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顺七年立的一块郓城观音寺碑

标签:
郓城观音寺明代葛福兴鲁府 |
分类: 生活情趣 |
观音禅寺新碑记
将仕郎兖州府儒学教授翁珍[1]撰文
奉义大夫鲁府左长史叶孟昭[2]篆额
奉义大夫鲁府右长史屠黼[3]书丹
葛氏子名福兴,素有孝行,乐善不倦,念父见
我圣…暇禾辑传记得古人为孝子卓然可达者,集孝顺事
天顺七年岁次癸未孟冬十月二十日
承事郎郓城县知县[4]赵钦。
迪功郎郓城县丞[5]
典史…
儒学教谕…
【注释】
[1]翁珍:珍字,碑难识,由王贵龙依据资料补出。
[2]叶孟昭:昭字,碑难识,由王贵龙依据资料补出。资料称:叶孟昭,字文明,保昌人,永乐癸卿举于乡,历浔州临江教授,性磊落,议论英发,所为文有思致,尝典试山东,选鲁府左长史,屡有规正皆见嘉纳,藩甚重之,屡乞归不许,比卒,王嗟悼,易赠其厚,有集藏于家。
[3]屠黼:黼字,碑难识,由王贵龙依据资料补出。
[4]赵钦:碑难识,由卢明依光绪版《郓城县志》补出。《郓城县志》载:县丞“赵钦,河南修武县人,由举人天顺年间任”。天顺年间有两位知县,赵钦属第二位,八顺只八年,以此推,参与修碑者当为赵钦。
[5]郓城县丞,洪武后、成化前,有以下几位:张秀、戴俭、陈旦、程邦宁、方正。因古县志记载粗略,以上人员任期未标出,故,只能断定参与此碑的县丞,是以上人员中的一位。戴、陈、程的可能性较大。
[6]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
【卢明分析】
一、郓城境内,明中前期碑不多,所以,这一块,就显得挺珍贵了。
二、本碑文记载观音寺相关情况,观音寺是县城最重要的宗教场所,故,其历史资料价值不低。历史上观音寺多次修造,本碑标题不全,以文本推断,似为在观音寺中新修了什么。
三、尽管文字缺损严重,好多地方无法看清整句,但也可以通过留存的文字看出,此碑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记述了孝子葛福兴为母治病祈安的事迹,此故事与观音寺修造有直接关联。参与立碑的是官方,有兖州府、鲁府主管教育等项事务的官员,也有郓城县的重要县官员。他们的目的,不在于肯定佛禅,而在于以此作为教化的典型,向社会加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