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2012-09-18 18:30:21)
标签:
杂谈 |
西方啓蒙運動以後,強調理性,謂人打開了理性之眼,故能打破上帝的魔咒,從宗教束縛中脫身出來,以此展開工業革命、政教分離、世俗化的現代社會新旅程。因此,理性、脫離宗教,代表對的、好的力量和方向。梁先生欲為中國文化洗刷前現代落後之惡詬,遂亦以此來解釋中國社會文化,不知中國之社會與文化初不如是。且不說中國人敬天法祖,敬天法祖就是中國人的宗教,中國本身也有道教等一大堆本土宗教,佛教傳入中土後,發展又極好,怎能說中國人不需要宗教生活、中國沒有宗教?事實上,處於目前無信仰的混亂時代,中國人更需要信仰。梁先生早年開的藥方,現今愈顯其不對症。
五四運動那一代人,高呼民主與科學,自然是深信中國本無科學,必須由西方輸入的。就是梁先生這類人,當年論中西文化,也往往說科學的西方、倫理的東方;東方重精神、西方重物質等等。其說皆流行一時而皆不中理。後來李約瑟反對此類說法,積極論證了中國不但有科學,而且科學十分發達,許多領域且長期執世界之牛耳。只不過西方在工業革命以後科學發展一日千里,後來居上,中國則未發生此種工業革命罷了。
對於中國為何沒有發生工業革命,這個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或許大家各有解答;但到今天若仍說中國因什麽什麽緣故而科學不發達,顯然就太缺乏常識了。
在這種思路之下,歐洲文化不但不再擁有過去「正統」或「唯一」的地位,甚至常被論證說它其實才是例外、不正常、特殊的。如考古學上張光直說世界大多數民族的天人關係都是連續的,唯獨歐洲採取斷裂的角度,便是學界熟知之一例。
這種歐洲特殊論,其實早在韋伯時已然。但他那時傾向的是:尋找歐洲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的獨特因素;中國與印度均由於「匱乏」,欠缺某些好的因素所以比不上歐洲。現今的解釋則在方向上有些調整。比方說,我們若把歐洲近代之高速發展、迅速吃掉亞非阿拉伯文明,理解成是像人體細胞發生了病變,以致癌細胞擴散,終至危害了全人類,甚至危害到地球。則我們還會為中國這樣的正常細胞被癌細胞打敗而感到羞恥,為中國文化缺乏某些造成其病變之因素而咨嗟不已嗎?
如今,東方專制主義云云,已少有人再去炒此冷飯乃至餿飯了,對中國文化之理解已不僅限於儒家。已要更為全面地兼綜儒道佛三教;或打通上下層,不會仍如過去那樣僅注意士大夫階層了。
而所謂公益,過去其實是居高臨下的,對低階層、弱勢者、貧困者提供教育、啓蒙、救助。現在則不然,做公益,已經是自救,或提升自己、教育自己的事了。
再說,傳統文化對企業能有什麽幫助,過去十幾年,大家講的都是如何幫企業賺錢、提高競爭力之類的胡話。如今亦已開始認識到一些新東西。例如佛教說佈施是六度波羅蜜之一,佈施作為修行,即與我剛才講做公益是拯救自己十分類似。道家說:「既已為人己愈有,既已與人己愈多」,也是此義。
道家還說要止欲、要嗇、要不爭,對企業盲目擴張、無限攫取金錢的傾向也都是一味消熱散,對於現今提倡「簡樸生活」新時代倫理者更有導引之效。
儒家說要以財發身、勿以身發財,要以義為利,對當今企業尤其受用。像大家都知道的,企業壽命極短,平均只有幾年;要如何才能「基業長青」呢?事實上,凡是為著個人的企業,沒有撐得久的;只有為大家的,才能久長。寺廟、學校,年壽必然長於企業,就是這個道理。而所謂「為大家的」是什麽意思?為大家,不就是公益嗎?儒家說應該「以義為利」,即是此也。
北京大學的課,今年只開「文學與文化」(周四上午10-12時,一教102)。前此所講,已由台灣學生書局出版,故現在講另一系列,從天文、地理,講到食衣住行、草木鳥獸蟲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