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以为我没有愤青的心

(2008-06-24 13:16:02)
标签:

杂谈

有那么几年,总是有突然冒头的文学女孩被指认为像我,她们的特点是大胆且文艺。我有一个朋友,就指着一个公认气质像我的女孩说:她可不像,李轶男那几年叛逆着哪!

 

像我并不是因为我好,如果非要有一个词,似乎像我的女孩当时的文字都很飘忽,孤离。飘忽,孤离也不是好,但在那几年还是挺时髦的。

 

在年轻时,我是干过些很不中规中矩的事,看起来就不那么女孩。特愿意跟在一些60年代愤青后面跑,还真的崇拜过他们。其实,60年代那帮人在10年前就跟如今的韩寒一样,提出过“解散中国作协”的言论,那时还没有网络,被小范围的议论过后就被灭了,据说还得罪了作协的人。

 

那时我也像这样,只要一看到骂人的文章还骂的特有道理就莫名的兴奋,就觉得他对,就愿意跟骂人的人一伙儿。整整10年,我以为这个爱好被现实无情地给灭了,结果这两天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我暗暗地发现自己没怎么变啊,至少这10年没啥变化。

 

但这没有变化,别人看不出来.大家都觉得我变的挺多.

 

昨天依我们头儿的安排去采访,是个做进口红酒生意的成功女人,这两年几乎每个月都有这样的采访,在她的酒窖里,喝意大利的白葡萄酒,谈话大约两个半小时.然后拿了人家送的一瓶带金箔的汽酒回家.在回家的汽车上,我突然想起那句有名的话: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时你寸步难行.回到家,我什么话都不想讲了,睡的天昏地暗,还放了一张别人送的摇滚乐,我的心就是这么个黑洞,我觉得在那里很快乐.

 

昨天的另一件事是<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终于结尾,我觉得结尾挺失败的,特别是方言与李白玲那一段,跳不出一个老套的路子,她得了乳腺癌,他立刻冰释前嫌,爱她爱得不行.这怎么可能?这让我觉得至少李白玲就不那么牛了(我一直觉得方言本来就很弱,而李白玲还挺牛的).

 

这也让我生了另一种感慨,就是我经常想:60年代人赶上那么好的时候怎么最后还不能成功呢?那些号称有批判精神的人最后不都卯着劲儿的希望被承认,当大师吗?然后我就发现如果一个人出生时太饥饿,他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反抗都不能成功,明摆着,这批人的眼界就是吃饭.

 

70年代人也很难成功,70年代人是很放任的一代,一降生饭也吃的不那么饱,70年代人就放弃了批评,好好的做中流砥柱,啥话也不说了.80后是有希望的,他们都吃饱喝足了,没准一些多年来都解决不了的事真被他们解决了.

 

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心就是一张盾牌,坚硬,但不坚强,倔强,但有些愚钝.我为我至今还"愤青"着感到很高兴,也为我要把这种情绪小心收好,常规且友好的生活,感到有点悲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有趣的事
后一篇:他的名字叫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