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数和和不作数的

(2008-03-21 12:14:56)
标签:

杂谈

     (昨日偷了半日闲,看了些闲书,偶得此章.)
    早在好友X的博客上看到胡适的恋情,是与曹诚英,曹曾是胡适原配夫人江冬秀的伴娘,而曹与胡的书信都由江冬秀代管.后来为此事还特意询问过X,X说这事是有的.
    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也都这么说.但令我心折的却是另一段往事,这往事连着另一个人,胡适在北大任教时的学生,后随丈夫迁到台湾的徐芳.
    1936年间,徐芳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系,毕业论文得胡适指导,就是后来的那篇<中国新诗史>,而徐芳对胡适,常在一种单恋的状态中,在<情人小赞>中徐芳写:"单恋人的生命也许永远是冷静,可是,我不起怨———绝不怨他的无情。”在<情诗三首>中又有:“我有一个偏见:单恋的趣味多。”可见,在徐芳的情感世界里,胡适是占有一定地位的.
    在徐芳给胡适的信中,曾附下一首诗:她要一首美丽的情歌/那歌是/从他心里写出/可以给他永久吟哦/他不给/她感到无限寂寞/她说/“明儿我唱一首给你/你和也不和?而在胡适的诗中,也有回应的一首:烦恼竟难逃/还是爱他不爱/两鬓疏疏白发/担不了相思新债/低声下气去求他/求他扔了我/他说/我唱我的歌/管你和也不和?
    但有人称,这并不是他们最深的牵连.曾在1938间,徐芳与胡适来往频繁,徐芳在信中说:"我们在上海找到了快乐."而在胡适的日记中也能找到那段"快乐"的真迹:"舟生来,久不见他了^"这个"久",仅仅是相隔一月.那么可想,他在初见她的时候是曾有"找到快乐"的感觉,但随着徐芳的感情日益热烈,浓重起来,45岁的胡适倒开始犹豫,或回避了.
    1938年间,徐芳曾多次致信胡适,最后的一封是在1941年4月间,当时她与胡已有三年未通信件,胡适时任驻美大使,而徐芳想让胡适帮助自己到美国找到半工半读的机会.那一封信写得尤为恳切,但徐芳后来并没有去得美国,这就有人猜测:胡适见信后并没有帮助徐芳,是惟恐再染"相思新债".
    无论如何,再找不到他恋她的痕迹,比不得胡适为曹诚英作下的<西湖>,那么情谊深长,因为看不见诗人的内心,只看见徐芳的一地相思,所以没有人再能想起这段恋情,这段恋情也便"不作数"起来.
    似乎我们对恋情总有这样的理解:作数与不作数,而其中的标准就是:男人的投入或是强者的投入.恋情,一方寄予了多少痴心,而另一方只要是犹豫,躲闪,懈怠,最后都变成"不作数"的,没有人去管"单恋的有趣",就只看你有没有能耐把这个书生"拉下水".
    其实,"拉下水"又怎么样?胡适这么个现实主义者,要的终究是现世的安稳.到是过了若干年,这不作数的也渐渐浮出水面,诉说这"单恋的有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端阳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