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2012-05-20 05:13:42)
标签:

黑蝶影像空间

林岚

明十三陵

农家院

图文游记

远方网

中国古历史

旅游

分类: 黑蝶游记图片专集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明十三陵四天之旅后一直没怎么去看拍摄回来的照片,可以说一直为诸事忙乱着,也可以说不大愿意再去打开看那些片子,此生如果不是远方网的这两次活动,我从不可能主动去十三陵游玩,毕竟不是自己喜欢的题材,谁不会更喜欢灿烂的阳光与甜美的空气呢,那里毕竟是阴气还是比较足的地方。其实,回头想想,这是第二次去十三陵拍摄,每次去都对中国的古代历史多了些了解,或者书上写的那所谓的历史都是他人写出来的,其实更多的需要眼见为实地去感受来得更真实。

感谢远方网的邀请以及周全的安排,四天时间的行程里不仅又走了一对外开放的永陵、长陵和昭陵,还有十个未对外开放的陵寝一并对我们开放,进入内部感受明代建筑的细节,四天时间紧锣密鼓地将十三陵全都看全了,就连上次落下的神路以及神路上那些栩栩如生的石像生也都是在暖阳树荫下漫步着一一看完。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明十三陵是中国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筑群,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离京城约50公里,自永乐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历时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200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说北京西北郊的天寿山是风水宝地,明代的风水先生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对风水不了解,站在明楼上远眺时看到豁然开朗的美景,高耸的松枝背后的远山含黛,层层叠叠的山体如山水画卷般在眼前展开。此地风水再好,我也不愿意常呆,看完拍完就闪进阳光里。

 

这一路上有两位被称为“坟协”的专家学者随行做介绍,了解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皇家秘史,其实是历史系的研究生,也经过他们指点后拍摄到了不少陵寝城砖上关于产地的铭文,就连陵区地上的中草药也认识了不少,个人对此更有记录的欲望。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漫山遍野寻找九龙池,也就是昔日皇帝的行宫时问了许多村民九龙池的位置,不是说不知道就是闪烁其词胡乱指方向,让我们在烈日下东颠西跑,结果终于探明地点时,竟然就是我们即将落脚吃饭的地方,在皇帝行宫旧址吃饭,听起来感觉不错,可是由于先前那些冤枉路走得,吃起来也不那么舒坦,况且最主要的九龙池最拿手的鱼都做得土腥味儿十足的,吃了一小口就不想再夹第二口。

 

    四天时间住的是依山傍水的农家院,吃的是当地农家风味,基本上将十三陵的特色美食尝尽,除了长陵饸饹宴康陵春饼宴、齐家豆腐宴、八盘八碗、九龙池鱼宴、以及一文香肉夹馍,其中香喷喷的肉夹馍和羊杂汤的美味,估计大家现在还在回味着。我感受到的最多的还是这里的晨起的暖阳,守陵人的质朴,农家菜的各种鲜脆,大河套农家院里偷摘樱桃的乐趣,还有各方可爱的行者带给我的各种开心愉悦。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十三陵属于太行山脉,西通居庸关,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成为十三陵及京师之北面屏障。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曾指:“群山自南来,势若蛟龙翔;东趾踞卢龙,西脊驰太行;后尻坐黄花(指黄花镇),前面临神京;中有万年宅,名曰康家庄;可容百万人,豁然开明堂。”明代视此为风水地,陵区以常绿的松柏树为主。明十三陵依山而建,沿袭南京孝陵的模式,即除神道共用外,各陵都是前为祭享区,后为墓冢区。陵墓规格相近,各据山头,陵与陵之间相距500米至8000米不等。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长陵左右。亦有陵仿孝陵之制,称有一座叫“哑巴院”的建筑,或更设一座琉璃照壁作为屏幕障。每座陵墓的陵门,设有碑亭,碑文记载皇帝生前的业绩,应由嗣皇帝来撰写,但从明仁宗为其父朱棣写了一篇3500字的纪功碑文后,再也没有嗣皇帝续写,所以现在除了长陵碑外,其余各陵都成了无字碑。
    定陵出土的明神宗金丝翼善冠(复制品)以规模较大的定陵(万历帝墓)为例,其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象征“天圆地方”,地面建筑占地18万平方米,前有宽阔院落三进,后有高大宝城一座。陵墓有祠祭署、宰牲亭、定陵监、神宫监、神马房等附属等建筑物300多间,往后是陵园最外面的围墙-外罗城(围墙外的围墙)。


 

 

(以上是概述部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本博之后发表的十三陵各陵寝的详细博文)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1c.html

《十三陵之总神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28.html
十三陵之长陵〖明成祖文皇帝(太宗)朱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49.html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76.html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98.html

十三陵之裕陵〖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ao.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