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百多年前,法国政府为了削减关押犯人的成本,并缓解海外殖民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成百上千名法国囚犯被运送到蛮荒烟瘴的法属圭亚那。这些犯人大部分
是被判长期刑期的重犯,他们在法属圭亚那垦荒并服刑。法属圭亚那位于南美洲东岸的赤道附近,即便是21世纪仍然几乎没有工业,这一地区的经济支柱是欧洲卫
星发射中心(在赤道附近发射更节省染料),不难想象一百多年前这里有多么的落后。这看似两全其美的计划却有着相当悲惨的结局,据统计超过九成的犯人最终都
死在了监狱里,也许是因为生活条件太差,加上远离法国,犯人水土不服,心理上的压力也很大。最终在批评声中,法国政府在二战后关闭了这里的监狱。

【1】法属圭亚那的流放者铜像
监狱虽然被关闭了,但有关监狱的故事却广为流传,主要是和越狱有关的故事。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成为了60年代的畅销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是《巴比龙》,讲一
个关押在法属圭亚那的犯人多次越狱失败的故事。这本小说70年代还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主演中有后来的影帝达斯丁霍夫曼。这部影片堪称经典越狱影片的始
祖,后来的肖申克的救赎等著名越狱影片都受其影响。与其他越狱影片不同的是,巴比龙在电影的结尾将越狱升华到了哲学的高度,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有些人向命
运低头,变得麻木并接受了现实,而巴比龙却不肯随波逐流,最终以一种极为浪漫的手法越狱成功。也许他并没有真正越狱成功,也许这一切都是他的想象,但他依
然是个有梦想的人,即便他已经头发斑白,牙齿也掉了。

【2】监狱旁边河畔的一艘破船,让人想起了电影巴比龙中的越狱情节
本文中拍摄的这座监狱位于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和苏里南的边界,它是这座小镇最著名的景点了。以前法国流放过来的犯人都要先送到这里,再分配到各地的监狱中
去。据我观察,这里监狱的布局和电影中非常相似,虽然电影在西班牙和牙买加拍摄,但很可能借鉴了这座监狱的构造。据说这里的一个囚室内刻有巴比龙的字样,
但这不太可能是巴比龙本人刻的,多半是小说出名后,有人刻上去吸引游客的。说到游客,这里其实并没有太多游客,因为地理位置太过偏远,偶尔有一些游客经
过,也是从这里过境去苏里南的。

【3】监狱的高墙有三四米高

【4】

【5】监狱墙外一角的梯子,估计是方便管理者送东西进监狱,这个角落没有门

【6】监狱的栏杆

【7】监狱外的风光

【8】监狱的厨房

【9】厨房

【10】监狱的正门

【11】大门口

【12】监狱简介

【13】犯人的房间

【14】犯人的房间

【15】牢房的门

【16】部分监狱已经作为民用设施使用

【17】另一部分改装为办公室

【18】监狱里的水井

【19】监狱的厕所

【20】监狱的厨房最漂亮
(作者:孤独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