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员博客热衷一时?

(2007-09-18 01:00:37)
标签:

时事评论

官员博客

民主政治

电子政务

直接民主

廖新波

分类: 波子杂谈
 

上周日我转摘了新华社8月30日的一篇英文报道,访问者不多,何故,不晓。文中余以为权当英文学习。学习之余,略感有趣,尤其题目如何理解和翻译,颇费心思。clique 一词是个贬义词,有“小集团、派系、同党、结党派的、排他的”之意,通读全文,题目之“a clique away”是否可以理解作者是取其谐音双关之用意, clique=click, 如同鼠标点击一下也是“click”,所以,我想a clique(click) away就像点击一下鼠标似的一闪而过,很短暂。故将“Gov't Bloggers' Followers Just a Clique Away ”翻译成“政府官员博客少数人热衷一时”。引申为“官员博客切记热衷一时”,或“官员博客热衷一时?”,但Followers 却没有译出。你意欲又如何呢?

官员博客热衷一时?

     博客,作为一种公民新闻的形式,在中国非常流行,甚至一些政府官员也加入其中。

    写博客级别最高的官员或前任官员当属赵启正,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现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8月3日他在网上开通了博客“赵启正和他的几本书”,内容是从他的新著《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中节选的几个章节。其中有一篇讲的是微笑的重要性,贴出才一周就已经有近40,000名网民阅读。

      在8月14日给网友的回贴中,赵启正感谢网友阅读并评论他的博客,同时也向网友致歉,因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有限,打字速度又慢,对大家的评论和提出的问题不能一一回复作答。

      一些网民已通过其博客与这位前任中国第一新闻官直接对话。有一位署名为“桃子”的新闻系学生报怨新闻行业的就业机会太少,向他请教有何建议。

     这种沟通形式最吸引人的方面就在于博客间的直接互动。

     有证据表明,最受欢迎的一个官方博客是一位叫廖新波的官员开设的博客,廖是现任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

    廖自称为“医生哥·波子”,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iaoxinbo) 自去年四月开通以来阅读点击量已超过650,000次。目前,在广东省最受欢迎的博客中排名第六位。

     这位卫生官员以坦率直言而出名。周一,他张贴了一篇匿名医生的文章,文中指责过去30年来,中国的医疗改革明显失败,原因是医生的收入缺乏公平。

    该帖警告说:“如果这种状况继续持续下去,下一次的医疗改革注定还会失败。”

     廖本人也在其博客中指出,医疗服务不是商品,不应该由患者来“购买”,关键的一点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要服务于大众,而不是去捞钱。

     同意廖这一观点的网友建议他去游说省人大-立法机构-的同僚起草一部针对医疗合同的专法。

    有网友甚至自己起草了一部医疗合同法,对此廖在8月24日的回贴中评论说:“我从未研究过法律,不能给予任何评论。我希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能发表一下他们的意见。”

     数十名律师跟贴做出回应。

     据其中一个人的说法,医疗部门的法律纠纷较难处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法律了,但是没有一部法律有足够的权威性和针对性来处理医疗行为不当引起的纠纷问题。

    有网友建议,迫切需要起草一部能够涵盖整个行业的法律,而不是专门针对医疗合同的一部专法。

    不管网友的法律提案是否正确,他们这种博客形式的互动交流显示了普通民众如何能够参与辩论这类建议的优点。

       廖的博客,以其启发性的讨论,提供了一种“直接民主”形式的范例。

       中国有多少官员开博,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数字。

      但是,在宿迁市,华东江苏省的一个中型城市,有81名市政府的中、高层官员在政府网站上开博。

市委书记张新实带头开博。
  

      宿迁日报在报道今年四月召开的一次工作会议时写道:“张希望政府各部门的领导也开设博客,表达他们的意见,吸引群众参与讨论,在官员与普通市民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渠道。”

       张几乎每天都在更新其博客,在周末写一些题材广泛的长篇,内容涉及从全球气候变化到职业教育等各个方面。

       因他的一篇题为“文明行为”的文章, 宿迁日报开辟了一个专栏,上万名中小学生也走上街头散发宣传文明行为的宣传册。

      张新实的几乎每一篇贴在网上的文章点击阅读量都在400次以上,但是很少有公众回贴。

     当有人发表评论,其结果也往往是下属保证落实书记的意见,而不是公众的反馈。

      人民日报上月刊登了一篇报道,宿迁市的官员已在他们的博客中发表了1700余篇文章,有超过760,000名网民点击阅读这些文章。

     北京中央党校谢春涛教授说:“官员开博,加强与普通民众的沟通,这是件好事”。

     据新华社去年12月的报道,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部分,过去十年已建立了12,000个政府网站。

      96%以上的中央政府机构,90%省级政府部门,96%的市级政府部门和77%的县级政府部门都有他们自己的网站。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毛寿龙在去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中说:“通过进一步探讨利用博客沟通的可能性,如果在官员与民众之间能有一个成功的沟通渠道,那么官员可以更好地赢得群众的信任。”

     但是他也担心一些官员自己的意见可能会被“少数网络空间的网友”所左右。

     他说:“实际上,如果我们想让政府更接近普通民众,我们可以去努力完善我们的民主制度而不是依靠这种私人性很强的博客。”
 

     “在现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完善已普遍存在的政府网站,让其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的作用,加强与网民的沟通。这是一个更具建设性的选择。”

                                                         (新华社2007-8-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