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厄普代克和梁羽生
(2009-02-06 21:09:44)
标签:
文化 |
分类: 视读笔记 |
2009年2月6日
今天看《南方周末》,知道约翰·厄普代克于1月27日在其马萨诸塞州住所附近的一所医院里因肺癌去世,终年76岁。厄普代克在世界文学界的声誉很高,被称为“他那一代的领军作家”、“这个国家的文学全能冠军”。 约翰·契弗也曾称他“罕有的聪明博学”,“在审美领域彻底孤独,感知敏锐”。约翰·厄普代克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里也呼声很高,只是可惜,尽管他很在乎这个奖项,但是幸运之神一直没能垂顾于他,去年是他最有希望获奖的一次,但是到最后仍然败北了。也许他实在等不下去了,就这么匆忙地走了,想想真是让人有一点点辛酸,难怪《华盛顿邮报》说厄普代克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瑞典文学院“最大的错误之一”。不过,这种错瑞典文学院已经犯过多次了,对他们来讲,再多犯一次或者也并没有什么。对于我来讲,也感到很遗憾,尽管早就知道约翰·厄普代克这个人,但是一直未能把他的作品摆上阅读日程,似乎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也没有提起足够的兴趣。约翰·厄普代克最出名的书是他的兔子四部曲,书店有上海译文最新版,每次去都能看到,但是一直未买。也许现在已经到了认真阅读他的时候了。
同一张报纸上,还登了傅国涌纪念梁羽生的一篇短文,梁羽生于1月22日在悉尼去世,按傅的说法,标志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梁对武侠小说的贡献远远赶不上金庸,特别是对社会上的武侠小说热潮,他的影响更是远逊于金庸,只是金庸的离去,才真正配得上这句话。以我自己的个人经验来讲,我只读过梁羽生的《萍踪侠影》,虽然也喜欢,但绝对没有对金庸小说的那种炽热,梁在才气方面明显还是比金庸要差,特别是在金庸那种磅礴的想象力面前,梁的小说无疑显得单薄和无力。我曾经认为因为梁和金庸的风格相似,因而无可奈何地被埋没在了金庸的阴影下,这正如武侠小说的另一支,温瑞安之流也被迫埋没在了古龙的阴影下一样,他们想超越实在太难,也许倪匡是个突破,但那个路子明显过于诡异,有点剑走偏锋的味道。其它基本上不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