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提不起劲来复习怎么办
(2016-02-20 07:44:59)
标签:
教育进取考试鹅卵石与钻石积累 |
分类: 教育学习 |
杨老师:
您好,我是一位初二的学生。可能由于是生物和地理中考完了,所以自己也松懈下来,感觉就像是期末考考完那样,整个人都提不起劲来,根本复不了习。复习了的那些知识,不够一会儿就忘了,根本就如不了心里。而且这个学期我们要分重点班,我很害怕如果我再不调好心态,努力复习的话,我就进不了重点班了。老师,我该怎么办才能调好心态,并且能很好地将知识点梳理好,记在脑里呢?
这位同学:
您好!针对你目前的情况一句话就是发狠的学习!我是农民,我们中间有这样一句俗话——男子不发狠,一辈子捞着两条棍!这就是说对学习和生活不发很努力,不坚持用实际的苦功夫去行动,那么就会缺衣少食而去乞讨,去乞讨就需要打狗的棍子;由于你身强力壮去乞讨那么就会被人看不起,自然你就不能挺起腰杆子面对别人,这时候你就需要一条撑腰杆子的棍子。你要捞着两条棍的自己呢,还是要自尊、自立、自强的自己呢?我想你一定会选择后者!既然你要选择的是后者,那么你还等待什么呢?从此时此刻发狠而玩命的去学习,要不然连狗都看不起你!
学习“狠”为先,如果你不够“狠”,你就无法坚持学习下去。怎样才算是“狠”呢?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计划用坚如磐石般的恒心和毅力完成之,对所有影响自己的东东任凭它存在而不管不顾,用的实际行动来坚持学习、坚持完成任务!如果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还是心无旁骛的坚持学习!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继续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只要你用学习的行动和男子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坚持学习,那么那些影响你的东东就会自觉无趣而退缩了,这个时候你就会产生一种一定要取得竞争成功的力量。顺着这股力量坚持下去,那么你就一定会超越自我取得成功!
上面学习的的狠劲的来源,其实是我们在长跑的过程中发现的。你可能参加过长跑,在长跑的过程中当跑到某一段距离时,我们就会感觉到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迈步艰难,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咬紧牙关,对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迈步艰难继不管不顾继续坚持往前跑,当我们跑过一段距离后,我们的呼吸以及全身也就会逐渐变得顺畅和轻松起来,这时候跑完全程也就成了小菜一碟。我们把“呼吸困难、全身无力、迈步艰难”的这段距离称之为极限,在长跑比赛中最重要的是以继续坚持去打破极限,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有一点松懈,这就是我所说的“狠劲”。也就是在学习的任何时候都有那么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劲头,这种劲头就会把我们送上成功的巅峰!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你的朋友杨永龙请你批评参考。
杨老师:
你好!其实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我就是静不了心来。就好像昨晚那样,复习复不进脑里,我干脆就拿小说来看,现在满脑都是小说的影子,想要做到专心也很难。而且,由于我刚生物和地理中考完,试卷很容易,于是就觉得自己之前所做的功夫都白费了。所以现在我的心态就是:复习那么多有什么用,到时候考的不就是那么一丁点儿而已,复习了都是白复。有了这种想法后,自己就懒了,每次想复习的时候这种想法就来“打扰”,搞得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复习。我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更没有过这种想法。现在我很担心自己,期末考都快要来了,自己却一点准备都没有,这次目标又要泡汤了。老师,我该怎么办?凭着这种心态去考试,就算是有准备在考试遇到难题的时候,我猜我肯定会对自己说“算了,不会就不会了,下次考好点就行了”但是老师,我不想考试的时候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我也不想考完试才来后悔、埋怨自己考试的时候怎么会抱着这种心态。老师,你能帮帮我解决吗?
这位同学:
您好!你需要的是确立正确的学习和考试观念。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学习充实大脑,开阔眼界,提升思考、写作、记忆、理解、组织和利用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培养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知道如何做人。当我们的这些能力、习惯和品行(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素质”——所谓素质,就是当你把所学的具体知识都忘了后所剩下的东西)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发展的提高,那么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就会更加健康、快乐,世界在我们的眼中也就会更加丰富多彩。由此可见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获取借鉴前人的经验,积累更多的知识,让自己在未来的生活之中创造性的发展而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考试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讲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或漏洞,然后通过自我进一步的总结和反思,找出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的方法,进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更好的加以运用;对于学生来讲是为了查缺补漏,发现自己的不足(看看在哪些方面还不够扎实,那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做题是否符合规范等等),然后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由此可见,考试既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名次,而是为了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总结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正是因为你没有正确的学习和考试观念,所以你才有了现在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关于你目前的心态是“复习那么多有什么用,到时候考的不就是那么一丁点儿而已,复习了都是白复”的问题,我给你讲一个《鹅卵石与钻石》的寓言故事: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神出现了,神开始说话了:“你们沿途要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你们的马褡子里。一年后的今天晚上我们再会”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他们还是各自开始了捡拾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褡子里。就这样他们捡拾了一年的鹅卵石,在去年的那一天神又出现了,他对满怀殷切期盼的牧民说“我给你们的旨意还是捡拾鹅卵石”说完,神就消失了。接下来的八年,神每出现一次都是“继续捡拾鹅卵石”,这些游牧民过了一年又一年,这其中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表现,有的天天在捡碰到的鹅卵石,并把它们贮存起来;有的开头捡了几年后面放弃了再捡;有的觉得鹅卵石太沉了,把其扔掉了,……。十年后的这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所捡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有的高兴极了,有的后悔极了。因此这个世界之上有了富人、中产阶级和穷人之分。
这个故事讲完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一方面是说现在我们觉得没用的知识就像鹅卵石,将来有可能变为无尽的财富;另一方面是神在有一是有目的的培养和造就我们走向成功的思维,以及锻炼坚韧、顽强、自信等品质,以及养成向一个目标坚韧、顽强、按部就班低头耕耘的习惯或品行。如果我们在上学的每一天都能坚韧、顽强、按部就班的低头耕耘,并使之成为了习惯,那么我们无论在哪里工作,我们所习得的良好习惯和品行都会把我们送上人生的成功之巅,并让我们享有人生的幸福、愉悦和快乐!
杨老师:
您好!您说的不无道理,我确实要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但现在又有一个问题了,现在正是复习的最后阶段,每一天都没完没了的复习,心情未免会有些烦躁。而我总是以为自己已经复习到位,实际上还有很多细的知识点没复习到,可是我就是没有能力把这种浮躁心理压制好,沉着冷静的去梳理、复习知识。老师,我应该怎样才能控制好这种浮躁心理,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用良好的心态去复习呢?
这位同学:
您好!关于你的这个问题,首先你要安排好学习与文体娱乐活动时间。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张弛劳逸结合的,一个人光复习而不进行文体娱乐活动,大脑是会产生读写保护状态的,这种状态说白了就是你所说的浮躁,所以要想有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每进行一定量的文体娱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需要努力学习,这个努力学习就是按自己的行动计划,时时刻刻按部就班的去做,而不是对着书发呆发愁,想着诸如前面你所想的,以及真累、万一我努力了还考不好等无聊问题,努力是需要用毅力来坚持的,是每时每刻都按计划按部就班的坚持。经常要对自己说:努力着就是进步着,现在多看一页书,中考的时候,我就可以提高两三分。
第三,你要明确考出好成绩是你自己想要的,复习是为了你自己。既然是你自己想考出好成绩的,那整个复习的过程再苦再累也是你自己的选择,你要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要积极主动地去复习才对。否则,就是你的态度有问题。既然是态度的问题,那么你需要的就是对复习有积极的解释,当你对复习有积极地解释时,你就会寻求积极地解决方法,然后得到积极的结果。
第四,在任何时候都要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好好复习,一定能坚持下去,一定能最后成功,这样一来你就会收获积极的表现,反之,自然也就会出现烦躁与郁闷,让自己适得其反毫无一点效果。所以任何时候你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自己鼓励自己,要咬紧牙关,破釜沉舟的去坚持和努力。
第五,掌握克服浮躁心理或畏难情绪的技巧。
技巧一:时间折算法。这是我们遇到一件不情愿做而又必须做的事情时,把做这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简单的折合,然后再评价付出这个时间的难度,通过这样的转化就可以过滤掉或屏蔽掉原有的负性情绪。比如你要看课本上的某个内容,却又懒得做,想拖延。这时,不妨采用时间折合法,“看这部分内容仅仅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这么点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走出教室扁活动边看,这不仅活动了身体,还看完了该看的,一举两得”。学习英语的时间到了,可你还是不想动,想多休息一会儿。可以这样告诉自己,“看一篇英语短文也就需要十分钟左右,如果用这十分钟来看电视,看不到什么东西就过去了。不就是十分钟吗?就用来学习英语吧,这么短的时间学习起来也不会累。”通过这样的转化,行动就会在没有太大压力的情况下发动起来,坚持一下,慢慢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学习甚至会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
技巧二:重新解释法。有的时候,困难之所以成为困难,是因为我们先将其定义成了困难。当年,苏轼兄弟要参加考试,考前感到非常紧张,问父亲怎么办。苏洵呵呵一笑,说道:“你们只当去看大戏。”当时,看戏是苏轼兄弟最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于是,兄弟俩抱着这种心态,轻装上阵,结果成绩斐然。针对你“实际上还有很多细的知识点没复习到”的情况,你需要的是把“总是以为自己已经复习到位”的情况重新解释一下,把看课本中细的知识点看作是做自己喜欢的比较有刺激性、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告诉自己,不就是寻找文字之中伪装隐藏的敌人的游戏吗?我一定会把你玩得转、玩得好。抱着这样一种游戏的、挑战的心态去学习,你不仅会感到轻松自信许多,而且浮躁的心理或心态或许就会大为改观。
杨老师:
您好!我明白了,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