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接家人的电话

(2007-09-29 11:30:20)
标签:

随笔/感悟

 除了热线,办公室的另一部电话我是很少接的.朋友打电话,多半用手机,单位的电话只有几个人知道.但今天就接了一个.C在接手机,等了一会儿,旁边屋里的女孩们都不接听,只好走过去接了.是找细腰的,但对方叫了她的名字.我一听就猜测是细腰的妈妈,老人家的声音我曾听过一次,当时我在医院,她打电话来宽慰我.那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
我去找,细腰不在,告诉她,她说谢谢,这一次可以肯定了,因为是浓重的东北口音,刚想问候一下,那厢便挂掉.我冲C嘀咕:好像是她妈妈.
虽然平日里接电话不多,但我可以一下子分辨出是家人打的还是朋友打的.这里的分别很大.比如是父母打来,多半会直呼其名,而且连名带姓,不会称呼编辑名或笔名.且,父母打来的电话,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亲切,语气相当"冲".就是知道可能不是女儿来接,他们会认为,女儿的同事也是亲人,没什么陌生感.我想,有时候她们会不会也猜到这个接电话的是谁或者谁,他们也了解她的故事,他们也很想跟她说:"孩子,你现在过得好吗?"但他们多半又咽下去了,不是别的原因,就是生生地咽下去了,就像我对细腰妈妈的问候最终咽了下去一样.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我曾接过一次单单父亲的电话,他的开头是:我是张单的爸爸,我找她."我去转告时就对她说:"你爸来电话了,快接."我们当时都很急迫和严肃,要比别的人来电话急迫严肃得多.
这种微妙只有接电话的人才知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