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昆明恐暴世界逻辑灵性逻辑生命宽恕 |

从灵性视角看“昆明暴恐”
我写这篇东西是为了疗愈自己。
今天凌晨三点多获悉消息,差不多看了所有报道,很多强烈的感受出现,一时难以消化。
我感到震惊,比汶川地震和“911”还震惊,因为前者是天灾,后者远;我感到悲惨,瞬间尸横遍地,生者何堪;我感到害怕,虽然不至于慌,但已是好久未有过的害怕了,甚至想给朋友打电话。
还有,它直接拷问了我的灵性信念,要么我相信的不是真的,要么一切就不是看起来这样,不是全社会感到的这样。或者说,要么灵性是对的,要么世界是对的,两者确是不能同在。
我接触灵性的理念不过三四年,我亲身的灵性体验也还少,故不敢堂皇的宣言灵性;可是我在世界上已经三十六七年了,我倒是比较了解世界是怎么回事,而这次昆明事件集中反应了世界的逻辑。我可以确定,世界的逻辑无法让我心安。
包含政府、民众、联合国、媒体等在内的声音,都是世界的逻辑,其关键词为:谴责、悲愤、追究、严惩、恐惧以及不知如何消解的伤痛与梦魇。
我不喜欢这样的逻辑,可是这个事件太直接太剧烈了,全社会都用世界的逻辑来感知和对待这件事,整个都是这样的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人自危。我觉得若是不站起来,就会被这样的声浪扑倒。
我觉得,自己无法继续怠慢和假装不知道灵性了,灵性不再是遥远的、可有可无的,而是面前的、周围的实际的事情。仅仅是为了我自己的平安,我也必须说出我其实知道的了。我想我需要允许自己不再怀疑、不旨说服,自由地感知和发挥。
1生命不是身体。
身体是世界逻辑的基础,但不是生命。
身体是脆弱的,所以人们保护,所以要想不被人杀死就去杀死人;身体是需求无尽的,所以我们不断谋求利益;身体是孤立的,即便是做爱也是微小的连接,所以,一个身体的安全和利益必与其他身体对立,我们只能各活各的,只能竞争、捍卫和攻击,攻击不过是另一种捍卫。所有的分裂、对立,全基于身体的逻辑,种族、地域、政治、宗教无不是身体逻辑的延伸。
可是,生命不是身体,萨提亚讲过一句比较贴近的话,不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灵魂,而是灵魂(暂时)住在这样的身体里。
身体的感官并不能揭示真相,眼见常不为实,耳听更是全虚,感官的真实只是感觉起来真实。
生命在于心灵,心灵是永恒的,人离开肉身的时候,可以看到自己离开那个躯体,可以完全摆脱身体所带来的所有感觉、感情和观点,然后进入灵魂的进化,和所有心灵融合为一,再来决定下一世的灵魂体验课题。关于这些《与神回家》里说的更深入,我知道,我无法不相信,何况相信对我来说是这样的好。
2 生命的正义是顾及所有人。
世俗的逻辑是惩恶扬善,但善恶的标准却常常离谱,“恐怖分子”发动自杀袭击也是“为信仰现身”是“最崇高的善”,法律杀死“恐怖分子”更是“天经地义的善”;最大的暴力都是政治集团之间的,互相赠送对方“罪恶”“恐怖匪徒”的职称,然后再以此名义杀了它。
凡是有牺牲、有攻击的正义都不是生命的正义,生命的正义是顾及所有人。所以,生命的逻辑里没有“严惩”,只有爱和宽恕。甘地绝食的时候,有一个男人愤怒的冲进来把面包扔给甘地说:吃吧,你是圣人,而我是个罪犯,我刚杀了一个伊斯兰教的孩子,因为他们杀了我儿子,你吃吧,你是圣人,你不该死,该死的是我,而且遭到永远的谴责!甘地说:去,找一个伊斯兰教的孤儿,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养大,并且尊重他继续信伊斯兰教。这个男人哭着向甘地敬拜。
在生命的逻辑里,没有恶人。昆明的“暴徒”也不是恶人,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砍人用的是刀,而他被击毙的时候是枪!他们同样倒在血泊里,比他们砍杀的人更年轻!人们因为他们的行为仇恨他们,可他们这样做同样出于仇恨。断章取义的看,他们是“恶人”,更完整的看他们先是遭遇不公,才成为“恶人”。这是一个循环,所以,怀着“除恶务尽”的决心上路,发现的总是“除恶无尽”,因为用暴力无法止息暴力,你杀了恶人你就成为新的恶人,因为你是如此“恶”的对待人。
3 没有任何人的死去违背自己的意愿。
从意识层面,很少有人能够觉察自己的死亡,从超意识层面,没有任何人的死亡违背自己的意愿。
死亡只是身体的弃用并非生命的结束。然而,就连身体的弃用也不是违背灵魂意愿的,灵魂在进入某具身体之前,早就确定了此生体验什么、贡献什么的“协议”,没有任何人的世间遭遇违背灵魂的意愿。
我听过一个“神和小灵魂”的故事:
神说,你想体验什么,你就可以体验什么,无论你选择什么,我都可以帮你完成,生命是完全的自由和爱。
小灵魂说,那我想体验宽恕。
神笑了,说,这有点难,你看一下其他的灵魂,那一个灵魂比你更不美好呢?谁需要宽恕?你能宽恕谁?
小灵魂向周围看了一下,看到每个灵魂都是那样的圆满美好,真的找到谁需要宽恕。
小灵魂说:可是我就是想体验宽恕,如果不体验,我怎么知道宽恕呢?我怎么知道灵魂是全然的爱呢?
这时候一个大一点的灵魂站出来说:我愿意帮你体验宽恕,我会在你进入人世后为你提供足够宽恕的遭遇,只是当我不公的、凶恶的对待你的时候,请记得我是谁,请记得我为何而来。
我还读到另外一个故事,故事来自《前生今世》,作者是一个严谨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师,书中讲述了他给一个女来访者作催眠,探索她八十多次转世的内容。
有一次,催眠中,女来访者在她某一世离开身体后再次遇到高级智慧,而那个高级智慧说这次它要传达的信息不是给她而是给治疗师本人。
(治疗师在生活中有一个无法释怀的经历,就是他幼小的儿子病逝了,而医学界至今无法诊断这种病症。)
那个高级智慧说,儿子的死是一个非常大的爱,他非常非常爱治疗师,它短暂的人世经历是专为了帮助治疗师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
治疗师恍然大悟,原来,儿子死的时候,他正面临一个重大人生抉择:攻读心理学还是医学。儿子的死亡帮他坚定的选择了心理学。
死亡不是我们从小被教导的那样可怕和悲惨,对死者来说,他必是在灵魂深处做了选择,包括死亡的方式、地点和时间,它在此世的任务已经完成,问题只剩下我们怎么看待,而这恰是我们自己灵魂的功课,全与逝者无关。
说到这里,我感觉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