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大学入学率孤独川陵孤独星球mkx谢川陵新加坡十年印象 |
分类: 新加坡20年印象 |
亚洲哪个大城市的人学历最低?虽然没有科学统计,如果不算那种大部分人还是文盲的城市,在现代都市中,拥有大学文凭最少城市的肯定是新加坡,这个国家每5个中学生只有1个能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历史上大学生占应届生人数的比例长期低于20%,2000年前大学也只有两所。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加坡有了第三所大学,但适龄新加坡学生当中仍旧只有21%能够上大学。东京、首尔、台北等大城市的大学生比例都远高于新加坡。新加坡政府希望提高大学生比例么?世界还会有政府不希望提高大学生比例?没错,有的,那就是一贯特立独行的新加坡,至少不要那么快。(注:被政府承认的私立大学只有1-2所,且规模很小)
目前,新加坡有170多所小学,150余所中学,却只有20余所初级学院(大学预科),三所大学和五所理工学院(大专)。小学6年后,在中学读4年(成绩不佳可以继续读第5年),然后进行分流,较少人进入初级学院,大部分人进入理工学院(大专),成绩实在不行的进入工艺学院(大约相当于职高)。
从中小学到初院再到大学这是一个明显的金字塔结构,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种精英主义的人才分流制度甚至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了,最近几年名义上取消了小四分流。经过分流,大多数人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工艺学院(类似于大专),学业较差的进入ITE(类似于职高),学习实用的技能。只有少数适龄青年能够进入大学预科,并最后进入大学学习。
从我个人的角度看,这个政策很残酷,一帮小孩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上考场拼命了。但较少的大学对新加坡整体上也有着一些积极的意义。
1)降低雇主成本
学生从各类院校毕业后,他们的起薪也根据他们所拥有的学历来制定,在国有企业控制国家经济的新加坡,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较少的大学生使得企业不必支付太多的薪水,不仅对国有企业有好处,对外来投资者也更有吸引力。
2)降低教育成本
这样的政策还降低了国家的教育成本。不算各类奖学金,政府补贴了将近80%的大学学费。如果有一半人都进入大学,国家的培养费用将是天文数字,其结果很可能是学校降低在每个学生身上投入的成本,资源分散,单个学生能够分享到的师资将减少。
3)增加工作年限,节省人力资源
以新加坡男生为例,18岁从工艺学院毕业,当兵2年后才20岁,按照通常62岁退休的制度来算,可以工作42年。在其他许多国家,大部分人要修读学士学位,甚至出现大批量的硕士学位。其结果是导致一大批年轻人25岁才出来工作,五十多岁就纷纷退休,只工作了35年不到。这对于人力资源过盛的国家来说也许是件好事,但对于新加坡来说却无法接受,人力资源是新加坡的唯一资源。
4)读大专性价比高
越来越多有资格念初院的中学毕业生选择报读工院。教育部政务部长黄永宏在2003年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以2000年为例,共有大约3200名符合初院(大学预科)入学标准但选择升上工艺学院(大专)学生。这个数据表明,目前新加坡的工艺学院对年轻人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此外和大学教育比,工艺学院所学的知识更加实用,在找工作的时候反而更容易得到雇主的青睐。虽然工艺学院比大学差者一个档次,但从所投入的时间、金钱和所得到的回报来看,其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5)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国人才
和日本,韩国,台湾比起来,新加坡人在融入西方社会的时候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震荡,这加剧了新加坡人才流失的状况。特别是70至80年代,受过高等教育的新加坡人有5%-10%移居海外的发达国家(李光耀回忆录)。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如吸引外国人才是政府的一大课题。如果新加坡采用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大学教育的制度,会给外国人才得移入设立更高的门坎儿,也会让本国人更容易移民出去。这对新加坡本身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6)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
金字塔结构的人才分流,可以让国家有计划地把人才分配特定领域内。比如90年代政府提高了各个学府中电脑系学生的人数,在二十一世纪,政府提高了和生物科学有关的院系学生人数。这种严格的人才分流制度,避免了为迎合市民而开设更多大学的,结果导致大学生过剩,无法就业的情况。确保了大部分人有过硬的对口的本领,可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宁可用外来人才补充不足的人力资源,也不能让本地人力资源过剩。(当然,也有失败的计划,作者就是规划失败的例子,所以毕业后转行)
太多高学历的学生还会导致一个社会问题,太多学生一起毕业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不济的情况是,他们只好做那些不符合本身学历的工作,例如大学毕业后去做大专生可以胜任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大学教育失去了意义,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太多大学生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大家只能继续读书,也算缓解就业压力了。
有得必有失,新加坡保持较少的大学对社会很定会有消极影响,例如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对弱势群体不公,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容易产生官僚等等。说老实话,我很高兴大学生这么少,因为我是大学生。
有趣的是,政府给单身青年搞活动的时候也是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开的,政府认为聪明人和聪明人结婚孩子更聪明,高学历的人之间也有更多共同语言。最近这些年,新加坡也不再死板了,但政府内部单身公务员举行活动的时候,依然把大学毕业生和非大学毕业生分开,至少我刚刚工作那2年,也就是03-04年的时候是如此的。
孤独川陵mkx http://blog.sina.com.cn/m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