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派皇帝汉武帝

标签:
汉武帝班固汉书匈奴刘邦 |
分类: 【西汉风流】 |
小方读《汉书》之九
http://photo.sohu.com/20050113/Img223920416.jpg
《汉武大帝》中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
汉武帝是众多汉代皇帝中最受当代影视圈热宠的一位帝王了,关于他的故事真真假假让后人怎么也看不清楚这是怎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如班固言,“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可以说,是汉武帝为以后千百年来的中国定下来一个基调,一个用纲常和礼仪支撑起来的强大帝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建立起来的。
但在汉武帝众多的功劳中,班固没有提及他北击匈奴,刘彻的谥号为孝武,一个武字就已经说明了在刘彻政治生涯中的重要性。南越、西瓯、昆明等也都闹过战乱,但很快便已经平息了,但只有匈奴始终都在,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后,大汉迫于实力不如匈奴,公主下嫁匈奴单于,同时还有大量的金币锦缎等物资输送过去,这种政策一直持续到武帝初年。景帝时,匈奴再次壮大了起来,频频南犯,掠夺财物,到武帝时就更加肆无忌惮。终于韬光养晦的汉王朝出来了一个鹰派人物,面对如此贪欲十足的匈奴,敢于站出来说“不”了。于是,在汉武帝的生涯中,他总在出兵匈奴。
虽然这个举动让他在生命的末叶有些后悔,但是却不能否认这个举动却让很多后人为之振奋。隐忍,是中国人很推崇的,遇到事情装糊涂,缩头乌龟,站干岸儿,一套套的逻辑让人不得不佩服中国人在这方面的造诣之深,说得好听点便是韬光养晦,今天的装孙子是为了以后当太爷。可以历史的惯性总是在告诉我们,很多时候装孙子一装就是一辈子。汉武帝不愿意当孙子,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还经常不让过好日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汉武帝提出“今欲举兵攻之,何如”时,众大臣都响应了这一号令。没有人提出去合议,去做在谈判桌上解决几代人留下的问题,如果嘴皮子真的能够把所有问题解决了,恐怕人类在进化的时候,就应该把手脚给尽量变小些,甚至没有。可更多地时候,我们总在以和平的名义强调着坐下来对话,诚然对话是必要的,但丘吉尔的那句话很对,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谈判桌上的话我可以遵,也可以不遵,不是永恒的。
当然汉武帝兵发匈奴有失败也有成功,这其中还有李陵事件而引发的司马迁宫刑事件,苏武牧羊事件,等等,每一桩事都很值得人们反思,当然也可以看出一个多面的汉武帝。
读史散记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