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互联网与电子商务咨询中心分析师
何潇
———互联网时代的随机策略VS波特式长远计划
一个企业要持续性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这是波特式长远计划的精髓,被无数企业和分析师认定为亘古不变的道理,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很多研究和分析人士都意识到,不少经典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越来越难以和互联网的发展相匹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其它行业望尘莫及的,这体现在技术上,体现在应用上,更体现在用户的需求上。它的瞬息万变正在迫使互联网企业考虑波特式理论是不是依旧适合自己的发展。
Google的模式令分析师头疼,却让用户欣喜
我们很高兴看到Google似乎正在走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像Google这样一个企业一旦走上这条路,我们就会立刻听到来自华尔街的声音:Google的战略是什么?近年来崛起的Google不但是现在最具创意的互联网公司,推出的产品层出不穷,其中许多根本没有利润可言,而且树敌无数。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看到在美国,Google的桌面、试算表正在对抗微软的office;它的电邮与日程表结合的模式和微软的outlook
express以及IBM的lotus notes较劲;Gmail现在和hotmail、yahoo
mail及aol分庭抗礼;新近推出的Google
checkout也有取代ebay的paypal之势;它的即时通讯软件Google
talk可能是导致微软的msn改版以及和雅虎的yahoo
messenger结合的原因之一;Google的地图不但打击了AOL的地图服务mapquest,而且引起法国政府推出GeoPortail;Google推出的Google
print,也导致雅虎的模仿以及欧洲数码(数字、数位)图书馆成立。Google还有许多具有创意但看起来不着边际的功能,例如Google
trend、skechup、mars等等。此外,Google的业务已经跳出屏幕,向四方八面伸展,去年Google和美国太空总署合作开发太空项目,今年又和earthlink合作将三藩市铺满
WI-FI无线网络,使得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上网。Google的触角己经遍及互联网各个应用领域。
在分析师为探究其战略而头疼,并认为Google会因为这种杂货铺式的发展模式而断送了其竞争优势的同时,这些应用却深得互联网用户的青睐,即便有些应用他们并不长期使用,但Google至少给他们留下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形象。
随机策略猜想
此时我们不禁要问:难道Google真的没有长远战略?如果是这样,那么Google的这种商业模式有什么竞争力?先让我们来看看Google高层的回答。
Google的首席执行官舒米特(Eric
Schmidt)在接受《information
week》访问时表示,Goolge没有大战略可言,他对这东西没有兴趣,更担心的是产品无法及时推出。Google的第一位女工程师(Marissa
Mayer)在六月接受《商业周刊》访问时也表示:“我们相信必须推出更多的产品,而不只是推出表面上很受欢迎的产品。你要找到最成功的创意产品,就得推出五件,然后其中一、两件可以突围而出。”可见,在Google看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迫使他们大行此道的原因,当看到用户的需求或者潜在需求他们就会推出相应产品,在不断的创新与尝试中选择最有利的方向培育,长期战略的制订可能会使Google丧失新产品的实效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专家证实Google的这种模式是有其竞争优势的。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克里斯.韦斯兰德(Chris
Westland)表示:“我并不认为Google和传统商业一样有一个长远的战略,事实上,Google在它们本身已经发展完善的搜寻器的基础上,运用的是随机策略(Emmergent
Strategy)。当公司需要不断创新的时候,随机策略便显得很重要,很有趣的我们可以留意到美国军方也利用这样的‘随机战场策略’,不断发展及加强通讯装备,当战争爆发时能更有效率地传达命令。随机策略和波特(Michale
Porter)式的长远计划相反,将是未来的大趋势。”
随机策略就这样被提出了,它可能不适合传统行业的发展,但它的特性决定了它也许更适应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它和互联网多变的发展特性相符合。我们认为正是因为Google的这种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得Google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110.36%。
在中国谁能成为继Google后第二个吃螃蟹的人
虽然我们猜想随机策略应该更适合目前的互联网发展,但是并不是任何互联网企业都适合这种模式,不断尝试推出新的产品需要企业雄厚的财力作为保障,Google也是通过专注搜索业才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具备了实施随机策略的基础。此外这类互联网企业还需要庞大而且稳定的用户资源,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良好的品牌。
在中国,新浪、搜狐、百度、腾讯等门户都可能成为这种模式的仿效者,而其中腾讯似乎更有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第一个走上这条道路的企业,首先,腾讯已经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这说明他们的用户储备很大,使得腾讯进入任何互联网应用领域都可以在短期内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QQ游戏、社区、拍拍网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佐证;其次,腾讯从即时通讯入手,逐步推出游戏、社区、电子商务、WEB2.0等产品,这种被马化腾称为多元化发展的思路也似乎更靠近随机战略的本质。但腾讯也有自身的问题,他们似乎只对可以赢利的产品有兴趣,并不像Google那样敢于随意推出创新产品。在此,我们不得不提及百度,作为中国互联网市场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本应更具备走上这条道路的能力,但百度给互联网用户的感觉却更像是采用了一种跟进策略,既仿效Google开发新产品,又可以节约成本。因此,我们认为百度并没有计划实施随机战略也缺乏实施这种战略的魄力。
随机战略只是互联网未来商业模式的一种猜想,也极有可能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之一,产品有可能会需要先于战略被制订之前推出。相信如果在Google经过实践,并取得成功后,会有大批互联网企业开始仿效,但那时我们会被抛离多远呢?互联网的竞争有如高科技的战争,创新产品的推出一旦失去时效性将不在具有原有的竞争力。我们早就知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道理,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Google似乎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并走在了前面。
相关文章:
文章引用自:http://www.ccidconsulting.com/news/channel/news_detail.asp?Content_id=11240
前一篇:我们俩才是最佳搭档
后一篇:Google中国要全面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