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峻峰一家】
中国人做事讲究一个中庸,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就拿给夏俊峰之子夏健强捐款的事情来说吧,捐款本身不是坏事,每个有心的人都可以出一份力,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做得过火了,就会过犹不及。给夏健强捐款的事情已经明显做得过火了,有人借机炒作,有人借机发泄,有人借机敛财。不过,就算没有这些负面新闻,给夏健强捐款也应该适可而止,不仅捐款数额可能远超母子的需要,也会给一些人可乘之机。
首先,捐款的数额可能已经远超夏家的需要。以中国人现有的财力和夏俊峰一案的影响力来看,捐款的数额可能在短短几周就远超母子二人未来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继续捐款,就值得商榷了。2006年新加坡一位40多岁的贫穷的散工卧轨自杀,留下两个孩子和他们没有工作的母亲。事发后5天内母亲就接到了50万新币(250万人民币)捐款,这笔钱相当于大部分新加坡人一生收入的总和。于是孩子的母亲亲笔写信给报社说捐款足够了,劝大家不要再捐,并将其中10万新币捐给其他慈善机构。为什么夏健强的母亲张晶没这个觉悟呢?
其次,我们不清楚捐款能否全用在夏健强身上。捐款的使用问题不仅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那些需要公布数额和用途的捐款都能被挪用,何况缺乏管理的民间捐款。前文中那位收到50万新币捐款的母亲在2011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捐款只剩下10万新币,刨除她捐给其他慈善机构的10万新币,4年多花掉了30万新币,这个速度的确太快了点儿。连这个当初劝大家不要再捐款,并把捐款的五分之一捐给慈善机构的母亲都如此,何况其他人呢?因此捐款应适可而止,而且捐款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再次,如果社会热衷于对夏健强捐款,那么某种程度上就鼓励了一些人,利用人们对城管的厌恶和对小贩的同情心理,借机炒作和牟利。新加坡算是这这方面管理严格的了,还经常曝出各种丑闻,前几年捐款的晚会搞得如火如荼。这引起了反贪局的注意,经过调查许多组织慈善捐款的人都被控上法庭,之后捐款之风才有所减弱。这不是冷血热血的问题,因为热血过头的也可能出问题,一个解决成熟的社会有赖于人们的热情去建立一套制度,并由制度来维护社会的运转,而不是依赖于热情本身。
总而言之,对夏健强的捐款应适可而止,并尽量以非现金的方式进行,例如替他交学费,买保险等等。
(作者:孤独川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