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3学年工作坊建设的构想
(2022-09-09 10:57:06)| 分类: 工作思考 |
1.团队要精干。除新入职教师必须吸纳的刚性需求外,其他人员都可以调整。工作坊组成原本就是双向选择的,坊主要敢向不合适的队员说“不”。
2.理想的团队是13-21人左右。(3/5人一组,分4组)轮流负责,坊主统筹指导。这是一种较理想的团队结构,今后有条件的工作坊可先行先试。
3.30人以上的工作坊要想办法控减或一分为二。目前还做不到的原因是缺新建工作坊的核心成员,说明我们目前的各类学科骨干教师的储备不足,家底太薄。
大家要有这个认识,今年重点培养核心成员,明年以他们为基础,分解30人以上超大工作坊,以便给更多教师创造机会,让优质的工作坊成为教师竞争加入的“热门”。
今后的工作坊要“小而精”,不能“大而笨”。光数据好听好看,不顶用。
4.开启5A评价。把工作坊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变化上。(见附件)
5.落实公开写作。所有工作坊今年起要认真落实公开写作要求。每周每人必须完成一篇千字文的基本写作要求。写作体裁内容不限。鼓励开展“教学日记”写作。该项是工作坊年度评价的权重项。没有大量的,系统的写作,就没有教师真正的发展。
6.用好工作坊公众号平台。创新形式,丰富内涵,要说专业的话,写专业的文,做专业的事,能让读者看到一个有专业学术水准的公众号,而不是一个普通信息网页。不要怕内容太专业,别人看不懂。学科专业本身就是少数群体的事情。没有专业性,也就没有发布的价值。
附:
一、工作坊对成员的五A评价指标
师德评价A级
教学实绩A级
团队贡献A级
个人成长A级
专业读写A级
说明:
(1)以上五项,以工作坊为单位,其中1,2项可参考教师所在学校结果,3,4,5项以工作坊标准执行。
(2)工作坊依据以上五项,每学期列出成员A,B两个等级,(只设标准,不设比例)并据此做为评优前提,报教师教育科。
二、对工作坊效能的五项评价
1、校内优势学科代表
2、域内优质学科高地
3、青年专业成长舞台
4、专业学术展示平台
5、学科课程研究中心
说明:
(1)教师教育科参考教研室相关资料对工作坊坊主及核心成员的1,2,5项进行评估。
(2)教师教育科参考进修学校,国培,省培及工作坊提供的资料,对3,4项进行评估。
(3)以学年为单位为工作坊进行整理评价。
文章已于2022-09-09修改
前一篇:不要把写作搞的那么神秘
后一篇:观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