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视读笔记 |
2007年12月29日
天气有些冷,这样的天气本不适合外出,特别是昨天已信誓旦旦今年不再买书。这话是在在卓越网订了《顾颉刚自述》之后说的。本以为这会是今年买的最后一本书了,这本书嘱意已久,一直没有下手,只因为折扣还不够低。九折?那还不如去书店买呢。然而书店却遍寻不见,于是一直悬着。昨天上午去看一个出车祸的同事,回来后经过新华书店,想到口袋里还有小周送我的五十元书券,于是进去转了一圈,想把它花掉。书店经过整修,焕然一新,只是那种气氛依旧是国营工厂的气氛,两个大妈一样的“售货员”叽哩呱啦地聊天,整个书店只听到了她们家长里短的声音。结帐的通道只有一个能正常通行,一个肥头大耳的大爷笨拙地用在一只手结帐,书在他的手里被粗鲁地扔来扔去,看得让人于心不忍,就像自己的孩子被一个低素质的老师粗鲁地推来搡去。但是已懒得跟他们计较,只想早点结帐完事。好不容易凑齐了五十块钱,买的是费孝通的《一代良师》、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和《午后四点》。回去翻读《一代良师》,其中一篇是《顾颉刚先生百年祭》,就想到这本欲买而一直未买的书,于是上网,仍然是九折,但这次不再犹豫,直接拿下。
我告诉小周这是我今年买的最后一本书了,小周不信,今天就故意引诱我犯罪,上午一直蛊惑我去思无邪。他昨天赚了一笔奖金,按照他的说法是“不义之财”,所以急欲通过买书的这种方式花掉。想诱惑我?没门!我的抵抗力就这么差劲?想想思无邪的确也有一段时间没去了,于是同去,然而立刻就发现自己的意志力真的很差。才浏览了几眼,就发现了这套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拉美作家谈创作”,全套共十种,书店里只有其中七种,分别是:
1、(智利)何塞·多诺索《文学“爆炸”亲历记》;
2、(古巴)阿莱霍·卡彭铁尔《小说是一种需要》;
3、(阿根廷)胡利奥·科塔萨尔《科塔萨尔论科塔萨尔》;
4、(巴西)若热·亚马多《我是写人民的小说家》;
5、(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两百年的孤独》;
6、(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作家们的作家》;
7、(秘鲁)巴尔加斯·略萨《谎言中的真实》。
缺少的三种是:
1、(墨西哥)奥·帕斯《批评的激情》;
2、(墨西哥)卡洛斯·富恩特斯《勇敢的新大陆》;
3、(危地马拉)《米·安·阿斯图里亚斯谈创作》。
但是这就已经够我兴奋的了,因为何塞·多诺索的《文学“爆炸”亲历记》我一直在寻找,没想到今天就这样不期而遇。于是毫不犹豫全部拿下。也许是书好,或者是书价本身就不高,书店破例地对不打折。
又购(英)格·格林《文静的美国人》,主万翻译,乃上海译文“现当代世界文学丛书”中一种,又购《夏洛蒂·勃朗特书信》,杨静远翻译,属三联“文化生活译丛”一种,封面属于典型的“叶雨书衣”,简单典雅。
2008年1月3日
看完《“文学爆炸”亲历记》,才意识到那天只顾兴奋着买“拉美作家谈创作”这套书,旁边的同属“拉美文学丛书”的文学丛书却未顾及,记得当时有看到两三种,上午急不可耐,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拉小周又去,结果只剩下一本卡洛斯·富恩特斯的《最明亮的地区》,品相也不很好,内有折页,但好的一点是这次肯打折,原价14.2元,半价,收了7元,真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