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这是第一第二场投资需求结构房产 |
分类: 地产风云 |
新华社记者问:总理你好,房地产问题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提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那么请问总理,政府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李克强总理答: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
李克强说,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还居住着上亿人,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李克强总理表示,当然,我们也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的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则是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关于楼市调控已经进行了十多年之后,一直没有摆脱越调越高的怪圈。新一届政府从去年开始,调整了楼市调控的思路。总体上就是淡化政府行政命令的调控方式,不再发布“国几条”了,也没有出台针对房地产的信贷税收调控措施。政府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大保障房的供应,加大放开城市土地供应力度,试图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调控楼市整体秩序。
2013年的楼市可以看出 “市场供应的部分规范管理,应该保障的由政府兜起来”的思路正渐渐形成。所以,在去年楼市出现了两种景象,一方面是商品房价继续上涨,另一方面是保障房比重大幅度增长。以北京为例,去年出台自住商品房的第一年,就规划了2万套的规模,今年达到5万套的规模。这还不包括原来计划中的经适房、两限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供应量。
因此,通过一年的政策调整和观察,效果还是明显的,社会上关注楼市的浮躁心态正在逐步淡化。但是,政府在楼市调控方面提出的抑制投机和投资需求的主张,一直没有放弃过,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目标也没有提出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双向调控”的措施,应该是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向着稳定健康方向发展的不错的选择。
中央的这个调控思路对房地产行业的后市发展有重大影响,这从最近杭州、南京、常德、成都出现的个别项目大幅度降价就可以窥见一斑。不管什么样的调控方案,最后都要落实到建设一个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上来。这么多年的调控,虽然各种措施不断变化,但是目标一直没有动摇过,就是保民生,让人民住有所居,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坚决抑制投资投机行为。这一年来,我们看到,一些开发商大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还直面危机,甚至发出警告信号。对当前的楼市危机状况,人们已经看的越来越清楚了。中央实行“双向调控”政策,必将给房地产企业造成更大的压力,一方面开发企业将不得不调整征地、开发的节奏,另一方面还要调整销售战略,应对可能持续先的降价潮。当然,不少开发商进军保障房建设,主动承担自住商品房任务也是不得不采取的新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就“双向调控”做出的权威解释是:所谓双向调控亦可称分类指导,即一线城市和其他楼市库存大的城市,分类给出不同的指导方针。对一线城市继续增加供应,抑制、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限购政策不退出。而对于库存量比较大的城市,要控制供地结构、供应结构。
全国政协委员、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的解读也大概是这个意思,他说,中央关于房地产的措施,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针对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调控,分类调控就是指现在的房地产分化特别严重,并且将会越来越严重。第二,要增加中小商品套型房和共有产权的供应,特别是对收入比高的城市通过共有产权房、中小套型房和棚户区改造三个手段来调控。第三,也是“更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遏制投资投机性的需求。实际上房价冲高或者是难以控制,关键是投资和投机在起作用。所以这三句话把它组合起来看就可以得出一个明晰的线路图,这是非常实事求是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