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话小说 |
3
远远地看到弟弟,肖琳就笑了。肖明正站在出站口东张西望。和去年见到他时相比,肖明仿佛又长高了不少,身子就像正在拔节的竹笋,一节一节地往上冒。因为长得太快,衣服就显得有点不合身,裤腿和袖口都往上艰难地揪着。肖琳看出来了,那就是去年她买给他的牛仔服,当时买给他的时候就有一点小了,她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弟弟会长得这么快,她简直有点低估他了。试穿完毕,肖琳很灰心,说:“脱下,我再给你买去。”但弟弟不同意,说这样就好。说着还真就穿上不脱了。妈妈看到了,批评弟弟,说:“你姐给你买的新衣服,是让你过年穿的。你现在就穿,穿脏了,看你过年穿什么。”弟弟不理会,肖琳笑着说:“让他去吧,只要他喜欢就行。”现在过了一年,是真正不能穿了,但弟弟还穿着,不知道是专为接她才换上的,还是平时就这么穿。
肖明终于看到她了,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接过她手中的行李。肖琳腾出了手,伸了伸身子,身子骨都被行李压酸了,现在突然解放出来,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弟弟埋头在前面走,那一大堆行李在他手里就像两团棉花。肖琳跟他并排在一起,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地娇小,这不由又让她转头看了看弟弟。这还是当年那个喜欢跟在她屁股后面的弟弟吗?从侧面看,弟弟的嘴唇上面黑糊糊的一片,他已经开始剃胡须了。他真的已经变成一个男人了。肖琳心中一阵惊喜,但是随之又感到懊悔,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也许应该给他买一个飞利浦那种旋转剃须刀的。
县城还是她出去时那副模样,似乎一点都没有变。只有这一点让她的心安稳了一点,不会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残酷。弟弟找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正在跟那个卷发的司机讲价。
“三块。”弟弟说,“人家都是三块。”
“那不行,”那个司机慢条斯理地说,“至少五块。大兄弟,你看看现在什么东西没有涨价,哪里还有三块的?早就是五块了。”
弟弟仍然涨红着脸坚持三块。
肖琳站在不远处看着,心中不由喟叹,弟弟毕竟还是个孩子呀。而,这个她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小县城,也许只有物价变了吧。
“算了,五块就五块吧。”肖琳终于忍不住,在旁边说话了。弟弟奇怪地回头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话。
坐在车上,弟弟显得有点不高兴。肖琳知道他是为刚才的事。肖琳笑了笑,说:“不就是两块钱嘛,值得这样生气?”
肖明别了别脸,说:“不是钱的事。”
“那是为什么?”肖琳很奇怪。
“我都快跟他搞好了,你突然插一句……”
哦,是这样。肖琳又笑了。
“都是三块钱,我来的时候也是三块钱,就算让他一下,给他四块钱也就行了,你倒好,一下子就给他五块……”
肖琳没有说话,仍然慈爱地看着弟弟。弟弟发现了,也停住不吭声了,脸有点窘。过了一会儿,试探着问:“姐,我是不是有点太计较了?”
“哦,没有。”肖琳说,“是姐姐不对。”
车到村口,停下了。肖琳跳了下来,看到不远处父亲正在跟人聊天,看到她,就站了起来。
“爸。”她叫了一声。
父亲看着她,“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说:“回家吧。”说完就转身往家里走去。肖琳和肖明拎着行李默默地跟在后面,就像两个迷途的羔羊突然找到了牧羊人一样,再也不肯放开。
父亲一路上跟街上的人熟络地打着招呼。
“女儿回来了?”
“回来了。”
“回来过年的吧?”
“回来过年。”
父亲一边说一边散着香烟,每个接到香烟的人都嘻嘻地笑着,一边用手指捋着香烟,一边说:“好烟。”父亲呵呵地笑了。肖琳看出来了,那些烟就是去年她送给父亲的。父亲怎么把这些烟存这么久?
去年她送烟给父亲的时候,母亲很反对,母亲说:“天天咳嗽成那个样子,你还给他吸。”肖琳说:“反正你不给他买他也照样吸,与其让他抽那些不好的,还不如抽得好一点,这样对身体的伤害还少一些。”
母亲说不过她,就说:“你就是跟你爸一势。”
母亲这句话说得她很伤心。母亲总是认为她和父亲是一势的,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苦心。从她记事起,父亲就在和母亲吵,一直吵到她长大。她不知道他们都在吵什么,反正每天都要吵。一开始她是躲避,就像弟弟一样。弟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了沉默,他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音乐的声音开得很大。疯狂的声音终于引起了父亲的主意,父亲不再和母亲争吵,走过去用很重的拳头擂肖明的房门。
“你放的什么东西,你要把全家人都吵死呀!”父亲冲着房门喊。
房间里音乐的声音小了一点,肖琳听到肖明在门后的声音:“你们吵架就不怕把全家人吵死!”
父亲的脸色一下子唰白,他狠狠地踹了一下肖明的房门,房门被他踹得直摇晃:“你狗日的说什么?!你给我出来!”
肖明没有出来。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出来。父亲余怒未消,对要去叫门的肖琳说:“不用管他,饿死拉倒!”
但是,说句实在话,肖琳能够理解弟弟的心情。有一度她也像弟弟一样,天天逃避在书本里,对父亲母亲深深地绝望。那时姐姐担当了她现在这个角色,顶替了母亲,给了肖琳难得的母爱感觉。这也是肖琳一直感激姐姐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姐姐也受够了,终于有一天,她挣脱了父母,考到了外地,然后在那里结婚生子,并再也不回来了。
“我对这个家受得够够的了。”有一次姐姐对她说。姐姐自从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她把本来承担在她肩膀上的重担一下子卸了下来,肖琳没有地方再逃避,就
不自觉地开始顶替姐姐原先这个角色。她慢慢地从众人的视野之外走了回来,并成功地顶替了姐姐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以前父母说什么都是肖环怎么样怎么样,然而现在肖环出现在他们口中的频率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被他们遗忘了,相反,肖琳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父母的口中。
肖琳跟着父亲进了家门,一进门,却看到三奶奶坐在门口。三奶奶看到肖琳了,站起来,说:“二妮回来了?”然后回过头,冲堂屋大声地喊:“肖明他娘,二妮回来了。”
肖琳定定地看着堂屋门,然后就看到母亲拿着扫帚从黑洞中走了出来,看到她了,愣在了门口。肖琳叫了声:“妈。”母亲这才回过神,说:“做了一天火车,累了吧,我给你打水。”说着,拿着扫帚进了灶屋。过了一会儿,端着一盆水出来了。
洗过脸,肖琳开始往外面拿礼物,拿出一件毛衣,说:“妈,这是给你的。”母亲接过了,放在一边,说:“花那个钱干什么?你去年给我买的还没穿呢。”
“那你怎么不穿?”
“那么花让我怎么穿出去?让人家笑话。”
“哪里会笑话,现在城里人像你这个年龄穿得比那个还花。”
“城里人是城里人,我们能跟城里人比?”
肖琳又拿出一件羽绒服递给父亲:“爸,这个是给你的。还有一根皮带。”父亲接了过去,说:“买皮带干什么?我又不是没有。”肖琳说:“这皮带可跟你那根皮带不一样,这根是名牌。”父亲说:“管它什么牌,能用就行了,花那钱干啥?”
肖明在一旁等得有点不耐烦了,说:“姐,给我买什么了?”说着扒着就要往包里面看。肖琳笑道:“哪里会忘了你?”说着拿出一套新牛仔服,一条皮带,一双耐克运动鞋来。肖琳说:“去年给你买,买得不合适,今年这件你试试,别再不合适。”肖琳又拿出一只钢笔,派克的,递给弟弟,说:“你不是要钢笔吗?这只给你。”说起钢笔,那是去年的事了,那次肖琳带回来一只派克钢笔,肖明看到了很喜欢,一直想要,肖琳最后想了想,就送给他了。但是没有想到回去,整理行李,发现派克钢笔又带回来了。给肖明打电话,肖明在电话里说:“我看你有点舍不得,就又给你放回去了。”
肖琳一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只钢笔她的确有一点舍不得,那是那个上海人送给她的,他知道她喜欢写作,就买了那支钢笔送给她。肖琳说:“那好啊,没事,明年回去我一定买一只新的给你。”
父母亲看她买了这么多东西,心疼地说:“这得花多少钱呀?”肖琳说:“没事,挣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只要大家高兴就行。”接着她小声问:“三奶怎么还住在咱们家?我不知道,没给她买东西。”
“给她买什么。”母亲说。
“看你说的。”父亲训斥母亲。
“她是回去了,”弟弟说,“结果回去没几天,就又回来了,咱叔咱婶饭都不让她吃。”
肖琳回过头去看三奶奶,正好看到三奶奶也在往她这边看,碰到了她的目光,三奶奶就谦卑地笑了。三奶奶是她的堂奶奶,她有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都不孝顺。不过话说回来,也要怪三奶奶,三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厉害的主儿,没人敢惹的,三个儿子结婚时,她在中间捣鼓了不少事,结果惹得三个媳妇都恨她。那时她还年轻,不怕,三爷死后,她的日子就难过了。后来看她一个人可怜,父亲就把她接到了家里,可是她总是说,自己有儿子在侄子家不好,没过几个月就闹着回去,但是每次回去没几天就又自己夹着铺盖回来了。她实在也受不了那三个儿媳妇。
“明昆是个好人呀。”三奶奶在街上逢人都这样讲。这给父亲带来很大压力,他知道三奶奶这样说的意思,那就是要给她三个儿子难堪。
父亲开始犹豫让三奶奶继续住在自己家里是否合适,但是他又说不出口,就只好任三奶奶的三个儿子媳妇在背后捣鼓他了。
为了这件事,母亲也没少跟父亲吵架,但是他们吵归吵,该给三奶奶吃还给她吃,他们吃什么,她就也跟着吃什么。该让她住也还让她住。在这一点上他们倒是达成了默契。
肖琳不由又回头看了三奶奶一眼,三奶奶又冲她谦卑地笑了,好像要故意讨好她一样。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跋扈的三奶奶?肖琳心中一阵叹息。
4
肖琳到家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这一年没有年三十,所以什么都提前了一天。本来二十八贴对联的,二十七这天就都贴好了,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充满了喜气。孩子们不懂事,也都放了假,在巷子里疯玩。手里都拿着爆竹和点燃的香枝,一会不知从哪一个角落里传来一声爆竹爆炸的响声。
肖琳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白天又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头昏昏的有点累。刚吃完晚饭就睡了。不知睡了多久,突然被一阵声音吵醒了。抬起头,看看窗外,窗外已黑糊糊的一片,她勉强坐起身子,拉亮了灯。灯光骤然亮了,她不由把眼眯缝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适应。她听清楚了。是爸和妈在吵架。她刚想下床,弟弟突然走了进来。
“姐,你咋不睡了?”弟弟问。
“咱妈和咱爸又在吵什么?”肖琳没有回答他,问。
“谁知道他们吵什么,还不是瞎吵。”弟弟不屑地说。
弟弟从来不会关心父母是因为什么争吵。不过你也很难弄清楚他们是因为什么争吵。随便一件事他们都能吵得天昏地暗,比如说母亲要扫地,父亲说扫什么,天天扫,地皮都被你扫没了。母亲说,屋子这么脏,不扫怎么能行?你不嫌俺臜我还嫌俺臜呢。父亲说,哪里俺臜了?母亲说,你是过惯猪的生活了你当然感觉不出来。反正就是这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句,就这么一点小事就能吵上一天。经常是吵着吵着,就把陈年烂谷子的事也搬出来了,一件一件数落,数落得肖琳听了耳朵长茧。刚开始肖琳还去劝,但是劝了几次,她就不再管了,你越劝他们吵得越来劲。
“吵吧,有力气就去吵吧。”肖琳恨恨地想。有时候她简直觉得父母要是一直这样还不如离婚掉算了,这样他们也不用跟着受气了,至少耳朵根子能清净清净。
当然肖琳现在不再这样想。她知道自从姐姐不再回家之后,她的话在父母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父亲经常在跟母亲吵完架之后会在她面前表白一番心迹,父亲痛心地说:“你看看你妈那个样子,你说东她就故意说西,我们什么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意见一致过?她分明就是故意跟我作对。你也看到了,这么多年我们过过一天清净日子没有?”肖琳在心里说:“你也没有看看你自己!”但是她不敢这么说,而是换了一副语气,说:“我妈就是那样的人,你越跟她生气,她就越跟你怄。你又何必呢?她说你就顺顺她,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就是扫地吗,你就让她扫好了。地皮扫掉了,我们再垫……”父亲急道:“不是垫不垫的事,关键是你看你妈那种态度……”
跟母亲她也是这样说。她不奢求父亲和母亲能够互相理解,她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她只期求他们能互相让一步,想想这个家,想想自己的孩子。她只差哭出来了,她想说:“你们都在埋怨对方,说自己过的什么日子,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们怎么就这么自私呀!”但是她咬紧了嘴唇,没有让眼泪迸出来。
她穿好鞋子,走进厨房,父亲正蹲在地上抽烟,母亲仍然在数落他。她说:“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刚嫁到你们家你就这样对我……”肖琳截断了母亲的话,说:“又怎么了?”
母亲气哼哼地说:“问你爸去。”
肖琳转向父亲:“爸,怎么回事?”
父亲也气哼哼地,头也不抬:“问你妈去!”然后猛抽一口烟,转头对母亲说:“你还敢跟我提那件事,那件事不是你我也不会那样……”
“你会哪样?你跟我今天晚上说清楚了,你会哪样?现在当着女儿的面你还敢说……”母亲突然哭哭啼啼起来。
肖琳被他们弄糊涂了,她有点生气地跺了一下脚:“你们在干什么呀!吵得声音这么大也不怕街上的人听到笑话!”
“笑话让他们笑话去!”母亲倔强地抹了一下眼泪,说,“我跟他已经过得够够的了!”
“我也早就受够你了!”父亲站起来大声地说。
“好了。”肖琳真的生气了,“你们还过不过这个年!”
父亲和母亲不再说话了。肖琳说:“爸,你先出去,我跟妈说点事。”
父亲气哼哼地看了她一眼,转身出去了。
看门关上,肖琳开始开导母亲,问了半天原来就是为出油的事,母亲是想多炸一点丸子,父亲却说要多炸一点肉。两个人争持不下,就生气了。
“就这点小事呀。”肖琳说。
“不只是这件事,”母亲仍然在抽泣,“你不知道你爸那种人,谁跟他过都得生气,你不知道他做的那些事,脾气又坏,你不敢说他一句……”
“好了,好了。”肖琳劝导着母亲,“爸是做得不对,你说多炸一点丸子有什么嘛,费多少面和油?为了这点事也值得闹成那个样子。”
“就是嘛。”母亲把泪擦干了。
等到肖琳把父亲也劝好之后,她不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头看看夜空,夜空就像被谁抹了厚厚一层黑漆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突然,一声尖啸,几珠炮花在天上炸开了,五颜六色地,把天空衬得异常美丽。
再有两天就春节了!肖琳在心中感叹着,她一边是高兴,一边也略略有点惆怅。一年就这么又过去了,看看自己,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不过,她又高兴起来,自己回来,至少父母这个年会过得更像个年样。
远远地看到弟弟,肖琳就笑了。肖明正站在出站口东张西望。和去年见到他时相比,肖明仿佛又长高了不少,身子就像正在拔节的竹笋,一节一节地往上冒。因为长得太快,衣服就显得有点不合身,裤腿和袖口都往上艰难地揪着。肖琳看出来了,那就是去年她买给他的牛仔服,当时买给他的时候就有一点小了,她实在没有想到这个弟弟会长得这么快,她简直有点低估他了。试穿完毕,肖琳很灰心,说:“脱下,我再给你买去。”但弟弟不同意,说这样就好。说着还真就穿上不脱了。妈妈看到了,批评弟弟,说:“你姐给你买的新衣服,是让你过年穿的。你现在就穿,穿脏了,看你过年穿什么。”弟弟不理会,肖琳笑着说:“让他去吧,只要他喜欢就行。”现在过了一年,是真正不能穿了,但弟弟还穿着,不知道是专为接她才换上的,还是平时就这么穿。
肖明终于看到她了,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接过她手中的行李。肖琳腾出了手,伸了伸身子,身子骨都被行李压酸了,现在突然解放出来,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弟弟埋头在前面走,那一大堆行李在他手里就像两团棉花。肖琳跟他并排在一起,突然发现自己是那么地娇小,这不由又让她转头看了看弟弟。这还是当年那个喜欢跟在她屁股后面的弟弟吗?从侧面看,弟弟的嘴唇上面黑糊糊的一片,他已经开始剃胡须了。他真的已经变成一个男人了。肖琳心中一阵惊喜,但是随之又感到懊悔,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也许应该给他买一个飞利浦那种旋转剃须刀的。
县城还是她出去时那副模样,似乎一点都没有变。只有这一点让她的心安稳了一点,不会感觉到时间流逝的残酷。弟弟找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正在跟那个卷发的司机讲价。
“三块。”弟弟说,“人家都是三块。”
“那不行,”那个司机慢条斯理地说,“至少五块。大兄弟,你看看现在什么东西没有涨价,哪里还有三块的?早就是五块了。”
弟弟仍然涨红着脸坚持三块。
肖琳站在不远处看着,心中不由喟叹,弟弟毕竟还是个孩子呀。而,这个她曾经生活过多年的小县城,也许只有物价变了吧。
“算了,五块就五块吧。”肖琳终于忍不住,在旁边说话了。弟弟奇怪地回头看了她一眼,没有再说话。
坐在车上,弟弟显得有点不高兴。肖琳知道他是为刚才的事。肖琳笑了笑,说:“不就是两块钱嘛,值得这样生气?”
肖明别了别脸,说:“不是钱的事。”
“那是为什么?”肖琳很奇怪。
“我都快跟他搞好了,你突然插一句……”
哦,是这样。肖琳又笑了。
“都是三块钱,我来的时候也是三块钱,就算让他一下,给他四块钱也就行了,你倒好,一下子就给他五块……”
肖琳没有说话,仍然慈爱地看着弟弟。弟弟发现了,也停住不吭声了,脸有点窘。过了一会儿,试探着问:“姐,我是不是有点太计较了?”
“哦,没有。”肖琳说,“是姐姐不对。”
车到村口,停下了。肖琳跳了下来,看到不远处父亲正在跟人聊天,看到她,就站了起来。
“爸。”她叫了一声。
父亲看着她,“嗯”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才说:“回家吧。”说完就转身往家里走去。肖琳和肖明拎着行李默默地跟在后面,就像两个迷途的羔羊突然找到了牧羊人一样,再也不肯放开。
父亲一路上跟街上的人熟络地打着招呼。
“女儿回来了?”
“回来了。”
“回来过年的吧?”
“回来过年。”
父亲一边说一边散着香烟,每个接到香烟的人都嘻嘻地笑着,一边用手指捋着香烟,一边说:“好烟。”父亲呵呵地笑了。肖琳看出来了,那些烟就是去年她送给父亲的。父亲怎么把这些烟存这么久?
去年她送烟给父亲的时候,母亲很反对,母亲说:“天天咳嗽成那个样子,你还给他吸。”肖琳说:“反正你不给他买他也照样吸,与其让他抽那些不好的,还不如抽得好一点,这样对身体的伤害还少一些。”
母亲说不过她,就说:“你就是跟你爸一势。”
母亲这句话说得她很伤心。母亲总是认为她和父亲是一势的,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苦心。从她记事起,父亲就在和母亲吵,一直吵到她长大。她不知道他们都在吵什么,反正每天都要吵。一开始她是躲避,就像弟弟一样。弟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会了沉默,他经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音乐的声音开得很大。疯狂的声音终于引起了父亲的主意,父亲不再和母亲争吵,走过去用很重的拳头擂肖明的房门。
“你放的什么东西,你要把全家人都吵死呀!”父亲冲着房门喊。
房间里音乐的声音小了一点,肖琳听到肖明在门后的声音:“你们吵架就不怕把全家人吵死!”
父亲的脸色一下子唰白,他狠狠地踹了一下肖明的房门,房门被他踹得直摇晃:“你狗日的说什么?!你给我出来!”
肖明没有出来。吃饭的时候也没有出来。父亲余怒未消,对要去叫门的肖琳说:“不用管他,饿死拉倒!”
但是,说句实在话,肖琳能够理解弟弟的心情。有一度她也像弟弟一样,天天逃避在书本里,对父亲母亲深深地绝望。那时姐姐担当了她现在这个角色,顶替了母亲,给了肖琳难得的母爱感觉。这也是肖琳一直感激姐姐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姐姐也受够了,终于有一天,她挣脱了父母,考到了外地,然后在那里结婚生子,并再也不回来了。
“我对这个家受得够够的了。”有一次姐姐对她说。姐姐自从结婚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这个家。她把本来承担在她肩膀上的重担一下子卸了下来,肖琳没有地方再逃避,就
不自觉地开始顶替姐姐原先这个角色。她慢慢地从众人的视野之外走了回来,并成功地顶替了姐姐在父母心目中的位置。以前父母说什么都是肖环怎么样怎么样,然而现在肖环出现在他们口中的频率越来越少,到最后几乎被他们遗忘了,相反,肖琳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父母的口中。
肖琳跟着父亲进了家门,一进门,却看到三奶奶坐在门口。三奶奶看到肖琳了,站起来,说:“二妮回来了?”然后回过头,冲堂屋大声地喊:“肖明他娘,二妮回来了。”
肖琳定定地看着堂屋门,然后就看到母亲拿着扫帚从黑洞中走了出来,看到她了,愣在了门口。肖琳叫了声:“妈。”母亲这才回过神,说:“做了一天火车,累了吧,我给你打水。”说着,拿着扫帚进了灶屋。过了一会儿,端着一盆水出来了。
洗过脸,肖琳开始往外面拿礼物,拿出一件毛衣,说:“妈,这是给你的。”母亲接过了,放在一边,说:“花那个钱干什么?你去年给我买的还没穿呢。”
“那你怎么不穿?”
“那么花让我怎么穿出去?让人家笑话。”
“哪里会笑话,现在城里人像你这个年龄穿得比那个还花。”
“城里人是城里人,我们能跟城里人比?”
肖琳又拿出一件羽绒服递给父亲:“爸,这个是给你的。还有一根皮带。”父亲接了过去,说:“买皮带干什么?我又不是没有。”肖琳说:“这皮带可跟你那根皮带不一样,这根是名牌。”父亲说:“管它什么牌,能用就行了,花那钱干啥?”
肖明在一旁等得有点不耐烦了,说:“姐,给我买什么了?”说着扒着就要往包里面看。肖琳笑道:“哪里会忘了你?”说着拿出一套新牛仔服,一条皮带,一双耐克运动鞋来。肖琳说:“去年给你买,买得不合适,今年这件你试试,别再不合适。”肖琳又拿出一只钢笔,派克的,递给弟弟,说:“你不是要钢笔吗?这只给你。”说起钢笔,那是去年的事了,那次肖琳带回来一只派克钢笔,肖明看到了很喜欢,一直想要,肖琳最后想了想,就送给他了。但是没有想到回去,整理行李,发现派克钢笔又带回来了。给肖明打电话,肖明在电话里说:“我看你有点舍不得,就又给你放回去了。”
肖琳一下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那只钢笔她的确有一点舍不得,那是那个上海人送给她的,他知道她喜欢写作,就买了那支钢笔送给她。肖琳说:“那好啊,没事,明年回去我一定买一只新的给你。”
父母亲看她买了这么多东西,心疼地说:“这得花多少钱呀?”肖琳说:“没事,挣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只要大家高兴就行。”接着她小声问:“三奶怎么还住在咱们家?我不知道,没给她买东西。”
“给她买什么。”母亲说。
“看你说的。”父亲训斥母亲。
“她是回去了,”弟弟说,“结果回去没几天,就又回来了,咱叔咱婶饭都不让她吃。”
肖琳回过头去看三奶奶,正好看到三奶奶也在往她这边看,碰到了她的目光,三奶奶就谦卑地笑了。三奶奶是她的堂奶奶,她有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都不孝顺。不过话说回来,也要怪三奶奶,三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厉害的主儿,没人敢惹的,三个儿子结婚时,她在中间捣鼓了不少事,结果惹得三个媳妇都恨她。那时她还年轻,不怕,三爷死后,她的日子就难过了。后来看她一个人可怜,父亲就把她接到了家里,可是她总是说,自己有儿子在侄子家不好,没过几个月就闹着回去,但是每次回去没几天就又自己夹着铺盖回来了。她实在也受不了那三个儿媳妇。
“明昆是个好人呀。”三奶奶在街上逢人都这样讲。这给父亲带来很大压力,他知道三奶奶这样说的意思,那就是要给她三个儿子难堪。
父亲开始犹豫让三奶奶继续住在自己家里是否合适,但是他又说不出口,就只好任三奶奶的三个儿子媳妇在背后捣鼓他了。
为了这件事,母亲也没少跟父亲吵架,但是他们吵归吵,该给三奶奶吃还给她吃,他们吃什么,她就也跟着吃什么。该让她住也还让她住。在这一点上他们倒是达成了默契。
肖琳不由又回头看了三奶奶一眼,三奶奶又冲她谦卑地笑了,好像要故意讨好她一样。这哪里还是当年那个跋扈的三奶奶?肖琳心中一阵叹息。
4
肖琳到家那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这一年没有年三十,所以什么都提前了一天。本来二十八贴对联的,二十七这天就都贴好了,整个村子焕然一新,充满了喜气。孩子们不懂事,也都放了假,在巷子里疯玩。手里都拿着爆竹和点燃的香枝,一会不知从哪一个角落里传来一声爆竹爆炸的响声。
肖琳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白天又坐了那么长时间的车,头昏昏的有点累。刚吃完晚饭就睡了。不知睡了多久,突然被一阵声音吵醒了。抬起头,看看窗外,窗外已黑糊糊的一片,她勉强坐起身子,拉亮了灯。灯光骤然亮了,她不由把眼眯缝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才慢慢适应。她听清楚了。是爸和妈在吵架。她刚想下床,弟弟突然走了进来。
“姐,你咋不睡了?”弟弟问。
“咱妈和咱爸又在吵什么?”肖琳没有回答他,问。
“谁知道他们吵什么,还不是瞎吵。”弟弟不屑地说。
弟弟从来不会关心父母是因为什么争吵。不过你也很难弄清楚他们是因为什么争吵。随便一件事他们都能吵得天昏地暗,比如说母亲要扫地,父亲说扫什么,天天扫,地皮都被你扫没了。母亲说,屋子这么脏,不扫怎么能行?你不嫌俺臜我还嫌俺臜呢。父亲说,哪里俺臜了?母亲说,你是过惯猪的生活了你当然感觉不出来。反正就是这样,两个人你一言我一句,就这么一点小事就能吵上一天。经常是吵着吵着,就把陈年烂谷子的事也搬出来了,一件一件数落,数落得肖琳听了耳朵长茧。刚开始肖琳还去劝,但是劝了几次,她就不再管了,你越劝他们吵得越来劲。
“吵吧,有力气就去吵吧。”肖琳恨恨地想。有时候她简直觉得父母要是一直这样还不如离婚掉算了,这样他们也不用跟着受气了,至少耳朵根子能清净清净。
当然肖琳现在不再这样想。她知道自从姐姐不再回家之后,她的话在父母心目中的份量越来越重。父亲经常在跟母亲吵完架之后会在她面前表白一番心迹,父亲痛心地说:“你看看你妈那个样子,你说东她就故意说西,我们什么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意见一致过?她分明就是故意跟我作对。你也看到了,这么多年我们过过一天清净日子没有?”肖琳在心里说:“你也没有看看你自己!”但是她不敢这么说,而是换了一副语气,说:“我妈就是那样的人,你越跟她生气,她就越跟你怄。你又何必呢?她说你就顺顺她,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就是扫地吗,你就让她扫好了。地皮扫掉了,我们再垫……”父亲急道:“不是垫不垫的事,关键是你看你妈那种态度……”
跟母亲她也是这样说。她不奢求父亲和母亲能够互相理解,她也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她只期求他们能互相让一步,想想这个家,想想自己的孩子。她只差哭出来了,她想说:“你们都在埋怨对方,说自己过的什么日子,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们怎么就这么自私呀!”但是她咬紧了嘴唇,没有让眼泪迸出来。
她穿好鞋子,走进厨房,父亲正蹲在地上抽烟,母亲仍然在数落他。她说:“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刚嫁到你们家你就这样对我……”肖琳截断了母亲的话,说:“又怎么了?”
母亲气哼哼地说:“问你爸去。”
肖琳转向父亲:“爸,怎么回事?”
父亲也气哼哼地,头也不抬:“问你妈去!”然后猛抽一口烟,转头对母亲说:“你还敢跟我提那件事,那件事不是你我也不会那样……”
“你会哪样?你跟我今天晚上说清楚了,你会哪样?现在当着女儿的面你还敢说……”母亲突然哭哭啼啼起来。
肖琳被他们弄糊涂了,她有点生气地跺了一下脚:“你们在干什么呀!吵得声音这么大也不怕街上的人听到笑话!”
“笑话让他们笑话去!”母亲倔强地抹了一下眼泪,说,“我跟他已经过得够够的了!”
“我也早就受够你了!”父亲站起来大声地说。
“好了。”肖琳真的生气了,“你们还过不过这个年!”
父亲和母亲不再说话了。肖琳说:“爸,你先出去,我跟妈说点事。”
父亲气哼哼地看了她一眼,转身出去了。
看门关上,肖琳开始开导母亲,问了半天原来就是为出油的事,母亲是想多炸一点丸子,父亲却说要多炸一点肉。两个人争持不下,就生气了。
“就这点小事呀。”肖琳说。
“不只是这件事,”母亲仍然在抽泣,“你不知道你爸那种人,谁跟他过都得生气,你不知道他做的那些事,脾气又坏,你不敢说他一句……”
“好了,好了。”肖琳劝导着母亲,“爸是做得不对,你说多炸一点丸子有什么嘛,费多少面和油?为了这点事也值得闹成那个样子。”
“就是嘛。”母亲把泪擦干了。
等到肖琳把父亲也劝好之后,她不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头看看夜空,夜空就像被谁抹了厚厚一层黑漆一样,什么也看不见。突然,一声尖啸,几珠炮花在天上炸开了,五颜六色地,把天空衬得异常美丽。
再有两天就春节了!肖琳在心中感叹着,她一边是高兴,一边也略略有点惆怅。一年就这么又过去了,看看自己,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不过,她又高兴起来,自己回来,至少父母这个年会过得更像个年样。
前一篇:2006年11月4日
后一篇:过年(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