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人民公园出来,沿着连德路往北走,没多久就到了东风中路,站在交叉口就可以看到路北那一组蓝色琉璃瓦的仿古建筑群,我知道孙中山纪念堂到了。我怀着格外地欣喜,在路的这边走着,站在纪念堂的正对面拍下了上面这张照片。同时,我也在寻找可以过到路对面的路口,可一直走到了东边的另外一个十字路口,依然无法通过,刚好看到有人在跳道路中间的栏杆,俺也就跟着违法了。还好,那阵子是大中午,没什么车,菩萨保佑吧!
如果说2011年哪一个人物被提及的最多,那么孙中山绝对算得上一个。辛亥革命的百年纪念,也让这位革命的第一功臣再次成为公众人物,从舞台到荧屏,从报纸到微博,无处不在的孙中山,着实让四海之内燃起了一股山哥热。
近代中国史上的赫赫人物很多,不过我最敬佩的却是这个被称为屡败屡战的孙中山,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如孔子一般,高山仰止,万仞宫墙。他形象上并不高大,却在国家危亡的时刻显得那么伟岸,当他奔波于世界各地,为中国而呐喊的时候,无人不为之动情。

公园内,郁郁青青,因为是国庆节,园里来了不少的游人,不过在这里,不会有熙熙攘攘的感觉。老迈的榕树支起了一片片舒心的阴凉,翠翠的草坪前端种着一排坚强的松柏,虽然在这南国,松树长不出北国的豪迈,娇小的如同圣诞树一般,当它们燕字排开矗在孙中山铜像两侧的时候,依然会有很浓重的感染效果。粉色的墙壁,大红的柱子,蓝色的琉璃瓦,八角攒尖。“天下为公”的巨匾悬在堂前,那是一句让多少人为之动容的豪言啊,百年过去了,依然掷地有声!
据说这座建筑,从空中俯视是一个“中”字,而地面平视又呈一个“山”字。这是建筑设计师的伟大功劳吧,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游客来说,不是这座建筑外形上像不像孙中山,而是他承载了孙中山。这里是当年孙中山的总统府旧址,广州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先驱,孙中山是出现的第一个高峰,不过之后再也没有人超越他。1929年,刚刚稳定的中华民国兴建了这座纪念堂。蒋介石登上了总统位,但也依然需要这位老国父来给自己拉拢人脉。1931年纪念堂终于建成了,不久就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而堂前的孙中山铜雕像却是很多年以后才得以铸造补立上去的。

纪念堂是收费的,这样一个有教育性质的地方,应该像博物馆一样对公众免费开放。后来去虎门参观威远炮台的时候,那里是免费的,但游客需要排队免费领一张门票,这张门票是用于限客的,每天达到一定数量,就不再发放门票了。孙中山纪念堂很应该学学这样子,要不天下为公就成了空话了。
不管怎么说,就算心里不愿意,但还是乐滋滋地去买了票。走进纪念堂内部,堂内外围墙壁上举办着关于孙中山、纪念堂等相关事件、文物的始末由来展览。开篇便是各个时期的山哥,看着山哥从晚清末年的一个青涩的小辫子到一个苍老的国父,不自觉地会感慨一个成功男人的成长史,居然是如此的巨变,不变的是心中的理想,是对这块土地爱的深沉。
辛亥革命,不管史学家如何评判它,我始终觉得这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大戏。现代史学家把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将一个好好的大清王朝活生生的一分为二,感觉上总是怪怪的。我觉得还是《红楼梦》里贾探春的认识更深刻,“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须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中国难道不是一个扩大的荣国府吗?把一国的衰败归结于外国的舰船利炮,多半是害怕承担责任,自己人懦弱。需得内部纷争到一定地步,一个新的时代才会来临。就像李自成虽然北京当了几天皇帝,但依然把他归为大明朝一样,清朝史书上是不会给他立传传世的。
百日维新就是大清朝的李自成,而辛亥革命便是多尔衮进京了。

中山铜像高5.5米,重3.9吨。基座四面刻着孙中山亲手拟定的《建国大纲》。
从一楼到二楼,看着一张张模糊的照片和信件,一个久远时代的强弦再次被波动。同时,也让我相信,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真谛。孙中山作为近代革命的一个旗帜性人物,他可能没有多少次亲临战场的机会,但他却从未停止过在海外、内地为革命而奔波呼喊的脚步。是因为他这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让世界人为之动容,不难理解今天遍布全球的中山公园,恐怕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人能够享有如此待遇吧。他是一个为中国鞠躬尽瘁的人,天下为公是他的座右铭。
只有一个真正有德的人,才会给人们留下永久的记忆。在今天这个人情冷漠的时代里,小悦悦死了一点都不亏,天国里不会这么冷漠,那里才是她应该去的地方。每年都会有感动中国的评选,虽然每年都有一些人物是一种官方的感动,但也总有那么一些人让我们在深夜独对窗前月的时候,不自觉的潸然泪下。谢延信,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却用自己不够坚实的肩膀默默地为我们诠释着什么是大孝;李灵,一个平平凡凡的乡村幼儿园教师,却用稚嫩的肩膀为几百个留守儿童撑起一座知识的殿堂……从来,德不会从我们身边消失,只是在纸醉金迷的时代下,我们更愿意去数钞票,更愿意去为权势而奋斗,却忘了一日三省吾身的古训,忘记了修身养性才是立身之本。从来没有哪位无德之人能够得意一辈子,在登高之后,他总会跌得最痛。

坐在纪念堂里,舞台上有几个人在那里指指点点的,好象是有什么演出的样子。诺大的会场里,稀稀拉拉的坐着几个人,格外地清净。我久久地仰望着堂顶的藻井,青色的。这是孙先生喜欢的颜色吧,纯正,清澈,不含任何杂质。整座纪念堂建筑群的色调也基本使用了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这是一种物化的思念,也许在晚上,会有一场关于山哥的舞台剧在这里呈现吧,他来的时候,一定会感到很亲切!这里还是他心爱的那片土地。走出殿堂呢,那还是他心爱的土地吗?
从纪念堂出来,在其后面还有一座两层建筑,濒临西门,里面也在办展览,是关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广州的,转了一圈,心潮澎湃一次。广州不缺少近代的东西,谁叫它在近当代中国史上,就是这么一个具有领军性质的城市呢。出了门,就是越秀公园了,作为我广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我在心中积蓄了很久。但那一次,却留下深深地遗憾。


云鹤华表


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
中间无一柱遮挡视线,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

帅哥风流将军蔡锷,他跟小凤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了。





建设中的中山纪念堂

那是孙中山的天国
广州行游记:
光孝寺
南汉铁塔
误打误撞:走进城隍庙 博士·居士·六榕寺
古祠流芳
羊城原点——人民公园
浩然天地间——中山纪念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