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读笔记 |
读书
相对于其它娱乐,读书真算是一种又经济、又方便的运动。它不限时间、不限地点,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如果说花费,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去图书馆借,如果你连办借书证的钱都不舍得花的话,那么也好办,随便找家书店,只要老板不是特别抠门,你就可以想蹭多久蹭多久。走的时候,书留下了,内容你却带走了。说到这儿,想想也难怪人家书店不乐意你白看书,因为毕竟人家卖的除了那堆纸外,更重要的就是那些字组合出来的内容。你想你一分钱不花还把人家最重要的商品带走了,人家能不生气吗?
生气归生气,蹭还是要蹭的,毕竟除了内容连纸也喜欢的还大有人在。再说了,蹭总没有自己买一本读着方便,如果想重读,那自然更非买不可了。所以书店也并不一定都要关门,而我的存书也就因此越来越多。
我的读书很杂,但是也并非杂得没有边际,比如说天文、地理就少见,物理更是几乎没有,多的是文学、历史、艺术、哲学。人家说通过一个人的读书就能看懂他这个人,想必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女孩子大多就喜欢那些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而男孩子大多都喜欢刀光剑影的武侠,如果一个女孩子不看言情而看武侠,那么大家多少会认为她不像个女孩子,而颇有那么一点男孩子才具有的侠气。相反,如果一个男孩子不看金庸而喜欢看琼瑶,那必定属于多愁善感的类型,少不得写几首结着丁香般哀愁的诗。那么喜欢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大概不是理想型就是思想型吧。
我虽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所以注定做不了专家型的学者。说到底我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趣味主义者,让我一辈子死守着几本无趣的书还不如杀了我。就算有趣,也经不住一辈子读,像那种“半本论语治天下”的高深境界,我暂时还做不到,也不想做。但是要说“读尽天下书”,那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狂妄梦想,自己买的书能读完就已不错。
读书永远也赶不上买书的速度,这是很多读书人的一个悲哀,我也曾试图控制过买书的速度,但是不久就被迫放弃。即便如此,我也不能不说我买的书大多都是精品,都是值得精读,甚至一读再读的好书,但也就因为需要精读和一读再读,所以想读得快也就更加困难。
读了这么多年书,唯一的收获是提高了阅读的品味。人的读书还是分品味的,一个没有读过几年书的人很难想像他会去读陀斯陀也夫斯基,喜欢读小报和故事会的人也难以想象他会喜欢福柯。而天天把小资挂在嘴边的人肯定也不屑于山药蛋文学。但是品味可以有区别,快乐却没有区别,不管读什么都可以很快乐,唯一的区别是有的快乐是来自于感官,而有的来自于精神深处,来自于感官的来得快往往去得也快,来自精神深处的却因为附着了精神的创造而显得更加持久,也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