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推手疲软房价难撑高位
虽然2006年的调控政策连续不断,其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时间之长乃历史之最。然而,调控的效果却难见其效,房价且调、房价且涨,纠其原因,业内专家认为地价高涨、人为因素、银行、地方势力正是助推房价一步一步走向高位的幕后黑手。
但是进入年根,经过了大半年的调控过程,种种迹象表明,四大推手竟也在悄悄地变的疲软起来。
首先是地价的评标方式从36号地开始,一改屡试不爽的高价者得的金科玉律,综合评标法对压低地价攀升效果明显,特别是低房价承诺对加权评分的影响,遏制了地价推房价、房价带地价的邪圈。
人为因素存在实际需求和虚假需求两个方面,其中虚假需求才是恶炒房价推升的原动力,从而也挟持实际需求向着高房价攀升。9070政策、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政策在下半年新开耧盘的落实,使供求矛盾开始逆转。中国人民银行12月20日的一份调查显示,京沪等大城市居民的购房意愿表现出下降趋势,今年底与05年底比较购房意愿平均值从19.7%下降到17.8%,降幅近2个百分点。另外相对前景越来越不光明的房市比较,最近股市的繁荣又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金,使房市的邪涨压力开始减低。
银行是控制房市走向的关键力量,不管是房地产商还是购房人,都依赖着银行的贷款。同时,房地产的衰退也将极大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回收压力,造成呆帐、坏帐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从央行最近的分析报告来看,银行已经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不管是几次调息还是对房地产商贷款门槛的提高,都使从银行系统流向房地产的资金成本加大了不少。
地方政府依赖房地产生存、发展的局面虽然还没有根本改变,但是地方官员以房价涨幅越大、政绩也越大、升职也越快的干部路线已经被高层所抛弃,现在也听不到地方官员间互相攀比谁的房价升值快的叫喊了。与此相反,刚刚结束的北京区县两会上,反而传出了通州拒绝睡城,顺义限制性购房的声音,繁荣当地经济不再依赖卖地、卖房正在成为地方政府的新的选择。
可以肯定地说,进入2007年之后,在一系列调控政策不断取得实际性效果的基础上,新的措施还会不断出台,在以往的四大推手疲软之后,很难再出现别的推动力量,高位房价真的难撑下去了,立冬的饺子已经下肚,三九天就这么着来了,真是高处不胜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