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富就是一种人性

(2007-01-13 09:58:01)
分类: 波子杂谈
   今天假日,本来是应某报社写一篇点评高强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想,还是放松自己一下吧,反正写了他们也休息。
去年底,保险公司开始活动,我家就有一家保险公司上门来介绍一些人寿保险之类的险种。太太在问我,我也没有在意。今天,在床上懒洋洋地随手拿起这家保险公司赠送的,罗伯特·T·清崎所著《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很早就听说过。2000-2003年我参加中欧国际工商管理课程培训的时候就已经听闻这本书,老师也在课堂上略略讲了一下这本书。当时我没有在意的原因,这本书的名字好像是小孩读本,不是我看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这本书是本世纪初的畅销书,当时在美国出版仅仅半年时间就创下了销售100万册的纪录。我想畅销的原因是这本书的书扉献词:本书献给全世界的父母们——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是呀,作者罗伯特认为:“人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很少有人愿意学习让金钱为自己工作。”“如果您象一个穷人那样思考问题,那么无论您赚多少钱,您仍旧会把钱全部花光而一无所有。”“很多时候金钱就是力量,同时金钱也是一种观念。”
     罗伯特这本书是以自己口述的形式开场白的:
    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富,一个穷。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他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修完了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且在所有这些学校都拿到了全奖;与之相反的是,我的另一个爸爸连八年级都没能念完。
     应该说两位爸爸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一辈子都很勤奋,因此,两人都有着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另一个人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个爸爸身后为教堂、慈善机构和家人留下数千万美元的巨额遗产,而另一个爸爸却只留下一些待付的账单。
 
     如果只有一个爸爸,我就只能对他的建议简单地加以接受或者拒绝;而两个爸爸给我截然对立的建议,这在客观上使我有了对比和选择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在富人的观念和穷人的观念之间进行的对比和选择,而这种对比和选择的结果决定了我的一生。
      由于两个父亲的观念对立,使我得不到统一的说法,我便无法简单地对这些建议予以接受或拒绝,我发现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比较和选择。
 
    也许会有人说:这完全没有必要,你只要按照你富爸爸教你的去做,自然就会富有了,还选择什么呢?问题是,在给我建议的时候,富爸爸还不算富有,而穷爸爸当时也并不贫穷,两人都刚刚开始他们的事业,都在为钱和家庭而奋斗。然而,他们对于钱的理解却是如此的迥然不同,这就好像一个爸爸会说:"贪财乃万恶之源";而另一个爸爸却会说:"贫困才是万恶之本"。
    他们之中谁会成功?谁会富有?应该听谁的?当时我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对我而言拥有两个同样富有影响力的爸爸可不是一件好应付的事。我想成为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但两个爸爸却说着完全不同的话,他们的观点是如此相修,尤其在涉及到金钱的问题上更是如此,这令我既好奇又迷惑,我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对他们的话进行思考。
我用了很多的时间,问自己诸如"他为什么会那样说"之类的问题,然后又对另一个爸爸的话提出同样的疑问。如果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就简单地说:"噢,他是对的,我同意",或是拒绝说:"这个老爸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我想那会容易得多。然而,这两个我所爱的观点不同的爸爸却迫使我对每一个有分歧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最终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一过程,即自己去思考和选取而不是简单地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的过程,在后来的漫长岁月中被证明对我是非常有益的。
     我逐渐意识到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中产阶级之所以总是在债务泥潭中挣扎,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们对金钱的观念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从父母那里了解钱是怎么回事的。一对贫困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时,只会说:"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喔"。结果,他们的孩子可能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但同时也秉承了贫穷父母的理财方式和思维观念--要知道,由于家长的灌输,这些观念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形成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写到这里困了,也许兴趣没到。掩书合目,再睡一会儿再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