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卷入是戏曲艺术的最大魅力

(2023-10-09 23:20:16)
分类: 断想拾零


连续看了两场省豫剧三团的表演,很享受现场看戏的气氛,演员唱的好,观众听的爽,这种艺术氛围不是电影院所比拟的。

戏曲艺术与影视艺术不同,她具有强烈的现场卷入性,这种现场卷入源于她精湛的艺术水准。一场戏剧需要众人合作,加上乐队,要近百人。每一个环节需要丝毫不差,每一个细节都要合情合理,这才能把剧中的表达意图完整真实地呈现出来。

与影视作品或流行音乐相比,戏曲最难的一点就是要表演的内容观众都知晓,甚至很多唱段大家耳熟能详,或脱口而出。在这种熟戏的观众面前,如何才能把观众带入剧中。这一点,电影很难做到二刷,流行音乐很难做到二看,但戏曲完全做得到,并且一直是这样做的。

一部《朝阳沟》演了多长场,演的时候,台上台下一起唱的场面不少见。《穆桂英挂帅》演了多少场,《胡木兰》演了多少场,显然,这还是具有张力的剧情设计,具有精湛演唱的技术加持,具有唯美的舞台装扮,具有与人物共情的艺术表演吸引了观众,让大家乐此不疲,宁舍一顿饭,不少一段腔。

好的戏曲必须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入戏,于是,矛盾性与唱腔的设计就极为关键。这一点,现代戏由于创作空间的优势,有着先天的优势,比如《香魂女》,上来就是两个矛盾冲突,两个女性嫁给了沈家父子,而两个女性之间,也有矛盾。这种设计就很容易抓住观众,看下去。

舞台上的舞美与灯光是为了便于演员入戏,乐池里委婉的旋律也是为了帮助演员入戏,舞台下昏暗的灯光模糊了观众的具象更是便于演员入戏。当然,这些都是辅助手段,真正入戏的是打动每个人的戏词,旋律和唱功。“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显然,这样的词,一定配以明快的旋律,才带劲。

“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显然,这种长短句的戏曲,一定配以口语化的旋律,才吻合。

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唱是第一位的,个人的身世,可以唱。花木兰如此、铡美案如此、白蛇传如此、穆桂英也是如此。说理叙情,更需要唱,花木兰的“羞答答施礼拜上”如此,仓娃的“哎 我的大老爷啊”如此,香魂女的“送环环自由身”如此,白素珍的“哭啼啼我把官人搀起”也是如此。

如果说排比句在通常的文章中看不出独特的魅力的话,那么,在戏曲中任何一个排比句的唱段都可以堪称经典,都能发挥出惊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香魂女》中一段她可曾忍过多少悲痛可曾咽下多少委屈她可曾夜半枕上暗哭泣她可曾胸中火焰燃又息她可曾香魂塘边想轻生她可曾香魂石上常叹息”。《断桥》中:“一愁你出门去 遭贼毒手二愁咱的夫妻情啊恩爱难丢三愁你茶和饭可未必可口四愁你的衣服烂呢无人补修

排比的写法在戏曲表现中,以逐渐递进的方式把人物的情绪推向高潮,把人物的恩爱情仇,说的清楚透彻,唱的温婉动人。比如“断桥”中的四愁。先愁丈夫的安全,再愁夫妻的恩情,之后便才是吃的如何,穿的如何,这种层层推进的情感变化,把妻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展露无疑。加之温婉的唱腔设计,戏曲中的人物很容易把观众代入剧中,台上台下形成情感共振,美妙的艺术现场便在人物情绪的起伏中慢慢汇聚,这种艺术的卷入,与隔着银幕,缺乏互动的电影或电视是无法比拟的,也是从未有过现场看艺术表演的人们所无法体会的。

高雅的艺术总是难以复制的,高雅的艺术感染力也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这一点,演员与观众都很享受这种特有的艺术魅力,这也许就是我们民族艺术渊源流传的真正原因吧。

希望, 在我们经济还不太富裕的时候,国家要大力支持民族戏曲艺术,从各个方面扶持她,帮助她,呵护她,以便让更多喜欢戏曲的群体有机会走进剧院,多看几场好戏,现场享受中国戏曲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