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官不贪”是一句俗语,产生于生年代已无从考证,不过古代典籍中类似的表述史不绝书。《左传》
中说“大夫多贪”、“政以贿成”;宋朝的政治家周必大说过“贪吏布满天下”;宋朝宰相富弼说过“廉吏一二,赃吏十九”;连苏东坡也说“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既然中华民族过去5000年都有“无官不贪”这种说法,怎么能怪罪于网民和新媒体呢?他们的想法只是祖先们思维的延续。
那么,无官不贪这种“错觉”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很简单,个人的经验迫使他们形成这种观念。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喜欢“礼尚往来”的民族,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是如此,当一个人的父母做手术需要塞红包,孩子上学读书需要送礼,你又让他如何相信其他人,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会接受别人的好处呢?这就好像西方人对中国人的一些歧视,非所有中国人都那样,但他见到了几个都那样,就“以偏概全”了。能全怪西方人吗?
除了个人经验,作者和老百姓对贪官的定义也存在着差别。作者在文章中搬出来各种数据,想说明贪官的数量占官员总数的极少一部分,其实老百姓们所说的“无官不贪”,很多时候“贪”并不是指贪污,而是指没有替他们着想。“无官不贪”其实是“无官替百姓着想”的意思。虽然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官员在经济上有多大功劳,只要不替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说这个官是贪官。
文章的作者如果能看清以上两点,就不会对看不惯老百姓“无官不贪”的“错觉”了。而且“皇上圣明”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是连几句批评都无法忍受,就别出来做官了。
我走过的162个国家和地区 花了多少钱和时间 孤独川陵是谁 关注我的微博 按国家地区分类的图片 背包入门
欧洲44国游记
大洋洲14国游记 中美南美洲19国 北美洲16国游记 非洲20国游记 独行杂文 独立影评
中亚中东21国 新加坡15年印象
南亚东南亚17国 南极洲极限运动 东亚5国游记
小小小说 股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