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年1月6日

(2007-01-06 20:51:18)
分类: 视读笔记
2007年1月6日 星期六 晴
今日忽然想起在加缪的《局外人》中,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前几日被我忽略了,马原在《阅读大师》中也未对其过多着墨,也许他认为这个是属于“里”的问题。的确,这个更关涉这篇小说的实质。如果那日我们还在质疑人到底有没有在亲人去世时不表示悲伤的权利,那么我们现在将会发现这个问题跟下面我们将要谈到的这个问题产生矛盾。小说的名字叫“局外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墨尔索的母亲去世过程中,莫尔索表现得的确有点类似局外人,仿佛母亲的死跟他无关似的。但是几天之后他开始得到报应,法庭上,辩护律师和检察官在激烈地就莫尔索杀人事件进行辩论,“但是,有一件事使我模模糊糊地感到尴尬。”小说中这样写道,“尽管我心里不安,但有时我很想参加进去说两句。”但是这时莫尔索的律师立刻对他说:“别说话,这对您更有利。”于是莫尔索感觉到:“他们好像在处理这宗案子时把我撇在一边。一切都在没有我的干预下进行着。我的命运被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这时的默尔索又成了一个“局外人”,只是这时他是被迫的。检察官指控,律师辩护,陪审团决定,法官主持,每个人都很积极地就墨尔索的命运在努力着,只有最重要的当事人——默尔索——成了一个闲置的,可有可无的人,这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自己的命运被决定,而自己根本没有插嘴的机会。
这一点似乎更能让我们联系到自己的处境。
马原在《阅读大师》中还提到一个作家,他称之为“邪恶的奥康纳”,他认为奥康纳是一个讲故事的天才,“奥康纳是一个对好的故事天生敏感的作家。”马原还说了一句更绝对的话:“奥康纳要是不做小说家,真是天理都不容。”马原讲了奥康纳的一个短篇《好人难寻》,他是从分析奥康纳的邪恶入手分析的(之所以说奥康纳邪恶,是因为就因为小说中一个老太太饶舌,它就让她们全家死光光),但是我却从他的讲述中看到了另外一点,也许可以跟上面那个问题联系起来看。马原讲道(手头没有奥康纳的小说,所以没办法看原文,只能听马原的转述)那个“不合时宜”的人在被饶舌的老太太识破从而杀掉了她的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之后,继续冲着她大嚷。他说:“是啊老太太,耶稣把一切都搞得乱七八糟。他的处境跟我差不离,只是没犯什么罪罢了,而他们就能证明我犯了罪。因为他们有我犯罪的白纸黑字的证据。当然了,他们从来没有让我看过自己的罪证。这就是为什么我现在要为自己的罪证签字。我老早就说过自己签字,好汉做事好汉当。然后自己保留一份原件。这样你就知道你自己到底犯过什么罪了。可以衡量一下所受的惩罚和所犯的罪是否合情合理。最后你可以拿出证据,证明自己被惩罚得一点也不公平。我管自己叫不合时宜的人,因为我没法觉得自己被处罚得合情合理。”他这段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们说我犯罪了,而我自己认为自己没有犯罪,他们说他们有证据,却不让我看,就靠着这些证据来惩罚我。我自然不服气,不服气怎么办呢?又没有办法,就只好按照他们说的那些罪证来犯罪,从而使自己所受的惩罚跟自己犯的罪相吻合,从而觉得被处罚得合情合理。看,在这里,罪犯实际上是在发泄他的不满,他的不满在哪里呢,就是他不甘愿做一个“局外人”。他的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老太婆,不要怪我杀了你们全家,要怪只能怪政府,是他们逼我杀人的。
可惜马原没有讲到这些,也许他对这样低层次的分析很不屑吧,当然,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思路和角度。
《阅读大师》这本书以前看过,但是重看,发现了以前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感觉就像是第一次看,有种陌生感。比如他有一讲专门讲阿加莎·克里斯蒂,可能因为我以前没读过克里斯蒂的作品,也不知道她是谁,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克里斯蒂是一个通俗侦探小说家,但是马原把她的位置摆得很高,甚至在柯南道尔之上。我以前没有读过她,前不久才读了一本《云中奇案》,还有一本《罗杰疑案》,很久以前读过,很佩服,但是一直不知道作者是谁,现在才知道也是她。所以印象很深刻。前两天在当当订了一套书,其中就有一本是她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如果版本可以,那一套都可以陆续买下。在她的小说中,马原主要分析的是“绿叶”和“红花”的关系,那就是在一班人的小说中,似乎绿叶只是用来陪衬红花的,但是在克里斯蒂的小说中,绿叶也有其自己独立的使命,马原提到的这一点,我认为,对写作的人很有启发价值。
马原还讨论了欧·亨利,一般的纯文学作家似乎对欧并不那么崇拜,主要是认为他那典型的结尾有点太讨巧了。但是马原似乎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编篮子是否编得好关键看收口,所以结尾就显得很重要了。可惜的是马原讨论的那几篇小说(《五元钱的旅行》《钟摆》《财神和爱神》)只有后两篇我手头有,而这本书(《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4月第一版)也还是借朋友的。
在博客上读厦门作家赖妙宽短篇小说《右肋下》,很不错的一篇小说,对结尾略微不满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07年1月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