也就是轻松、自由和快乐

金虞:所以说不管是什么都要自己心里不断的暗示,不断的强迫自己是吗?

杨永龙:其实我在当年学习的时候也没有怎么暗示过自己,就是以后时间就立即用行动投入,哪怕不想做也要逼着自己马上投入行动

金虞:那这是跟您的习惯有关系吗

杨永龙:如果完不成作业,那时的老师是要打人的,其实当时一开始也是没有这样的习惯的,就是怕老师打,所以就不断地坚持做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习惯

金虞:所以说不想被老师打成为了您当时写作业的动力?

杨永龙:现在我们老师不像当年的老师打人了,但是我们要知道如果不积极主动的抓时间来完成作业的话,那么就会出现烦躁无聊以及痛苦的折磨,这也是你给我的留言中的第一点的问题出现的原因

金虞:这一切我都知道,暑假前我就知道不早点完成作业,那么离开学几天我肯定会生不如死,可为什么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呢?自从上了高中就一直在犯,明知道错,明知道后果,可却这都不能让我一开始有动力去写作业,老是想这现在才放假几天,离开学还远着呢,先玩几天,过几天再写也无所谓,可真等到过几天,又是这样,所以作业就这样一直拖一直拖

杨永龙:记得在上中学时,我的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寒号鸟的故事;每当夜晚寒冷时刻的来临,寒号鸟就瑟缩着被寒风冻得冰凉的身体、一声接一声地说:“嗦啰啰,嗦啰啰,天寒冻死我,明天就搭窝”。可是,每当太阳一出,它们就飞到有阳光的避风处唱着“阳旮旯旯里暖和,阳旮旯旯里暖和,太阳照耀我,胜过温暖窝”。而忘记了搭窝的事,一辈子都在寒风中号哭,令人厌烦。所以你缺乏的就是立即投入行动

金虞:其实昨天私信给您的内容,症结所在我睡了一觉之后我都明白了,可我依旧麻木。我觉得用麻木来形容我最近的状态真的是再适合不过了,真的很麻木,做什么都很麻木

杨永龙:把立即投入完成计划的行动与幸福、愉悦和快乐链接起来,比如把自己所要做的事以及自己的计划立即投入去做,看作是无比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事情,那么我们在立即去做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享受。所以在此我要告诉你:只要我们把做事善始善终与幸福、愉悦和快乐链接起来,把做事拖拉、半途而废与痛苦、沉闷链接起来,那么我们做事总是往后拖的情形就会得到有效遏制。说实话,做事情的动力不是等待而来的,麻木的状态也不是坐在那里进行心理暗示而不做实际的行动就能改变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解决你的所有问题

金虞:我有联想过,可因为高一高二欠下的实在太多,每当写起作业时,总会有很多不懂,前几道不懂的还可以坚持下去,可慢慢的后面越来越多的不懂时我就开始烦躁,然后就不想写作业了

杨永龙:你的第二个问题——担忧害怕,如考试、发言、上学、参加社交活动等,出现回避行为——是第一个问题的延续,担忧的诸多方面都是因为缺乏踏实做事,做事缺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所造成的结果。你“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完成作业困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或一直低下”,这是你没有发狠学习的表现。

金虞:所以说立即行动,做事踏实,坚持,那么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喽?

杨永龙:学习“狠”为先,如果你不够“狠”,你就无法坚持学习下去。怎样才算是“狠”呢?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计划用坚如磐石般的恒心和毅力完成之,对所有影响自己的东东任凭它存在而不管不顾,用的实际行动来坚持学习、坚持完成任务!如果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是心无旁骛的坚持学习!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继续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只要你用学习的行动和男子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那么那些影响你的东东就会自觉无趣而退缩了,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一定要取得竞争成功的力量。顺着这股力量坚持下去,那么你就一定会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金虞:似乎有了点启发,嘿嘿!

杨永龙:你“入睡困难,早醒或夜醒多,经常存在人际冲突,易怒,行为冲动”是与你没有体验到自己收获或成功的心理缺失有关

金虞: 嗯,豁然开朗了。

杨永龙:从现在起你要有意识的强化自己完成计划的行为,比如当你完成了当天的做事计划之后,你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褒扬,比如,今天我做了这么多的事,想不到我的效率如此高;今天完成了这么多的任务,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或技能,甚至比别人前进了更大的一步。

金虞:嗯。那老师,我这次摸底考该怎么应付呢?

杨永龙: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愉悦和快乐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如此每天反复,用不了多天你就会把学习真正接纳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一旦这样坚持下来,你就会换来一直充满激情和信心的立即去做该做的事儿的行为习惯。当然也会换来心理上的愉悦和快乐,自然你所说的那几条问题也就不成其问题了。心理学上有一个“自证预言”的定理,它是说,当一个人坚信某件事要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主动的去寻找和发现符合自己所期望的正面信息,而不断获得的正面信息又会给我们强大的信心,我们的行动也会在这样的信心之下变得更加积极起来,那么我们所想要的一切也就会在我们坚实的行动之中如期而来。所以从现在起,你要时时坚定严格地按自己的意志和计划生活,随时随地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地、高效率地干自己该干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与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金虞:嗯,我很有感触。

杨永龙:关于高三的学习,我给你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知道考试的试题都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这就是说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绩,关键就看我们是否吃透了课本。所以对你来说紧紧抓住高一到高三的课本,弄清、弄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以及认真做完课本上的每一道例题和练习题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我说:课本是一课之本,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和根源,同时也是试题答案的来源,所以抓住了课本就等于扼住了学习成绩提高的咽喉。有人说“课本是复习之本,无本复习如无土栽培,什么收获也没有”。这就是说高考所要考的所有知识点都在课本里,这就是说高考的试题只是课本上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翻新和运用,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一头扎进课本,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纵横向串连起来,达到加深理解记忆,灵活熟练地运用的水准。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所以进入高三就要抛弃练习册、课本解读、习题集之类的东西,从第一轮复习一开始起就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抓熟抓透

第二,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环节,紧跟老师的教学进度,把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过——课前预习把老师所要讲的课本上内容在课前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过一遍,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并找出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带着问题进课堂,在课堂上力争把自己预习所带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复习也是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先再过一遍,然后再做作业。过一遍也是仔细读课本上的内容,不放过任何一个字、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图表、任何一个例题和并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

第三,有意识地、有规律地、及时地复习——每学过一个知识单元,就应该做一次复习;每个星期都应该对本周的学习内容做一次复习;每一个月也应该对该月的所有学习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还有不足,然后及时做出相对措施来解决。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理顺曾经缠在鸡脖子上的乱麻,能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节省时间,提高成绩。

第四,在识记好英语单词的基础上,坚持每天读一篇英语课文(出声读出来)40分钟,高一到高三的课文反复循环读,如果读到高考的那一天,那么英语肯定会考出好成绩的。假设你把以上四点在这一年中真正落到了实处,那么在未来的高考中肯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的。今年的高考中有一个高三的同学一模结束后找我,我把这些内容告诉了她,她按部就班的去做,成绩从三百多到四百多次次都提升,最后考了五百零七分,上了当地的一本分数线。

金虞:“什么时候都要做到以课本为本,梳理知识,理清脉络,寻找规律,用一根线把各单元和章节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纲要或网络。”可是老师我这方面很差,每次学习完都不知该如何下手把它们串一起。而且老师,这次摸底考是不是就只能这样过去了

杨永龙:因为你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熟读课本,自然也就会出现“每次学习完都不知该如何下手把它们串一起”的情况了。只有你熟读课本了,你也把它读透了,那么才能出现融会贯通的情形

金虞:我以为我读得很透了,因为我所有的该写的练习册都写完了

杨永龙:关于读课本的方法在我的博文中有,你到我的博客首页的搜索栏搜索“读课本的方法”就可以找到

金虞:嗯,好!

杨永龙: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图表、每一个例题都仔仔细细的研究过了吗

金虞:这倒没有那么细,不过也差不多,我都是跟着老师的步子走

杨永龙:不是差不多而是切切实实的做到

金虞:可是这样我岂不是没时间写其他科了吗

杨永龙:预习要这样、复习也要这样,分析归纳总结还要这样,这才是读得很透了。我讲的是所有学科,而不是某一科,你“可是这样我岂不是没时间写其他科了吗”的提问,正好反映出的是你做事或者学习的不扎实

金虞:可是我做这样的研究,不是需要很多时间吗?

杨永龙:是需要时间,但从总体上来说却是节省时间,再说了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我们善于挤,那么时间肯定是有的

金虞:我平时在生物上就是差不多这样研究的,可是我研究完都已经用完两节晚修了,其他四科我就只剩一节晚修了

杨永龙: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个同学,她一模结束后开始这样抓的,那她怎么就在高考的时候做到了呢,还是我说的要善于利用边角时间

金虞:嗯,有道理 

金虞:那老师,这次摸底考是不是就只能这么过去了?

杨永龙:临阵磨枪不利也光,在这两天里能抓多少算多少,抓了总比不抓的好。建议你按“五步推导法”来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第一步,列出每日必须进行的各项活动。比如上课、做专业课的作业或看书、睡眠、吃饭、体育锻炼、……;第二步,根据自己现在的生活习惯,安排好各项活动的基本顺序。如起床、洗漱、早餐、上课、……;第三步,测算各项活动的时间长度。你可以观察和记录自己近期做每一件事情所花费的平均时间作为参考。第四步,根据劳逸结合、科学用脑,以及交叉安排、高效学习的原则,调整各项活动的顺序和学习时间安排;第五步,根据效果调整作息时间表。每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作息时间表都不是一次形成的,我们需要根据每日作息时间表的执行情况调整各个项目的顺序或者是时间长度的安排,直到找到一个符合自身情况,而且让自己精力充沛的作息时间表为止。当你推导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那么你就自己所拥有的时间规划成读课本的时间、写作业的时间、预习的时间等等,并严格按这个时间表来执行,这样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金虞:嗯!那老师,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做事很拖拉,同学老师爸爸妈妈都有说过我,我也尝试过改,可就是怎么也快不起来,我洗澡很慢,早上洗漱很慢,做饭做家务都很慢。

杨永龙:任何时候都记住要采用立即行动的方式,做事要给自己限定时间,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在限定的时间完成了就给自己一个奖励——或精神上的(如自我夸奖)或物质上的;如果完不成就要对自己进行检讨或惩罚。

金虞:嘿嘿,对耶,时间上的限定,好。真的很感谢老师您的疏导,我真的收获很大,真的真的非常感谢您!谢谢您,老师。

准高三学生的困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