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个卫星城将彻底颠覆北京楼市
文/马跃成
北京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大城市病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北京还能再发展下去吗?除了水资源、交通、环境之外,现在的住房、看病、上学已经能够成为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北京正在从人们心中的圣地衰败为最不幸福的城市行列。
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介绍,在英国伦敦周围百公里范围内,星罗棋布地分散着上百个卫星城,虽然很多当地人走在城里工作,但是完成工作后,不管多么晚都会乘地铁到交通换乘站,然后开车或乘公共交通回卫星城里的家。
卫星城分散了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协调、均衡的发展模式。
北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子母城的发展构想,到80年代开始启动黄村、通州、昌平、良乡四个卫星城的建设规划,后来经过几次调整又把亦庄、顺义、怀柔加入进来。现在这些卫星城已经从卫星城升级后,以北京“新城”的面貌出现,北京这张大饼已经和新城沾边。
北京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最近北京发布《重点小城镇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透露,往常意义上的北京远郊重点小城镇进行重大调整,数量已由2001年的33个,增至42个,其中还替换掉了西红门镇等9个乡镇,新增了八达岭镇等18个乡镇。据了解,此次北京调整重点小城镇,旨在“落实北京城乡一体化”,结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落选的乡镇已列入市功能拓展区或者新城规划区。
这些城镇被赋予了新的城市功能定位,新的发展机遇来到了。
从卫星城发展阶段看,开始阶段的功能就仅在于分散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后来基本独立于主城,其中心区也是现代化的,居民能享受到全面和完善的城市服务,主城与卫星城之间的运输压力于是大大减少。
目前,西方的卫星城建设已发展到后现代阶段。其城市结构为多中心敞开式,高速交通线把卫星城与主城联系起来,主要的城市功能扩散到卫星城,后者的功能已经实现多元化。当然对于北京来说,这个目标还很远。
据了解,北京2020年将建成33处交通枢纽,每个新城均安排2-3处枢纽站,其中大型综合换乘交通枢纽有13处,分别与铁路、省际长途等换乘。目前已建成或开工1/3。
北京卫星城的发展,必然会对北京市房地产业产生重要影响,以前人们强调的地段、地段、还是地段的观念将被调整。就像从前人们总认为地铁沿线是黄金线一样,而今天地铁已经延伸到几个新城,使黄金线向黄金面转变。
由此过去鲜明的中心城区和郊区的房价差开始被烫平,最近有报道说,五环内已经没有万元以下楼盘,而同时,靠近五环的大兴、通州区域的房价也已经窜升到万元附近。
8月29日,通州梨园一个叫K2海棠湾的楼盘再次开盘,售价已经逼近13000元左右,成为当地房价窜升的领头羊。虽然房价涨了,但听说去看房的人还挺多,这说明海棠湾楼盘的地理位置和楼盘建设还是很符合市场需求的。通州梨园的发展得益于八通线的建设,而通州新城的扩展是梨园由小城镇向新城区转变的根本。
上个月,位于梨园附近的九棵树地块拍出了北京远郊地区的第一块地王。后来在大兴地区的几块土地拍卖中,土地楼面价统统超过了6500元的标志线,楼面价接近当地楼价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北京卫星城的发展,过去郊区、远郊区的概念将被彻底改变,新城和卫星城的兴起所带动的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必将颠覆北京楼市的热岛效应,北京房价正在被拉平,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趋势。
相关博文:
2009.8.30 中石油对团购房的回应有点假
2009.8.28
三折购房中石油捅破房价天花板
2009.8.29
房地产让货币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2009.8.12 政府已释放出从紧房地产政策信号
2009.8.27
有钱人投资豪宅带动房价上涨
2009.8.27
新一轮严查囤地最担心半途而废
2009.8.26 壁炉门事件为什么四道关卡都失灵
2009.8.25 官员唱涨房价为哪搬?
2009.8.23 楼市调控:山雨欲来风满楼
2009.8.19 成都“楼歪歪”再次考问地产开发模式
2009.8.19
住建部专家为什么要为高房价哀鸣?
2009.8.18 股市剧烈震荡给楼市敲响警钟
2009.8.18 交易量下降是楼市出现拐点的信号
2009.8.13 居有定所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2009.8.12 楼市呈现自杀式的繁荣
2009.8.12 央行的“微调”主要针对楼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