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不自信怎么办
(2016-09-28 05:51:32)
标签:
健康内向性格特点顺其自然 |
分类: 心理问题疏导 |
紫洁:您好,是心理老师吗?
杨永龙:是的。
紫洁:给您留言,可以在这通话很高兴。
杨永龙:那你说说你要问的问题
紫洁:我觉得很不自信尤其上班。
杨永龙:上班不自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紫洁:老师不好意思,请问跟你聊天收费吗?
杨永龙:呵呵,你看我直奔主题日像是收费的人吗?
紫洁:呵呵,谢谢,是这样的,我心理总觉得人心险恶,每个人都在面具生活,我渴望都是善良的,就像之前上班的地方,我很容易的就跟人走得很近,觉得人还不错,到最后跟本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感觉,突破不了,不敢前进,似的,我就逼自己前进,我就怕到一个地方,回来又相处不好,回来又有别的事。
杨永龙:嗯,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遗传特质和心理表现,所以在与别人的交往的时候更多的是接纳、尊重、理解和适应他人,但是接纳、尊重、理解和适应他人,并不等于说我们失去自我,也不等于说没有自己的心理和生活空间。
紫洁:总之,我感觉,心理不对,以前在那上班,都是比我大好多的,我喊姨,我是二十几岁的,女孩,也是因为我自己的原因吧,没干好那工作,但是她们也没起好作用,每次上班我都心跳,都不知道嘛原因,朋友说我想太多,尊重他人,朋友说我内向,不爱跟人沟通。
杨永龙:喊姨、叫哥或姐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拉近人际距离的方式,这说明你非常有礼貌懂礼仪,当然这是面子上的,在礼仪之上还有行为上的。
紫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信心没那么足了,就是努力,努力,这样的。
杨永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工作岗位要手勤脚快,眼里有“活”,这个“活”说白了就是提水倒茶、洒扫搽抹之类的,这样既便是不怎么交流也会得到大家的推崇和抬举的。
紫洁:哦,这是拉近人际关系方式啊?
杨永龙:是啊,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也能拉近人际交往距离哦。
紫洁:就是有时,上班爱紧张。
杨永龙:嗯,那你说出现紧张是不是正常的呢?
紫洁:我感觉不正常,刚开始,很轻松,时间长了就爱紧张,尤其下午接班,好像不知道,要发生什么。
杨永龙:其实人在某种未知的情况下出现紧张、焦虑乃至紧张是非常正常的。
紫洁:是吗?
杨永龙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你能告诉我内向的人的特点是什么吗?
紫洁:不爱说,嘛事藏在心里,对吗?压抑,上中专时,我进学校,看大家都不顺眼,个别的还行我就说话,其它我就都爱答不理,我感觉他们疯,跟她们不是一路人,我不能跟那样人说话,就压着,跟几个好的说话,到后来,也是就最后大家毕业,又觉得有的不是那样坏,这时又想接触,可是也要毕业了。
杨永龙: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人谈话容易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
紫洁:哦,我好想大家都熟了,我就爱说了,不知道,了,呵呵,那您说人会不会有两种性格。
杨永龙:呵呵,人的性的其实是内外向的混合者居多,没有绝对的内向或绝对的外向。
紫洁:噢,那都差不多,呵呵。
杨永龙:既然内向的人的特点就是腼腆和害羞,和人谈话容易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的,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紫洁:多多交友?顺其自然?
杨永龙:呵呵,当然就是接纳自己的正常的心理表现,带着腼腆和害羞,和人谈话容易出现紧张、不自在的心理反应去和人交往,这就是你所说的顺其自然。
紫洁:噢,那是自然现象不去管它。
杨永龙:是的,如果内向的人觉得不应该如此,非要在和别人面前故意表现得不紧张,其结果是越来越紧张,以至于在最熟悉的人面前也开始紧张了。
紫洁:噢,我以后试着向您说的那样。
杨永龙:嗯,其实我已经教了二十五年学了,讲座也做过数百场了,在做讲座之前我也会紧张的。
紫洁:请问您在哪教学。
杨永龙:在甘肃省金昌市金川总校第一高级中学。
紫洁:哦,甘肃金昌市,呵呵,我以为您在医院工作,紧张,您不会克服的吗,就顺其自然。
杨永龙:是啊,我认为紧张焦虑是正常的,有的时候我在开场白中会说出自己的紧张焦虑,有时候带着紧张说自己该说的、做自己该做的,这样紧张也就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紫洁:可是,我感觉我经历很多。
杨永龙:呵呵,我比你经历的更多了,那我还会紧张焦虑和恐惧,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紫洁:不知道,呵呵。
杨永龙:呵呵,天生所具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就要接纳。
紫洁:那敏感呢,多疑,我对事物敏感,有时三言两语不能说,性格太不好了。
杨永龙:其实还是一个你不接纳自己性格特点的缘故。
紫洁:噢,试着接纳,就认为都是正常的嘛。
杨永龙:是啊,本来就是正常的,那么我们就带着它不管不顾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一旦我们把心态放开了,也不把自己的那些正常的特点当回事儿了,那么你也就能自然的来应对人际交往了。
紫洁:您说到当回事这问题,我就特爱什么都当回事,尤其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比如前些天我去看中医,说我心血不足我就很当回事。
杨永龙:呵呵,有些是必须当回事儿,有些本来就属于然的正常心理现象,正常的就让它正常存在。
紫洁:更问题的是,我知道老中医是好意,都带着消极暗示,朋友跟我也说过,中医说别想太多,要不得忧郁症,我就害怕。
杨永龙:嗯,很理解,不过你需要学会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当然也要学会科学认识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紫洁:好,谢谢您,我知道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