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1月)一书中的错别字和漏字竟多达几十处,由此可见此书的编辑实存有重大“疏忽”。所以有读者就曾说过:“书中的某些错漏字居然错漏得连常识都没有。”出钱买到一本近似于“山寨版”的正版书,郁闷之情可以理解。但事已如此,现在再对他们进行过多的指责已无多大的意义了。
上海的小宝先生在《上海书评》(2011年2月13日)上发表了《新年读安持》一文,他在文章的开头说道:“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新年登场。等这本书,已有十年。”许多喜欢民国文史和艺坛掌故的读者都应该有此同感吧?但没有想到,十年等来的竟是这样一本文字错漏颇多之书。现从自己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列举四十个的错漏字或值得商榷之字如下,仅供大家在阅读此书时作参考。
(1)9页倒数第2行“为清代名家钱石一路耳”。钱石应是“钱箨石”。即钱载(1708-1793),字坤一,号箨石。一作萚石,见李浚之《清画家诗史》。
(2)14页倒数第8行:“(最后一帧仿吴梅者)。”吴梅应该是“吴梅村”,即清初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
(3)23页倒数第7行和倒数11行“三马路隐庐书店”。应该是“三马路蟫隐庐书店”。蟫隐庐是民国年间上海三马路(今广东路)以经营古籍、碑帖、金石而著名的书店。老板罗振常(1875-1945),浙江上虞人,罗振玉之弟。
(4)51页第10行“倪墨(宝田)”。应该是“倪墨耕(宝田)”。倪墨耕(1855-1919),初名宝田,更名田,字墨耕。江苏江都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任伯年弟子。
(5)51页倒数第10行“余与湖帆为配向”。“配向”似为“配角”。
(6)63页倒数第4、5行“声涯至佳”。应该是“生涯至佳”。
(7)69页第11行“悲动于衷”。应该是“悲恸于衷”。
(8)76页第2、3行“许效卑”。应该是“许效庳”。许效庳字德高,江苏镇江人,出生官宦世家。工诗文。
(9)79页第2行“亮知其历史也”。应该是“谅知其历史也”。
(10)97页第15行“真俗语所云‘发餍’也”。餍字似为“魇”。魇乃梦中遇可怕之事而发出呻吟或惊叫也。
(11)100页第4行“乃刻一印曰‘上二子’”。应该是“乃刻一印曰‘上第二子’”。
(12)101页第7行“密韵楼主蒋孟(汝藻)”。应该是“密韵楼主蒋孟蘋(汝藻)”。蒋汝藻(1877-1954),字孟蘋,浙江湖州南浔人。著名实业家和藏书家。是著名藏书家和古董商人蒋祖诒(字穀孙,1902-1972)之父。
(13)101页第7行“周密《草窗诗集》孤本”。应该是“周密《草窗韵语》孤本”。
(14)101页倒数第6行“宋女道士鱼玄机”。应该是“唐女道士鱼玄机”。
(15)126页倒数14行“王文韵”。应该是“王文韶”。
(16)127页倒数第3行“自清初朱竹”。应该是“自清初朱竹垞”。即清初著名文学家、词人朱彝尊(1627-1709),号竹垞。
(17)130页倒数第15行“金坛冯煦(梦花)”。应该是“金坛冯煦(梦华)”。冯煦(1843-1927),字梦华,号蒿斋。
(18)130页倒数第12行“改入西江端斋方幕”。应该是“改入西江端匋斋方幕”。端方(1861-1911),字午桥,号匋斋,清末著名金石鉴藏家。曾任湖广、两江总督等。
(19)130页倒数第12行“诸松窗副之”。应该是“禇松窗副之”。禇松窗(1871-1942),名德彝,字礼堂,号松窗。工书法,精鉴赏。
(20)130页倒数第10行“琅环书室”。应该是“嫏嬛书室”。嫏嬛是天帝藏书之处,后用以代指人间的藏书之所。
(21)141页第5行“叶玉麟浦孙”。应该是“叶玉麟浦荪”。叶玉麟字浦荪,安徽桐城人,著名古文家。
(22)147页第12行“自云玩古铜器需生阮名贵,玩姬妾要见过著录熟阮为佳云云”。其中“阮”字应该是“阬”字,阬即坑也。
(23)150页第5行“(其父孟,即是坐是倾家者)”。应该是“其父孟蘋”。
(24)157页第15行“嘉兴画家郭杞庭兰枝”。应该是“嘉兴画家郭起庭兰枝”。郭兰枝(1887-1935)字起庭,或屺庭,号素庵、恕庵。浙江嘉兴人。
(25)158第3行“曹友庆”。应该是“曹友卿”。曹氏是汲古斋书画店的老板。
(26)161页倒数第1行“(周霞女画师名句也)”。应该是“周鍊霞女画师名句也”。
(27)184页倒数第2行“似太对沈老对分一些”。“对分”应为“过分”。
(28)197页倒数第6行“吴门弟子朱梅与徐某某”。应该是“吴门弟子朱梅村与徐某某”。朱梅村(邨)是吴湖帆的外甥和书画弟子。
(29)197页倒数第6行“摹大千人物画”。应该是“慕大千人物画”。
(30)210页第7行“阎媳娇”。应该是“阎惜娇”。《水浒》中宋江之妾。
(31)217页倒数第5行“祖丁廿仁,为慈禧、光绪之御医”。丁廿仁应该是“丁甘仁”。
(32)231页第12行“妹师一字五元,余为三元”。妹师应该是“叔师”,即赵叔孺。
(33)241页第11行“乃欠润生之婿”。应该是“乃贝润生之婿”。贝润生(1890-1947),名仁元,字润生,上海富商,苏州人。著名建筑家贝聿铭的叔父。
(34)242页第3
行“王氏大怒,说尤忌恩”。“忌恩”应该是“忘恩”。
(35)243页倒数第13行“目睹王柳先生正与一婢女在乱搞男女关系”。“王柳先生”应该是“五柳先生”。陶冷月(1895-1985)号“五柳后人”等。
(36)246页倒数第七、八行“后又遇一余少争时同读书之同学”。应是“后又遇一余少年时同读书之同学”。
(37)251页第3行“特携了膺鼎岳飞大草书”。“膺鼎”应该是“赝鼎”。
(38)253页倒数13行“某夕余跌扑时,正跌至她坐下”。应该是“正跌至她座下”。
(39)257页倒数第6行“以彙缘得任湖北宜昌税务局长”。“彙(汇)缘”应该是“夤缘”。
(40)262页第10行“亦必生发背而死的”。应该是“亦必生疽发背而死的”。后说此话之人果然“生疽发背而死”。
见http://blog.163.com/wanjunchao138@126/blog/static/3166762620111165514910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