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仲明书法
陈仲明书法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33
  • 关注人气:65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战后书坛的流派(二)

(2010-03-08 17:37:40)
标签:

日本现代

书法

分类: 译文

日本战后书坛的流派(二)

            ——《中国书法》1988年第4期

                      

                         [日]铃木史楼著  陈仲明译

             

              传统派的精锐之师

   

    昭和三十二年(1957年),由朝日新闻社举办了现代书道二十人⑾展。青山杉雨、赤羽云庭、安东圣空、内田鹤云、川村骥山、熊谷恒子、桑田世舟、小坂奇石、铃木翠轩、津金鹤仙、手岛右卿、中野越南、西川宁、日比野五凤、藤罔保子、松井如流、松本芳翠、村上三岛、柳田泰云参加了这次展览。这次展览可以说是传统派精锐的大会师。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没有出现丰道春海、尾上柴舟⑿的名字,四十年代(1965-1974年)中期在日展五科崭露头角的青山杉雨、赤羽云庭、村上三岛、日比野五凤、小坂奇石等人却登场了。为此说来,二十人展联合了活跃在日展五科、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新一代人这一事实,显然证实了一般新风刮进了战后传统派的领域之中。

    与此同时,大字假名运动在关西假名书坛蓬勃兴起。这一运动旨在关西传统假名的基础上,探求陈列在壁间的假名形式,寻求超越手卷和手钻的境界。昭和二十六年(1951年),内田鹤云的作品《水的变态》,将小画卷的联络写成六扇屏风的形式,获日展特别奖。桑田桑鸠这一时期也创作了长条幅形式的假名作品。形式及其自身的一致性,往往会带来表现上的一律性。昭和二十年代的传统假名作品,其缺点在于缺乏依凭形式而展开的一致性。因此,人们迫切期待着新的假名表现形式。

    关西书坛掀起的大字假名运动,果敢地推行了讲习会、研究会、练习会等形式。以假名向壁间发展的运动为契机!以王朝以来的假名形式为枢纽,向着现代的表现形式飞跃。

    昭和三十二年(1957),尾上柴舟的去世带来了传统假名世界的变化。与把《高野切一种》当作古代平安时代假名墨迹的逸品而奉为偶像的看法有所不同的是、安东圣空、田中瑰堂、桑田世舟、日比野五凤、宫本竹逸等人,本着对古代墨迹精华的再发现,朝着表现自我精神的方向疾驰。

      安东圣空用继色纸,日比野五凤用继色纸和寸松庵纸进行了热心尝试。日比野五凤和宫本竹径倾心于假名书法的流动感,在《元永本古今集戏》、《关户本古今集》中寻本溯源。关西假名运动的明显倾向则是,从依附于传统假名转为对雄强之风的追求。不容否认的是,在战后走向复兴的意气风发的时代精神面前,这种与古代纤细、雅丽的传统假名书法迥然不同的美的意识,毕竟姗姗来迟了。可以认为,昭和二十年代至昭和三十年代是传统假名的恢复期,但我们不能忽视以关西书坛为中心进而影响全国这一事实。对此,我们有必要弄清假名书法的王朝遗风在关西根深蒂固的原因。

      大字假名运动的具体目标旨在追求卷轴.法帖书法的创作空间,并在此背景上取得出乎意料的飞跃。大字假名运动并不视传统为障碍,它奉行极正统的观念,从正面认识传统的重要性。首先认真临摹古代书法,组细致地学习体会平安古迹,直至传统的本质在自己的感情中得到升华,自我的感情亦浸淫在古代书法的境界之中而达到完美的同化。

    在艺术上,这种完全的同化果真能产生出新的艺术吗?这是一个毋庸回避且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浸淫于古典,如果仅停留在追求古典的形迹,就不会产生新的艺术。是始终跟在古典后面亦步亦趋,还是努力迫近古典的本质,这都与体验的深度有关。我们并不反对所谓直感的临帖方法,也不想对此作出评价,因为对于书法家来说,徜徉在书法的林海之中,寻求自己的幻影,一定是非常真实的。

    日比野五凤在三十年代获得了创作上的丰收,这些成果并不是在到处涉猎而无区别的感性土壤中萌芽的。日比野五凤的创作态度始终如一。他在昭和三十年代创作的众多作品,超越了表现的变异,使自己的独特气质得到了升华,他把传统书祛的普遍性升华为自身的气质。仿佛囊集了昭和三十年代的丰硕成果一样,他在昭和三十年代末迎来了创作上的丰收季节。昭和三十九年(1964年)的《清水》、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的《雏鸟》及此后发表于日展的《蟋蟀》等,可说是经历了大字假名运动后的战后的收获。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王朝相比,是无法比较的。指出这种差别,对阐述日本文化底蕴的实质变化不是一目了然吗?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首先要理解作品中存在的传统本质。只有理解了传统的本质及传统的实际情况,才能形成人们易于理解的“现代”观念。

               朝着自由节律的飞跃

 

“明清书法”这一独特的提法,是对明末清初出现的充满浪漫气息的书法的概括。他得到战后书坛的承认,是从昭和四十年开始的。姑且不谈是否包括起先驱作用的董齐昌,但王铎、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直至刘石庵、金冬心等人,使这个时代的文人书法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他们对书坛的强烈影响及其意义。

明末清初的文人书法在战后引起注目的原因何在?从当时的状况推侧,这种长幅挂轴的连绵草书无疑在刺激着人们感情的自由节律。王铎的草书也好,张瑞图的草书也好,其照耀着创作灵感的光环,在展示魅力的同时!反映了极其浓密的特点。明末清初的文人们在临摹前人书法的基础上,任凭灵感所至,大声倡导,朝着自由节律的飞跃。

    村上三岛在初期日展的长幅作品尤其引人注目,其作品中的气势、温润及浓密的特点具有惊人的魅力。这种任凭情感驰骋,一气呵成的作品,在包孕情感的同时,展示了作者丰富奔放的情怀。村上从晋唐行草中汲取精华而又摆脱了旧形态的束缚。战后人们犹如狂风暴雨般的对自由精神的倾倒,对浪漫主义的倾慕,在明末清初的文人书法中找到了共鸣。从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激烈而流动的笔触,华丽而畅达的线条律动。这种激越奔放且富有浪漫气息的书法,以其经历过战乱的雄强之态风靡于世。村上三岛师法王铎,广津云仙师法张瑞图。

本史邑师法刘石庵、金冬心,他们从各种风格中汲取营养,来获取自身作品的清新之气。

    正如战前比田井天来的存在一样,迁本史邑也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干。在他门下,培育了肩负重任的新一代。关西玄妙温柔的风情培育了广津云仙、冈本松堂、村上三岛、今井凌雪等人的独特风貌,再加上本门下的精锐——关西汉字书坛的炭山南木、木村知石、小坂奇石等书家的成长,可以说,昭和四+年代是关西汉字书家的成熟期。人们强烈感觉到明末清初文人书法的洗练之奏达到了极致。

    我们对昭和四十三年(1968年)的日展五科来进行一番回顾:从波澜起伏的战后起步的现代传统派书法,一般说来,是以学究主义的观念为基础的,昭和四十年代前半期为其充实期。日展五科于昭和四十三年展出了铃木翠轩的《野分》、西川宁的《冻铁》、手岛右卿的《轶出》、青山杉雨的《天如水》、木村知石的《天魔胆落》、日比野五风的《雏鸟》,这些作品都展示了栩栩如生的风貌。然而,不容否认的是,入选的一般作品,严重模仿师风,存在着雷同及流俗的弊病。书法自参加日展以来的战后二十年,学究主义的书法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面对“保守的日展书法”的攻击,而缺乏回击的力量。

推而广之,昭和四十年代的每日书道展亦障碍重重。从第一部的汉字部到第七部的前卫书法部。根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详细分类并使各种流派得以发展。可这种多样化开始呈现出与公募展件数增加成反比的倾向。乍一看来,所有团体都有作品参展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可是为什么从昭和四十年代至昭和五十年代(1975-1986)每日展览的书法入选件数会急剧上升呢?事实上,昭和四十年代各种展览急剧增加,各种展览会显示出入选件数增加的趋势,“作品”一词泛滥成灾。我认为与职业书家的迅速增加和现代书法的产生有着本质的联系。

今天,战后书坛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历程,已进入深入研究各自的方向及本质的时代。有必要对这四十年的历程进行自我反省。公募件数超过2万的庞大的每日展,在进入昭和五十年代后,便分裂为日本书道展和现代书道展,而分裂的原因并非因为每日书道展一味坚持书法的大众化,而是由于作品的本质对立。应当看到,那种宽容的时代已经过去,作品的对立不允许艺术精神的相互融解。在此意义上,以昭和四十年代末为起点的读卖书法展⒁,则显示了现代学究主义跨入新时代的果敢决心。人们对此寄予极大期望。读卖书法展并不是在日展五科的温床中培育的,而是面对传统的重重阻挠,重新开辟的、具有生气的新天地,是书法的希望所在。

战后书坛,在经历了四十年历程后的今天,已进入书法家个人创作的时代。尽管我们生存于人类社会中,总要或多或少地依附于社会这个共同体,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然而,师生关系也好.结社团体也好,如果抹杀艺术的本质,艺术追求本身也就不复存在了。书坛作为一个共同体,面对多样化的形式,也只有彻底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才能深化书法艺术的本质。

 

注释

  ①每日书道展,横跨于书法团体之上的组织。1948年由每日新闻社主办。设有汉字部、假名部、近代诗文部、少字数部、前卫部、刻字部七个部。1978年每日展展出作品高达一万四千件。其特征是旨在推广书法的大众性

②上田桑鸿:名容熙,兵库县人,师事比田井天来,开创了日本前卫书风.培养了许多学生昭和43年六十三岁时去世。

③青山衫雨,1912年生于爱知县,师事西川宁,日展常务理事,曾获日展文部大臣奖。其以开拓篆隶表现手法而闻名,共书法重视碑学派的意境。

 ④西川宁,生于1902,从小受其父西川春洞熏陶曾游学中国,现为日本著名汉字书家。曾获文化勋章及文化功劳者称号。

 ⑤手岛右卿,1901年生,日本少字教书家。师事比田井天来,曾任日展审查员,现任每日书道会理事、全日本书道联盟顾问.独立书人团负责人。1987年逝世。曾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近代美术五十年展览会上获得最高奖。其作品富于表现力,为少字数书法的奠基人,曾来我国举办个展。

 ⑥津金鹤仙,日本汉字书家,曾任日展评议员.并获文部大臣奖。

 ⑦日展,横跨于书道团体之上的组织,全称为“日本美术展览”,1908年由文部省举办,称为文展,1927年改为帝展,1948年,由日本艺术院主办。称为日展,并在原来的日本画、西洋画、雌塑、工艺美术四个部门的基础上,又设立第五科——书法。书法参加日展,成为战后书坛的重要事件。日展征集作品,对尺寸、装裱、费用都有具体规定。日展五科分为汉字、假名、篆刻、调和四个部门。

⑧大泽雅休,师事比田井天来,日本前卫派书家。创造出具有革新意向的书风,1947年连续在书道艺术院和每日展上发表具有野性意趣的作品,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户。195363岁时逝世。

⑨前卫书法,日本书法流派之一。主张突破文学的制约,依靠点与线的构成追求造形美,摒弃书法的传统规律,以表现人性和情感为主要目的。由于突破了书法的基本规律,故称为前卫派书法。

⑩宇野雪村,1912年生,前卫派书家。他主张在空间表现书法的造型。

⑾现代书道20人展,有朝日新闻社每年举办一次。汇集了现代书坛著名书家的作品。

⑿丰道春海,1879年生于日本,著名汉字书家。

⒀村上三岛,1912年生,日本汉字书家。

⒁读卖书法展,1976年开始主办,提倡为实力雄厚的书家铺设进入书坛的道路。采取公开审查,公布评分的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