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國學營餘音

(2007-07-20 20:17:22)
   江西一行,輝誠另有報導,趁便也貼上:
 
           廬山國學營

  近些年來,各式營隊活動方興日盛猶如雨後春筍,文學營是一個接一個辦,規模是一回比一回大;佛學營也是這裡禪七那裡
#38745修,在山林梵剎間競相輪番上場,更不用說年年寒暑假一大批出國習讀外語各類琳瑯滿目的遊學團。
 
  回過頭來看,這個時代還談國學、還想辦國學營,難免有點兒與時扞格、故作高調的意味。即便真有人談,也未必真精通國學,談下來沒準兒還弄個名實不符的下場;即便真有人辦國學營,辦下來也未必能受歡迎(說不準還乏人問津)。
 
  可說也奇怪,就有人死心眼,結結實實真辦了國學營,更怪的是還實實在在招滿了學員。
 
  這人不是別人,便是龔鵬程先生。他談國學,恐怕不會有人會指責說他還不夠格。召來的一批學員,有台灣各大學教師、高中國中國小老師、博士生、研究生、大學生、還有高中生,再加上大陸幾名大學生,素質之高、組合之怪,也是前所未聞。

  營隊先至澳門參訪,與澳門青年會諸多青年座談。發現任教澳門大學某一北京教授對台灣之偏見、誤解,幾近愚昧無知又冥頑不靈,簡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大抵都是受了媒體偏頗報導影響。然不經會談,亦無由得知外人對台灣的既定印象,自然無從為台灣說點真實狀況的話來啟蒙這些人的愚昧心智。
 
  復由澳門經深圳飛南昌,登臨王勃筆下的滕王閣、仰看始建於唐朝繩金塔、游賞道觀青雲譜和八大山人紀念館、參覽西山道教萬壽宮,復與江西師大諸師長會談,再驅車前往西北方的廬山腳下白鹿洞書院聽講。
 
  講者有白鹿洞書院長高峰先生,主講「白鹿洞書院的歷史、現況及文化意義」、王邦雄教授講「儒學的精神血脈」、台大周志文教授講「朱子與白鹿洞」、北大張頤武教授講「對大陸國學熱的分析」、江西師大胡青教授講「中國書院教育的傳統」、廬山圖書館研究員羅時敘先生講「廬山文化」、龔老師講「國學與新國學」。
 
  這些人全是龔先生的朋友,幾乎全都賣他的面子,不計成本、排除一切瑣務,特地前來。這些老師們講得興味淋漓,學員們大多也聽的津津有味。兩天一夜白鹿洞書院研習後,再上廬山,看古蹟、賞美景,入東林寺與住持對談,遠觀東坡所題詩的西林寺。再驅車越過橫跨鄱陽湖與長江相會處的一座大橋,至景德鎮,看古窯遺址、瓷器博物館。再往東南方走,至上饒,探稼軒墓、祭蔣士銓塋、訪鵝湖書院,完完整整繞了鄱陽湖一周。回到南昌,結束十天九夜的國學營行程。

  所謂萬書卷讀破,萬里路行過,在今日好像也不再是啥難事;但要真確地發思古之幽情、通古今之變,總還有一段距離。龔老師即認為國學營既要行路、也要講學、更要具備文化現場感、還要有樂趣、甚至還得有共鳴感懷,才特地安排了這樣行程。
 
  在他的思考裡,認為世道既輕忽國學,他就「偏要講中國文化,偏要辦國學營,偏要去白鹿洞!」某生問他說:「可以學時下流行的名家帶團解說,以後就不愁吃穿了。」龔老師卻笑著說:「參加的那些人,不是些銀行家、貴婦,就是附庸風雅的傢伙,講這些給他們聽,他們也未必真想聽,想聽亦未必聽得懂。還不是為了賺他幾兩銀子,這事我是絕不會幹的。我辦這活動,完全是替台灣文化盡點力,給年輕學子一點文化刺激。要不,你想想,大家忙得要死,王邦雄老師寧願推掉北京參訪行程、周志文老師剛從北京講學完剛回到台灣,又馬上被拉出來,陪諸位公子小姐遊山玩水兼導覽解說,還要交兩萬五千元旅費。我們做這些事得到什麼好處?還不是為了一點使命感嘛!」

  後來我才知道龔老師結束營隊後,還要飛北京,休息幾天還要再到拉薩演講,七天後還得再到貴州開會。他好似永遠有用不完的精力、使不盡的活力,東奔西跑,南北奔波,心理卻始終懷抱著文化使命感。廬山國學營很有可能只是他生命中萬千火種的一燭小火苗,但誰也料不準,說不定日後就一處處燎成熊熊火光,照亮許多不可預料的黯淡角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國學營的迴響
后一篇:弔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