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美國華盛頓玩的人都知道:華盛頓市中心是湖、是櫻花、是紀念碑、是國會大廈,兩旁則櫛比鱗次,全是各式博物館。當然,國會殿堂也是博物館,遊人川流不息。或者說,華盛頓市既是一政治經濟軍事權力中樞,本身又像個大公園、大博物館。人去公園休憩,一般總是無需購票的,華盛頓亦是如此。那些美輪美奐的博物館,展品豐富、服務周到,而且都不收門票。
每憶及此,便同時想起大陸各個景區嚇壞人的收費。
收費並無統一標準,大抵平均在五十元上下,若是世界遺產,那更不得了。抑且常是景區分段收票,層層剝削。又或者把山門一攔,不管看多少景,反正就要收一大筆。弄得遊客與旅遊單位老為票價吵鬧,糾紛頻傳。前一陣子,廈門鼓浪嶼還準備封島,凡上島者,一律交八十元,結果民怨沸騰,不了了之。杭州就不錯,取消了單獨景點的收費。因為主事者統計過,各景點單收,既賺不了多少錢,又惹得遊客一肚皮火,不如免去,爭取更多人來西湖玩。總體遊客增加了,他們在杭州的消費,遠勝於收那些門票錢。這樣的算盤,頗有胡雪巖的作風,也許參考了國外的辦法,亦未可知。
外國文物博物館旅遊點,或常年免費,或定期免費,或優惠開放,就算收票,價錢也較低。舉例來說,大陸城鄉職工,在二○○五年時月平均工資為781元,農民為188元。若一個景區票價六十元,就占了職工月收入的7.6%,農民的32%,可是法國博物館、名勝古蹟的票價,才占人均月收入0.4%,日本占0.1%,俄羅斯占0.75%,比較起來,中國人去參觀名勝,顯然最奢侈。就以絕對值來看,法國羅浮宮票價4.15美元,俄國克里姆林宮1.5美元,都比北京故宮紫禁城便宜得多。埃及金字塔0.5美元,也比八達嶺長城便宜。
大陸常把一些名勝古蹟定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藉參觀旅遊以施教育洗腦之功。例如私家園林、王府苑囿,昔時僅為貴族王公等少數人遊憩之所,今日得以開放,平民老百姓均可恣意參觀,當然足資教育,以見時代變遷之迹。但昔日勝蹟性質繁雜,未必均能令人由然而興愛國之感。像周莊的迷樓,我登樓一看,也見到一方紅牌,大剌剌宣告此地乃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年革命志士在此倡議革命云云。其實迷樓者,蜘蛛精的盤絲洞、隋煬帝之迷樓是也,文人於此銷魂遊嬉之所。附會革命,讓學子來此學習如何愛國,豈不荒唐?再則,學童們若知中國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收費,居然遠比羅浮宮金字塔還貴得多,恐怕也須減損不少愛國熱情。
大陸名勝文博點的票價為什麼會如此之貴呢?
主要是國家撥款不足,因此考古、挖掘、保護、研究、修繕、展示、推廣都不足,各景點成了捧著金飯碗的窮人。有些就打主意把金飯碗零敲碎鑿下來換錢,故近二十年來文物盜賣、走私、破壞之嚴重,超過了過去二千年的總和。有些景點沒法子如此零售,就只好收大門票讓人參觀金碗。門票幾乎是景區唯一的收入,焉得不貴?來人越多,錢掙得越多,又怎能不希望參觀者多多益善?
法國著名的拉斯夸洞穴(Lascaux Cave)裡面有一萬七千年前的壁畫,一九四八年對外開放後,發現每天只要有一千二百人去看,壁畫就會破壞,所以在一九六三年關閉了。到一九八三年,才開放複製的洞穴壁畫。目前每天只准五名研究者進去。約旦佩特拉(Petra)文化遺產公園,每年也有數百萬遊客,但後來他們請美國國際遺迹與遺產協會研究,認為該處每日承載量不得超過三千人。相較這些事例,我們來看大陸,凡著名劇跡,哪一處不是遠遠超過這些地方?
票價太高,又毫無節制地放人參觀,往往與文博事業之企業化經營有關。
一九九八年,中國市長協會所屬中坤公司以一千萬人民幣就買下了安徽宏村三十年的經營權。同年,陜西旅遊集團公司把秦始皇陵、兵馬俑、華清池、乾陵、法門寺全部納入,另於次年成立秦兵馬俑旅遊開發公司,目標是上市,主要收入就是門票。紹興也依樣葫蘆,把魯迅紀念館、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蘭亭等全部合入紹興市文物旅遊開發公司旗下。也有分售的,如二○○一年湘西鳳凰古城等八個文物點的經營權,就分別出讓給了旅遊企業。……諸如此類,族繁不及備載。
旅遊企業公司的經營是有年限的,所以無不設法在限期內回收成本並得以大撈一筆。而其經營方法,大抵亦別無竅妙,只是搞宣傳、廣招徠。招徠以後,則規劃多點,以增門票收入而已,以致人越攬越多,門票越來越貴,旅遊品質下降不說,自然環境與文物價值都耗損殆盡。
去年我去曲阜看祭孔。門口有一遊方和尚,衣衫襤褸,站在那兒等我。因為他沒錢買門票,而我是貴賓,帶個人進去看,當無問題。我領他進去了。他非常高興,擠在台前看祭祀。我卻溜了。因為已包給深圳一家公司經營的孔廟,還有啥子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