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困和富贵阶层的人多成功
马跃成
昨天看看中央电视台的《创业》栏目,有个老师讲杰出的成功人士中,有两种人最多,一种是来自条件特别优厚家庭的孩子,另一种是来自家庭条件相对来说相当贫困的家庭。
确实,苦难是一大笔财富,但是以此来论证穷人孩子更有成功的思想基础,总是遇到富家孩子总有更多成功机会的情况。究竟谁更能成功?
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但是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的外地进京人员成了老板,很多很多的进入了富人行列,这些都证明了起跑点底根本不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说,几百万的进京人员,真正成功的才有多少?
成功者什么时候都是少数,但是在北京的当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比例上来看,外来人口成功的比例更大些。又有人会说,外地人没点本事能够到北京吗?其实未必,确实到北京来的绝大多数是普通的劳动者,民工身份依然是大多数北飘人的基本特征。
但是有些人到北京后看到老乡们都发财了,才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所以就有了以家乡某个区域为纽带的创业圈,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进京人员都成了老板,就说明成功不是属于少数极其优秀人才专有的专利。
一般稍好条件的人患得患失,所谓的机会成本更高。其实这也是惰性释然,本来家庭条件好点应该是成功的起点更高,但是很多人以劣根性的虚荣心、优越感丧失了进步的机会,最后被后来者远远超过。
看到了很多人的无本创业、义无返顾、披荆斩棘、跌宕起伏的成功过程,真正感到贫困的基础确实腾飞的基石,他们要出人头地、要过上好日子,只有努力一条路可走,他们本贫困对幸福的追求就更加强烈。
当然,贫困让人有更强的同情心,更强的责任感。所以现在的村官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边远农村的学生,而之前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多。但是我们知道,这些学生确实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而留在大都市里竞争要惨烈的多,大多数也就随波逐流了。
真正的权贵有更好的条件了解更多对未来有影响的事情,也锻炼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良好的教育也会有良好的修养。当然这不能成为91%的千万富翁来自高干家庭有其合理性的证据。
长期在领导身边的人更能了解官场风气,更能了解八股似的行为方式,当然也就更容易在官场里飞黄腾达起来,这是一个踏踏实实地在基层奋斗的人根本也适应不了的。
中国现在确实存在富人不贵族,高干素质不高的现实问题。但是享受更多的教育一定会改变人们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同时,特别富裕也是能够义无返顾、坚持到底的条件,因为像赌博一样,他们赌的起。
实际上,对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最怕的是穷人缺少了自尊心,因为自尊是自信的基础;一般所谓的小康人家最怕满足感,有了满足就不可能再有创造的冲动;富人家最怕玩世不恭、富不过三代。
本来成功一定属于那些一直在努力,一直有准备的人,凭空想象、投机钻营不会有真正的成功。普通人要成功其实也有更多的条件,比如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更深刻地了解社会需求。因此,普通只有有勇气、只要坚持不懈、只要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更快地成功,同时咱们还没有必须成功的包袱和压力,也没有时间表,咱们不是更能轻装上阵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