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周作人自编文集》

(2009-02-05 23:19: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视读笔记

200925  星期四 

晚上备勤,《来燕榭书札》基本翻完。

连日翻读《迟来的封赏》,中有黄裳一文《漫谈周作人的事》,我疑“事”字乃“书”字之误。因文中主谈止庵编,河北教育版《周作人自编文集》,在对其肯定之余也提出了批评,主要认为校对不精,导致错字较多,且编者虽自云有“尽量搜求多种印本及报刊进行校勘”,但“似乎并未实际做到”。因黄裳曾自校过,发现多处原版脱字并未补足。看到此处,翻检书架,发现有黄提到作为例子的《秉烛后谈》,翻到版权页,我买的已是第二次印刷,早已听闻一版一印错字较多,二印已大有改进,果然,黄提到的一处错字已改正,但仍有几处错别字未能发现纠正。至于脱字,更是仍存其旧。但是我想,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黄能找来文章原先发表的刊物如《宇宙风》、《朔风》、《人间世》等来校,除了七十多年前这些杂志容易找到,也因黄仅校对了一本而已,工程量相对不大,如果让止庵在今天如黄那样一篇篇文章细细校勘,即便如黄云“今天藏杂志之风甚盛,求之亦不甚难”,但是光这工作量就非一浩瀚可拟,因而近乎苛求了。但是如果因为工作量过大从而根本不做,则也未免失职。

读完该文,记起刚刚去世不久的谷林先生也写过一片评这套文集的文章,翻《淡墨集》,果然。该文题为“‘十分’以上”,则从头至尾几乎都是在褒扬了,这不能怪老先生不如黄裳细心,虽然谷林也藏有周作人的旧著,但想必他并没有想过去校勘一番,故而没有发现这些脱误也是正常的了。且谷林主要着眼处在于书的外观、装帧,其所论与我当初的观感颇同,当初买这套文集也是看中了它的雅致和方便,价格又合适,故尽管对知堂的文章并不特别感冒,仍一次买了十几册回来(还没有一次把三十多册全买回的豪气),后来思来想去,又买了十几册,剩六、七册因网上缺货未买,现仍缺着,故并不全。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是一版一印,有些却是一版二印的缘故。但是买回后,并未细看,只是放在书架上,时不时,有兴致的时候拿起翻翻,仅此而已。这也是大多数书买回来后的命运,虽然知道并不好,但久病已成痼疾,奈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