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1
自三月三十一日迄今,皆在旅中度過。凡歷南京、上海、蕪湖、洛杉磯、華盛頓、波士頓等處。旅泊不只萬里,時間也超過列子之御風,回來可還真有點累,因為北京也有一堆事在,準備忙一陣呢!
潔祥由台灣來。與張武順等人殺去順義。該縣有一大蒙古包遊樂區,主人邀我等吃烤全羊,蒙古族人拉馬頭琴、唱祝酒歌。結果,當然是把二君放倒了。此乃我流浪學者之快樂生涯,想起我那仍在佛光校內不准抽煙、不准喝酒、也不准出遊、不准烤羊的朋友們,不禁深致慰念。
當然,流浪漢也並不都能如此愜意。
據教育部估計,目前台灣計有流浪教師五萬人,已形成巨大社會問題。教育部計畫以師院轉型及減招等方法來解決此一問題。
容我們坦率以道:此一問題,乃是教育部製造出來的,現在教育部之方法,亦未能針對癥結,解決問題。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流浪教師呢?原因非常簡單:教育部估計錯誤。台灣教育,是最後一個非市場性國營供需體系,由國家估算該有多少人力需求,然後再倒過來開辦多少科系、招多少學生,因此,雖然整個社會都是已經民營化、市場化的體制,教育領域卻仍是國營的。很少人明白這個情況,以為教育領域已是個自由市場。其實不然。迄至目前為止,大學若要設立教育科系,或開辦教育學程,都仍與辦其他科系不同,其他科系,教育部只做總量管制,要設什麼系所,各校可以自己決定,唯獨教育學科,仍須報送教育部核定。開設教育學分或學程亦然。且通常審核極嚴,不會輕易通過。
這就顯示了教育國家化的問題。一是想開辦教育的人,難得有機會開辦成功,因為教育部不准別人來分一杯羹。二是教育部自己的規劃,乃是計畫經濟式的計畫教育,根本與市場經濟不符,結果出現了一大堆培訓師資無處可去的命運。
教育部規劃之失誤,主要不在教師部分。教師問題是衍生出來的。其主體是對整個教育規模的估算。根據教育部之推估,我們才在九十年代設了一大堆大學、技術學院、高中,也相應地開辦了許多教育科系、教育學程,培養了這幾萬名教師。結果呢?大學太多了,高中畢業的學生還沒有大學要招的人多。教師也太多了。各級學校減班減校,根本用不著這麼多老師。因此,五萬流浪教師,乃是教育部政策的受害者,應該申請「國賠」才是。
目前教育部的辦法,不唯無反躬自省之意,抑且仍將申張教育國家化之手段。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建議教育部應藉此全面反省其主管教育之性格,讓教育供需也全面市場化,不再保障現有教師,讓流浪教師參與教育工作競爭,教育部只須做好市場運作規範就可。師院要不要轉型、要不要減招,也不勞教育部置喙,由市場供需來調節即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