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想当年高考时

(2007-06-07 23:57:37)
标签:

往事如烟

当年高考

分类: 往昔岁月
 

遥想当年高考时

 

    得知2007年度高考今天开始,我想起了当年自己参加高考时的一些情形。

    我当年的高考,现在回想起来,轻松得简直有点儿戏的味道。

    我念书的中学是距离村子约十五里地的乡中学,学校位于乡所在的村镇附近,背靠一座小山包,面对大片农田。尽管在当地有不错的口碑,但毕竟只是一座乡村中学。

    我们的中学距离县城二十五里地。今非昔比,真正是今非昔比。二十五里地在今天看来,当然是很近的距离了,花两三块钱,到公路边随便搭上一辆公交车,二十来分钟就到县城了。但是,在那个没有公交车的年代,对于“口袋里没有半毛钱”、交通完全靠双腿走的我们来说,那二十五里地不啻是天涯海角——至少得走上两个多小时。

    那个年代,去一趟县城,对我这样一个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念小学时,有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去县城祭扫烈士墓,出发前的两三个晚上,我就开始兴奋得难以入睡了。到临行那晚,几乎就没怎么睡着。须知,我那个时候可是瞌睡大王,一天不睡足十来个小时是不会醒的。扫墓是凌晨出发,走着去;下午每人花四毛五分钱坐那个年代从县城到我们公社唯一的一趟车。坐车的新鲜感觉,一路的笑闹,至今记忆犹新。

    在去那乡中学念书之前,我前后一共去过县城三四回。除了那回参加小学组织的扫墓;有一回是因为大弟得肝炎在设于县城的地区医院死去,我们全家到县人民医院检查身体;还有一回是跟随父亲,沿途向砖瓦窑厂兜售一地排车砍柴。因为一路都没有成交,一直就拉着砍柴走到了县城。露宿县城街头一夜之后,第二天一早,才在一处江边市场,将砍柴卖掉。在乡中学上学的一年间,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县城。

    因此,到县城参加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十分新鲜有趣的事情。头天到达我们的考场所在地县二中,在一间指定的教室里铺上席子,挂上蚊帐。安顿好之后,同学们就都忙于紧张的备考。有的围着数学老师“卢先生”,听他讲解他最新猜的题目。(每天烟斗不离手的这位数学老师,虽然相貌颇像本乡的农民,但是教书很有一套,因此,被学生们尊称为“卢先生”。那个年代,中学教师被称为“先生”的,本乡除了他,并无第二人。)有的抱着复习用书,找个僻静角落,作临战拼搏。而我,却伙同一位平时要好的同学,到县城逛景去了。黄昏的县城,格外有一种神秘色彩,说不尽一个乡下孩子的向往之情。考试间歇,一有空,我们就到学校附近转悠,高考仿佛倒成了一件陪衬的事情。

    那年高考,考场内情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字:热。县二中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校园里林木蓊郁。考试开始之后,窗外是不绝于耳的蝉声,考场里是一片安静中纸笔相摩的“沙沙”声,可能是抬头惧怕监考人怀疑自己有作弊动机,大家都一直埋头做题,不会做的也埋头装着在做题。考场里的空气有些沉闷,原本就燠热的天气,更加催人汗下,汗下如浆。那个年代我们还不知道空调为何物,充当考场的教室也没有安装电风扇,对付那热,官方就只有一个办法:不时向室内各处洒点花露水。那时候,是允许考生带毛巾进考场的。我高考的那三天,天气都特别的热,我用毛巾擦汗,费去不少的时间。假如考试时不必擦汗,各科考试我应该都会从容不少,或许会因此多挣三五分呢。

    很多人参加高考的时候,心里特别紧张,考前失眠,考时晕场。前两天有同事传授安慰参加高考孩子的高招:弄点维生素之类药片,故作神秘状,于考试前夕悄悄塞给孩子,说是好不容易弄来的国外进口催眠良药——须强调不得告诉别的同学,服下便可酣然入睡,且不影响翌日头脑正常运转。之所以要强调不得告诉别的同学,是怕他们从兜里掏出来交流,一看,大家带的都是一样的药片。把戏就穿帮了。我听后,不禁莞尔。我当年高考,可没有这些玩意儿。就一领草席,在水泥地上一铺,连枕头也没带,我天天一躺下就睡着了,根本就不知道那几十人同住的教室里是否有人夜不能寐。第二天,通常还需要同学把我叫起来。

    我这样说,决不是自吹自擂,意在说明自己当年是多么地沉着冷静,从容应对。恰恰相反,我认为自己当年之所以能够那么轻轻松松地参加高考,除了我自己童蒙未开、不识忧愁滋味之外,我的父母没有给我丝毫的压力,应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2007-6-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笑而过
后一篇:北京的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