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拿“供不应求”忽悠房价不灵
鼓吹房价邪涨的人总是有很多的理由支持房价邪涨,比如人口论、土地有限论、城市化论、经济增长论、国际都市论等等。但最近在国家调控政策的干预下,房价邪涨的势头出现了被遏止住的迹象,伴随着一年来股市的牛气冲天,房市却是日渐疲软再难高涨起来。面对这样的难堪局面,房地产市场的“供不应求”论被有些人再度搬出,“供不应求”真的能成为高房价的救命稻草吗?
不能否认,最近几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旺盛的热销之中,一些一二线城市更是热的不得了,很多楼盘的销售甚至出现排队的现象,经济适用房更是一号难求,有的一个购房号都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人们就奇了怪了?难道中国人真的都富裕到这种程度?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房产都一抢而光,好像当年挣抢冬储大白菜一般?
经济学上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理论已经被人熟知,在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商品短缺的市场情况下,就迫使需求者提高价格来得到他所要购买的商品。但这里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而供给也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能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吗?
房价是不是可以完全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可以从需求、供给以及商品这三要素来谈。首先房子这种商品是具有特殊商品属性的,它没有替代品,人们不能买不起房了,就住汽车里吧,或者住大马路上吧。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把房子当成普通商品来自由买卖的,真要那样,来几个比尔盖茨把半个北京城买下来,倒下手就可以赚得个天文数字,还倒腾计算机软件干啥?
由于房子的特殊性,因此决定了它的需求者就应当是全体国民,这里的需求有两个根本点即愿意买而且能够买,当前的高房价显然对广大的购房人来说是愿意买但不能够买,因此说这样的需求不是真正的需求,在这个高房价的市场上实际上已经把广大的需求对象挤出了需求的范围。
事实上对开发商这个供给者来说,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出售房屋这种商品的数量也是受到了土地、政策、银行、规划、行政、环境等多方面的的制约。因此,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上以供求理论做幌子多少都有拉虎皮忽悠人的感觉。
不能否认,当前的买房人中投资客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在这个问题上,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是不避讳人的,因为人家的广告就是“投资俺们这里吧,俺家的地块升值快。”北京高档房60%,普通房30%被非本地人买走就是例证。只有把房子当成投资品的人才会关心房子的升值空间,利润率的高低。而普通的购房人就不会在意房子能赚多少钱了,总不能把房子卖掉住大街上去吧?如果真要把升了值的房子卖掉。可能还阵再买不回来这么一套房了呢?
这两年城市拆迁造成的被动需求也给火热的房地产市场添了一捆柴,羊毛出在羊身上,给拆迁户的补贴最后全部落到房屋的价格上,而拆迁户的一拆一买,无形中给房地产市场增加了大量的交易机会,让市场变的更加火热。
另外,一些爆发户、富甲商人、大量非正常收入人群通过买房行为实现了资金转移、投资升值、洗黑钱的目的。另据统计北京大概有10%的人有两套以上的房子,以房养房、以房抵押贷款买房也是一些专家提供的赚钱招数。
同时为了制造供不应求的局面,卖房人采取了限量分期发售、内部虚假认购、骗取银行贷款等多种手段,在楼盘销售时制造轰动效应,激发人们的购买热情。
可以说面对当前的高房价,两代家庭集资买房,以及具有稳定收入的机关、事业、文化、金融等单位人群,和外国公司、民营企业的高收入阶层年轻人可以被认定是真正的房市需求者,而这样的购房力量能有多大?通过以上分析,真正有需求的买房人有多少就很明了了,这样的高房价继续下去,中低收入人群的买房问题可就只能望房兴叹了。
最近,持币观望的人越来越多,国家的调控政策正在逐项落实,房价在邪涨几轮后的投资利润越来越低,不要说低于5%的利润率,就是低于10%的利润率,谁还在房地产市场上煞费苦心?房地产投资大、变现慢、手续多、税收也不少,特别是今年的北京市场将放量2000万的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持续多年的高房价已经走到了尽头,何以还“供不应求”?
相关博文:
对供不应求的5点质疑
供不应求不是房价邪涨的挡箭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