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结号》不像“大兵瑞恩”

(2007-12-21 11:51:43)
标签:

随笔/感悟

李轶男

分类: 文化那些事儿
 终于看了《集结号》,在晚上11点。
其实,我早就知道《集结号》的故事,是因为我所做的栏目在两个月前介绍过这个故事,但后来栏目字数超了,整个故事就被删掉。那个介绍有500字左右,看过那500字我就流泪了,心想:有了这个故事的核儿,影片拍得怎么样都能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结果就是这样。
故事是这样的: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连的47个弟兄在一场阻击战里除连长谷子地以外全部阵亡。原定4个小时的阻击战以集结号为令撤退,4个小时过去集结号没有吹响,又4个小时,还是没有吹响,9连士兵已死伤得差不多,最勇敢的排长在死前对谷子地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但连长没有听见,两派人在战场上开始争论,最后,谷子地还是下令坚守阵地,导致9连除他以外全体阵亡。
战后,幸存下来的谷子地开始相信集结号真的响起过。“集结号吹得蒙住了我的耳朵……”他的47个兄弟在战后被列为失踪人员,他走上一条寻找真相的道路。
经过多次战斗他的部队改了编制,解放后曾经埋葬过47个兄弟的战场变成了煤矿,部队和尸骸都没有下落。谷子地因为曾经被俘,连自己的身份都很难证实。寻找之路颇费周折。
到了和平年代,他终于找到以前的师,下达命令的团长已经牺牲,当年的司号员告诉他,在那场战斗中他根本没有吹过集结号,为了保住大部队,团长没有下令给他们吹集结号。
“明明是烈士,却变成了失踪……”“明明就埋到了这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谷子地在曾经的战场上孤独地挖着煤山,企图找到47位弟兄的尸骸,以证明曾经那场战斗的真实。
电影的最后,沉冤得雪。47个弟兄有名有姓的被追认为烈士,而在地方修水利工程时,47个烈士尸骸终被挖出。
这就是《集结号》的故事。
这是一个导演带着强烈企图心而把电影拍得分毫不差的故事。冯小刚说:“这是一个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他拍的就是这个,所以在开始就消解掉影片的大境界和大视野,不用动脑筋也会把它看明白,看完整。这很符合商业片的运作规则。
它也很有中国式的情怀。它并非在探讨人性与战争,它探讨的就是受委屈这件事,你能允许自己受委屈吗?别人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你能不难过吗?这次的眼泪,我是掉给难过的,是真的很难过,难过与感动有着微妙的差别,眼泪与眼泪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别。
我在看片前打电话给小明,问他看首映的感想,他有点深沉地说:“不错。”他没说更多的赞美之词,看完后我就理解了他的评价,要我说,我也说不错。
作为商业片,它一定是非常成功的一部。它包含了所有卖座商业片的元素,而且以情动人。但我丝毫不认为,它可以作为国产战争大片媲美《拯救大兵瑞恩》,导演的创作意图似乎不在于此。“瑞恩”是壮丽的,《集结号》是合乎中国式情怀的。与其说他是一部战争戏,不如说是部情怀戏,相对于真正的“大片”来说,从技术手段到情感境界都难以说是大情怀。
但把小情怀把私我的情怀做好,也一样值得尊重。
我看过相关影评,有人说谷子地在寻找自己的部队是一种自我救赎,但我觉得除了自我救赎以外,他在寻找的是生命的一个痕迹,来过去过的痕迹。那场战斗存在过的痕迹突然消失了,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证明它真实的存在过,这对于谁来说都是残酷的,不好咽下去。
“降生的时候爹妈都给了名姓,怎么能混着混着就没了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