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读《心经》03

(2012-11-28 10:3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佛学经典

研读《心经》03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

此句总结前面所说,一切法相不可得,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修学的方法四谛十二因缘,智与得均不可得,身心世界万缘放下,妄情尽了,真就显了。悟一切心空名为菩提,了一切法空名为萨缍,心法一如,并无能得所得,以无所得故即是菩提萨缍。

吕祖说,人能了却人空,自空其法,法既空,则空其心,心能空,则归真性,性有所归,这不是返回本来的面目吗?

 

2、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挂碍即牵挂,有我执起烦恼障,烦恼障障性,心不清净,不自在,不解脱,造业轮转。例如眼[珠]与眼[白]相合是为无挂碍,眼与沙不能相合,是为挂碍,又如皮与肉相合是为无挂碍,肉中有刺则有挂碍,”挂碍者,与般若心不相同故,般若心是空,一切法是有,若一切法不空,有与空不能合便有挂碍,若一切法空,法空与般若心空相合便无挂碍。

吕祖云,挂碍,就是心有所牵连。然為性之道,能使其活泼流运,一气运行,这就是明明德的功夫,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还有什麼罣碍,还有什麼思虑,天地即我,我即天地,天地虽大我亦随大,日月虽明,我亦随明,我有一气,随天地呼吸,能与天地同齐,还有什麼罣碍呢。

    

3、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一切众生错认了四大、六尘、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执著我见我所,于是才有六道轮回。菩萨依究竟圆满的智慧,即依般若波罗蜜多,看清楚事实,心中无有障碍,不再有妄想执著。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恐怖,就是害怕的意思。吕祖云,我心既能无罣碍,无思无虑,心空法空,有我而无我,无我而又有我,这就是能达到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我安有恐怖之心呢。

远离,就是隔得远了;梦想,就是心有所触;究竟,是总是这样;涅槃,就是根源的意思。吕祖云,我心有其所触,则有颠倒梦想,无所触,也就无颠倒梦想,远离,是离共所触,久而久之,自然归涅槃的路径呢。

梦境是妄想变现出来的,其根源是五蕴,色蕴是坚固的妄想,受蕴是虚明的妄想,想蕴是融通的妄想,行蕴是幽隐的妄想,识蕴是颠倒的妄想。远离颠倒梦想才能达到究竟涅槃,究竟是圆满佛果所证,菩萨虽不圆满而能分证。

不但见思断了,尘沙断了,无明也破掉几分,称为‘究竟涅槃’。心不可得,法不可得,心与法一如,俱无所得。是为究竟涅槃,又名大般涅槃

 

4、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过去无明尘劳烦恼妄想空,是过去佛,现在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现在佛,未来无明尘劳妄想烦恼空,是未来佛。以般若观照,过去烦恼空,过去成佛,现在烦恼空,现在成佛,未来烦恼空,未来成佛。

吕祖云,若过去佛,再思,是既往而究,所以劳其神,现在佛若有,就劳其心,未来佛若有,则动其意,假若是三种佛皆无有,这诸法也就消灭了,所谓是心生法生,心灭法灭,要知无法即无心,无心即无法,这心法,有连带的关係。要去此诸法,与三心,当得依遵照活泼真常之理,玲瓏清静之心,这就是初步下手的功夫,先去三心,而后去诸法,这不是纯全一团天理吗。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意思上面有提到,此处不再翻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此为尊重不翻。菩提是最上,菩提是最平等,菩提是最真,故又称为无上正真之道。

吕祖云,故是所以是。阿是大。耨是耘耕。三藐是精气神。三菩提是三省。这就是耕耘我的心田,胜似耕庄田万万倍呢,也就是保全个人的天良,能将精培养好,精全而包元气,元气能足,再养其化神、神化而週身,元精、元气、元神,总归一体而归於本性,性之週流,化全身,而总归一心,心者,发而中节,何曰情,由其情而发於理,即曰人道,也是本来心之灵妙呢,心者,即喜怒哀乐未发前,其意难言,难尽其意,故曰三菩提,这就是觉其心的灵妙,即在不言之中呢,也就是克己復礼的功夫,归其性源,即三菩提之道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