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2012-05-23 18:20:22)
标签:

黑蝶影像空间

林岚

明十三陵

献陵

朱高炽

图文游记

远方网

中国古历史

分类: 黑蝶游记图片专集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在导游那边了解到明十三陵中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为此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我们看到的果真如此,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刚迈进献陵的大门迎接我们的就是满目鲜嫩的黄色野花,就像一场无声朴素的欢迎仪式,让我们心跳雀跃地一头扎在花丛中去拍摄去记录当时的心情。

    在这里除了满目的野花之外,陵寝地上建筑早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些残瓦和碎石,比起修复过的长陵显得较为凄凉。但作为摄影者去拍摄这样的景别再恰好不过的了,那些残瓦与碎石不是更体现历史的沧桑感吗?

    献陵的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陵宫建筑与长陵比较,同样非常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o,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其陵殿、两庑配殿、神厨均各为5间,而且都是单檐建筑;门楼(祾恩门)则仅为3间;方城、明楼不仅不像长陵那样高大,而且城下券门改为更简单的直通前后的形式。照壁则因之不设于券洞内而设于方城之后,墓冢之前。上登明楼的礓石察量路则改为设于宝城之内的方城左右两侧。由于献陵陵制不追求奢华,所以,前人在述及明陵时有“献陵最朴,景陵最小”之说,它是之后的明陵建筑树立了楷模。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影壁山)。选择中隔小山这种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与陵园的风水有关。

  献陵宝城前的这座小山,名为玉案山,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因其屈曲环抱陵前,所以,又是献陵的近案。风水中,“龙喜出身长远,砂喜左右回旋”,“龙虎环抱,近案当前”,当论内明堂格局。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所鼓吹的完美的内明堂格局。所以,修建献陵时只在明堂范围之内修建了宝城、明楼和一进院落。而将举行祭祀仪式的梭恩殿修在了玉案山前。经过这样的经营设计,不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这是迷信的封建帝王和风水术士们所不能预想的。

  献陵的陵寝建筑在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间曾得到修缮。在该次修缮中。明楼,外形未改,但内部木构梁架改成为条石券顶结构。方城下的甬道被封死,右侧增筑了一道可由方院上登宝城的礓石察路。两庞配殿及神厨等附属建筑大多被拆。祾恩门则缩小了间量,且顶部由歇山式改成了硬山式。神功圣德碑亭被拆除了四壁,仅于台基之上,石碑的四周砌以齐胸高的宇墙。以后祾恩殿、祾恩门又相继在清末民初时毁坏。日军侵华期间,为修炮楼取砖,第一进院落的围墙及祾恩门、祾恩殿的山墙又被拆毁。现在,除宝城、明楼及第二进院落陵墙经修缮保存较好外,其第一进院落的建筑已全成遗址。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棂星门的木质部分已经荡然无存,大理石部分就这个在神道两旁经历了600年风风雨雨。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繁花满地的献陵现在看到就想某个破败的王府的后花园,隐约能看出当年的芳华绝代。“愿得韶华刹那,开得满树芳华。如果这一切是梦,那么我宁愿沉溺在梦中,不再醒来…… ”这句更像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想说的话。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一个倩影跃入眼帘,不知那人是否也在繁花丛中露笑嫣。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门洞下这一幅古今的穿越是极有味道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明楼富有生机的一角,跃入画面的是橡树,不忘普及植物知识。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五供也称五献。在拜表、炼度、施食等仪式中都有五供一节。其法乃是将五种献祭品,即香、花、灯、水、果献于神坛之上,称:五献皆圆满,奉上众真前,志在求忏悔,亡者早生天。这里的五供就是供佛用的一种祭祀用的器具,十三陵里明楼前面的是石头做的。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在明楼上俯视石五供,繁花成星星点点状。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宝山边上古老的腐木,至少也是几百年的历史。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宝山上沉积了几百年的落叶,与鲜绿产生鲜明的对比。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献陵宝顶前残存的照壁基座,杂乱的砖瓦石块堆积的基座上有一块精美的石刻,让人看着更加感叹岁月的无情。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精美与沧桑的明代石刻纹路是珍贵的学习资料。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宝城上向内的矮墙垛口上的护栏石。有时在陵寝大门外的碑亭矮墙处,也有这个构件。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棂星门前排排站的蕲艾草,可招百福,驱邪却鬼。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这美丽的花花竟然是重要六味地黄王里的“地黄”,学习到新知识了。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宝城上向内的宇墙上一棵长相怪异的老松树。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遍地的黄花,近摄时也是如此的娇嫩。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大理石的碎段,不知道原来是建筑的哪个位置。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成堆的仿明代龙纹琉璃瓦当,可能是修缮献陵时备用的。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小白杨捡到的老东东,据说是明楼的屋脊上的“仙人骑鸡”的仙人头部,看得出也是上了琉璃釉的。小白杨说,这应该就是屋脊和三座门上掉下来的。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疑似真正的明代老琉璃瓦的残片,上面还有朱砂写的字迹。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献陵大门旁的马路转角,曲径通幽的感觉,是我特别喜欢的画面。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画面里这些是一起经历四天拍陵的战友,让小径多了轻快与人情味。

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朱高炽是永乐帝的长子,也是朱元璋亲封的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他并不太喜欢这个儿子。

   公元1424年,永乐大帝朱棣第五次北征,虽然他已65岁,且久病风痹,但仍坚持亲征于人烟稀少的荒漠中,不过此次并没有寻找到蒙古军的踪影。只利返程。行至途中病情加重,7月病逝于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死前召见英国公张辅嘱咐后事,并命传位于皇太子朱高炽,年号洪熙。仁宗继位仅一年病逝。享年47岁。虽然洪熙朝仅一年时间。但历史上对这位洪熙帝的评价很高。

    有“仁宣之治”起源之说。朱棣的靖难之役与他的两个儿子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大儿子朱高炽文高八斗随不能武,但朱高炽坐守北京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明军的几次进攻,使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之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之役中最耀眼的一笔。在此期间,建文帝曾遣书信给朱高炽,许以封王,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父亲成祖面前,使建文帝的反间计失败。次子朱高煦与成祖颇有几分相像,而且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战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与危难之际,成祖也曾许愿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靖难之役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但由于族制的约束,最终朱棣称帝之后还是照例立世子朱高炽为太子,并在他驾崩后顺利有太子继位。

    朱高炽虽然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但由于朱棣在位期间多次亲征外出打仗,国内的一切事物均由太子料理。因此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的政策,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加上这段时间,明仁宗朱高炽对明朝做出的贡献就毋庸置疑了。明仁宗朱高炽作为一代仁君的称号当之无愧。永乐瓷器的优美与精到与这位文人太子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洪熙朝只有一年的时间,对于瓷器的年号也忽略不计,也算是明朝的第二个瓷器空白期。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 1378-1425 在位1424—1425 一年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本博之后发表的十三陵各陵寝的详细博文)

 

《四天明十三陵游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1c.html

《十三陵之总神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28.html
十三陵之长陵〖明成祖文皇帝(太宗)朱棣〗: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49.html
十三陵之献陵〖明仁宗昭皇帝朱高炽〗: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76.html

十三陵之景陵〖明宣宗章皇帝朱瞻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98.html

十三陵之裕陵〖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37e8f70102e6ao.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