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唐朝人睡觉的床

(2008-06-17 22:32: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有点学问

再谈唐朝人睡觉的床

丁启阵

 

《唐朝人睡觉的床》一文在博客上贴出之后,有网友提出“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应是井床的观点。此外,我自己也还有一些想法没有说,这里就一并写了出来。

 

一、井床就是井台,李白不大可能夜里坐在那里思乡

唐朝叫“床”的地方、事物挺多,除了“胡床”,还有“井床”。请看唐诗:

薜荔垂书幌,梧桐坠井床(唐彦谦《红叶》)

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丛疏(胡宿《淮南王》)

但是,倘若据此立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就是井床,这是讲不通的。说李白躺(坐)在井台上作静夜思,那么,月光也应该照在井台——床——上,而不只是“床前”。再者,这样讲,李白是否也太凄惨了一点,他竟然露宿街头水井边?此外,只要看到一个“床”字,就往“床前明月光”里塞,那么,唐朝人还有“笔床”(就是笔架)的说法,请看:

      白鸟上衣桁,青苔生笔床(岑参《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沙鸟上笔床,谿花彗帘钩(岑参《过王判官西津所居》)。

希冀留书,提携在笔床(鲍溶《酬王侍御》)。

难道“床前明月光”,说的是李白正在写字(誊抄诗文),月光洒下来,李白刹那间误以为是(“疑是”)霜降?这也讲不通,李白明明说“疑是地上霜”。李白不可能趴在地上写字。

 

二、唐朝人一般睡“匡床”

唐朝人睡觉的床,一般情况下是“匡床”。顾名思义,应该是三面乃至三面半有框架的木床。大概就是今天南方农村常见的那类传统木床,高级一点的用红木、紫檀木,精雕细刻,做工十分复杂。其中最复杂者,有号称“千工床”的。“匡床”在唐诗中出现的次数很多,请看例子:

简易高人意,匡床竹火炉(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

山人无事秋日长,白昼懵懵眠匡床(刘禹锡《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盖覆西施凤花锦,身作匡床臂为枕(元稹《冬白歌》。

愿君解罗襦,一醉同匡床(乔知之《倡女行》)。

匡床铺错绣,几案踊灵芝(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遂留梦得眠,匡床宿东牖(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寄问刘、白》)

我推测,孟浩然春眠不觉晓时睡的床,就是这种匡床。白居易下边的诗句可以作我的佐证:

      岸帻静言明月夜,匡床闲卧落花朝。

二三月里饶春睡,七八年来不早朝。

(白居易《喜杨六侍御同宿》)

显而易见,白居易这首诗描写的生活情形跟孟浩然《春晓》颇有相似之处。

 

三、唐朝人纳凉、出家人修炼,睡的是“绳床”

什么是绳床?就是用绳子编织或者捆扎起来的床,类似今天的吊床。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绳床(岑参《上嘉州青衣山中峰……》)。

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钱起《避暑纳凉》)。

      脱巾斜倚绳床坐,风送水声来耳边(裴度《凉风亭睡觉》)。

      洗浪清风透水霜,水边闲坐一绳床(白居易《秋池》)。

      ——以上是纳凉时睡(也可以说倚、坐)绳床。

 

      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王昌龄《遇薛明府谒聪上人》)。

朝持药钵千家近,暮倚绳床一室空(韩《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过斋长不出,坐卧一绳床(张籍《题清彻上人院》)。

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白居易《爱咏诗》)。

自出家来长自在,缘身一衲一绳床(白居易《赠僧五首·自远禅师》)。

绳床欹坐任崩颓,双眼醒醒闭复开(齐己《静坐》)。

——以上是出家人修炼睡(倚)绳床。

我以为,与其把李白月光下思念家乡设定为坐在马扎上,还不如设定为躺在绳床——吊床——上。但是,这也有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李白是夏夜(不知是否仲夏夜)纳凉时分思乡,诗意是否差了不少呢?众所周知,古诗表现思乡、伤感情绪,通常都是以秋天为背景的。

 

“床”,假如是“胡床”,即坐在屁股底下的那种小马扎,“床前明月光”的景象,无论如何是难以想象的!

                                                2008-6-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