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三为什么频繁的考试呢

(2016-10-15 09:21:19)
标签:

教育

育儿

高三

考试

领跑

分类: 教育学习

佩芬:杨老师你好!孩子自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开始成绩下滑,600.5分,年级排名80,文科生共120

杨永龙:哦,那你们做了一些什么工作呢?

佩芬:刚刚结束的双基考试继续下滑,584分,年级82。跟孩子做了交谈,了解是否有早恋等原因,自己说没有,与班主任交谈,说在校也挺用功,可就是成绩上不来,还有100天高考了,很着急,语、数、外三门主科分别是11298121,自己讲考数学时心理有阴影,总想着题难,做不出来,结果有时简单的题也能做错,据我们观察,平时不够刻苦,看动漫,看小说,没用拿出全力拼搏,每晚晚则1030早则930就睡了,说自己考试时心里总也沉不下去,状态发飘,答题时有些不在状态,中学在大连是最好的高中,她初中考入时还是统招的,在统招的140名学生里排名98。高三上学期期中还排名年级33,之后考试就到了43

杨永龙:你不觉得我们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没有抓住重点么

佩芬:目前,她总是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做题,让她多看书也听不进去。可能是,心里干着急不知该怎么办,请你指点

杨永龙:从你跟我的交流,你除了关注分数、排名之外,还是关注分数排名,难道就没有别的方面的看法了吗你知道高三为什么频繁的考试呢 

佩芬:主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吧

杨永龙:那你说考试的目的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佩芬:考试是手段,方法对了才好用,我感觉她好象方法不对

杨永龙:是不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出考试所暴露的问题,然后诱导孩子自己了解自己→自己发现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呢?高三考试的目的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呢?

佩芬:是的,这些学校、老师每次考试后还是平时学习时都在讲,她也明白,但投入力度不够,效果不好

杨永龙:其实你这是想当然,也是从你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的,老师讲了没有错,但我们家长的所作所为却对孩子的心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佩芬:除了照顾孩子生活饮食,我都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了

杨永龙:发现孩子的考试成绩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之后,首先,不要过分去关注考试的分数,而是引导孩子恰如其分分析自己“考试成绩下降”的原因,不仅要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还要找出进一步提高的措施,切实做到查缺补漏,以达到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高效率学习。

佩芬:还有100天就要高考了,事关孩子的前途,我该从哪着手,帮孩子做些什么

杨永龙:也就是从卷面的错题的分析,进而找出自己知识点和知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弥补。要让孩子明白,平时的考试是暴露问题的考试,在考试中我们的问题暴露得越多,那么查缺补漏的效果就越扎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在高考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如果高考中遇到问题的机率相对越来越少,那么他高考成功的机率就会相对变大。从你上面所述的情况来看,你显然没有从这些角度出发,而是外围的什么谈对象、学习的绝对时间、不够刻苦等等方面入手,这在无意之中给孩子增加了压力,而且也急着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结果出现了目的颤抖

佩芬:从你的博客中,我看到了这个词,目的颤抖,越想考好越考不好

杨永龙:因为目的颤抖的出现,孩子自然在考场上有把握的、简单的题也出现了问题。文化课方面的不足,我确实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跟她讲这些道理,靠她自己去弥补, 既然你的孩子说了“考数学时心理有阴影,总想着题难,做不出来,结果有时简单的题也能做错”,那我们是不是引导孩子先做简单的有把握的,在每门课程的考试试卷上,总是有60%的简单题目的,先做简单的有把握的,这样孩子答起卷子来就会越做心情越舒畅,越做越有信心,自然也就会答出好的成绩来

佩芬:好的,这能做到

杨永龙:孩子“说自己考试时心里总也沉不下去,状态发飘,答题时有些不在状态”,这就是他过于想考出好的成绩所产生的紧张焦虑

佩芬:是的

杨永龙:当然也是我们对孩子分数排名过于关注,以及考试前的反复叮嘱而引起的

佩芬:对,考试前我是跟她说做题时要仔细审题,保证答题速度和质量之类的话

杨永龙:所以你需要做的事做你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去做他自己所要做的事情。针对孩子考试请张焦虑的情况,平时让孩子寻找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轻松愉快的经历,并记住这个轻松愉快的感觉。然后想象马上就要进入考场(情景越逼真越好)当感到紧张焦虑,心慌冒汗时,马上做深呼吸且想象这个轻松愉快的经历,当感觉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去想象马上就要进入考场(情景越逼真越好)当感到紧张焦虑,心慌冒汗时,马上做深呼吸且想象这个轻松愉快的经历,当感觉心情平静下来之后,再去想象马上就要走进考场……。反复循环,直到再不引起紧张焦虑为止,平时的训练时候,最好回想自己某个让自己感到最安静、轻松、愉悦生活状态——或者在听某个自己最喜欢的轻音乐;或者是在白色的沙滩上晒太阳的感觉。然后,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适时训练自己对这个情景唤起,借这种情景的唤起让自己的情绪达到一种安静、愉悦的状态。经常反复练习,真正考试紧张焦虑的时候也这样练习,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佩芬:好的,你在博客里有关于高考的考试技巧和心理调试方面的文章,我让孩子也读一读

杨永龙:也可以让孩子从现在开始练习情绪稳定的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在考试前和考试中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下放松身心,集中精力。坐在椅子上,上体保持正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双手轻轻放到大腿上或桌子上,舌头顶着上颚,均匀呼吸一分钟,然后开始深呼吸(长长地、慢慢地吸气。你可以将你的肺部想象成一个气球,你想尽量将这个气球充满。当你感到气球已经全部膨胀了起来,就表明已经气沉丹田,保留两秒钟。然后,轻轻地、慢慢地将气呼出。吸气持续四秒钟,呼气也持续四秒钟。你可以一边呼吸一边数秒。为了放慢速度,你数秒的方法可以做些改变,将“一秒”变成“一个千分之一”这样可以将速度基本上降到大约一秒钟一个数字。开始吸气时,你的脑子里便开始数:“一个千分之一,两个千分之一,三个千分之一,四个千分之一”,你一定要将吸气坚持到数完“四个千分之一”,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呼气)三至五次。做完深呼吸以后,开始想象美妙的画面,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无数的彩色气球徐徐升上天空,自己的身体也感觉随着气球升上了天空,那样的愉悦,那样的轻盈……这样,经过三五分钟的调节,紧张、焦虑、慌乱、烦闷的情绪很快调整到放松、舒适、愉悦的情绪中来。这个方法要经过自己不断的训练,效果会越来越好。这个练习如果能坚持21天,就可以初见成效,再坚持49天效果会更加明显,再坚持81天那么就会成为自动化行为。

我们要明白家是孩子身心得到修养和调节的地方,也就是说当我们疲惫了,家会给我们加油给力而获得充沛的精力;当我们紧张焦虑和恐惧了,家会给我们抚慰、呵护和关爱使这些负面情绪得到化解;当我们自卑和退缩了,家会给我们自信、勇敢和前进的力量;当……。所以我们常说——家是心灵的栖息地、是体能的加油站、是伤口的疗养院、是卸下包袱身心得到放松的安乐窝、……。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其内心其实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痛苦多了,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憩息、疗养、加油,所以我们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调整心态、平稳心理,越是临近比较重要的考试和高考,我们家长越要把它当作平时来看待,最好做到不关心和关注其考试,以及考试的分数,同时尽量少和孩子谈论考试的问题,谈的越多,孩子的思想压力越大,考试出现问题情况就越容易发生。

其次,我们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是说让孩子自然去学习和发挥,当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这样孩子在步入考场时,那么就会多一份坦然和沉着,自然而然在答卷的时候也就会冷静思考,思维活跃而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再次,尽可能积极地看待孩子,只要是孩子对我们说了成绩,哪怕是比上一次考试总成绩多出一份,我们也要多孩子说“你行”、“比上次情况好多了”等等,经过这样的看待和鼓励,孩子的心情就会更加积极乐观,思维、行动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最后保持生活常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刻意追求备考环境,但要改正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电视音量过大、长时间通电话等,以免分散孩子注意力。不讨论分数,不攀比别人。在饭桌上、散步时给孩子一些鼓励,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但要避免谈及分数、名次、别的同学如何学习等等这种会给孩子压力的敏感话题,也不要和其他孩子作比较。

佩芬:好的,是我们做家长的有这方面的不足,看了你博客上的你是否是合格家长的测试卷,我有10个方面符合,以后一定注意改正。你博客上的文章,我让孩子有空也读一读

杨永龙:可以,高考指导栏目对他比较合适

佩芬:好的,谢谢你,有事随时指教!你好!我是大连一学生家长,今年因为孩子学习的事与你联系过,我孩子今年高考已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录取),近日即将进京报到

杨永龙:哦,祝贺

佩芬:当初为了孩子成绩不甚理想心急火燎与你联系,其实有时是多虑了,孩子自己还是有数的,谢谢

杨永龙:其实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放飞孩子,让孩子在体验和经历得到感悟与成长

佩芬:是的,有时家长过多干预其实也帮不上忙,只会给自己平添烦恼

杨永龙:当然也会给孩子制造情绪和情感上的麻烦

佩芬:孩子在的学校是大连第*中学,可以说在大连是最好的学校,班级又是文科班里最好的班,在这种环境下想放松都不行。但就是因为在学校太紧张了,回到家反而放松了,而我却觉得孩子是不努力

杨永龙:其实孩子在学校经过了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家的关键是身心的调节和调整,要不然怎么把周六周日叫做双休日呢

佩芬:是的,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这一点我做得不好。孩子高考成绩588,应该说是平时的水平。估分时自己估了570分,保守了点,所以报志愿时没有过高冲顶,最终以高过民大在辽宁录取线1分的成绩以第一志愿第一专业被录取。这个专业在辽宁只招一人,以往的成绩都是590分以上录的,挺险的,与你沟通之后,我对自己作了调整,正好单位送我出去学习了一段时间,所以也算对自己在心理上作了个调整,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杨永龙:嗯,这说明孩子的努力程度以及运气都非常好,老子有句话叫做“无为而无不为”,这里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尊重和遵循规律

佩芬:是的,与你的沟通我觉得对自己是很有效果的,所以非常感谢你的指点和帮助

杨永龙:孩子在高三所处的环境以及对自身的行动肯定是心理有数的,作为我们对于孩子所做的就是让他自己按自身的方式方法去行动,最后以最佳的状态达成自己的目标

佩芬:从高考情况看,那些平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孩子反而不是非常理想,而一个平时成绩在1015名之间的孩子反而以641分取得了全市状元的桂冠

杨永龙:你积极的调节和调整自己的身心,同时也尊重和遵循了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最后也就实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

佩芬:对的,我最后所做的只是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除此之外就是相信孩子,随遇而安

杨永龙:最近《湖北招生考试杂志》向我约稿,我就给它写了一篇《领跑者并不一定是冠军》,讲的就是你上面所说的情况,领跑的跑在前面,一方面他要奋力向前跑,另一方面他还要关注后面谁能赶上他,在双重压力的影响下,他只能时刻不停的保持着速度和耐力丝毫不能松懈,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会产生橡皮筋强直效应而失去最后的冲刺潜力。而跟在其后面的运动员却能根据前面的情况来调整速度,这样就有了稳定的心理因素,他的节奏和速度就会因为有领跑者而时刻调整着,必然会节省很多体能和减少很多的心理压力,在终点冲刺的时候调动所节省下来的体能而奋力向前冲,超过领跑者,夺得冠军。

佩芬:对,孩子心态越好,心理没大的压力越容易出成绩,你的经验很丰富,与你交流获益匪浅

杨永龙:嗯,好的心态一方面来自于自我的不断调节和调整,而且也来是与我们周围人的“无为而无不为”

佩芬:这点很重要,通过孩子高考我很有体会

杨永龙:是的,在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上,作为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做了孩子情绪和情感的麻烦的制造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好心办错事”

佩芬:对,放下就是快乐,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对待孩子问题上,父母应该多关心少管教

杨永龙:要我说就是:活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这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活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另一个方面是让孩子活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我们把心思放到了为别人活人,为别人做事,那么我们不仅会收获愉悦和快乐,而且也会把别人牵到烦恼和痛苦的深渊,对于孩子来讲也是如此

佩芬:是的,你不愧是教育和心理方面的专家!以后有空常联系。中秋临近,祝你及全家节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