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低工资可解决在职贫穷?

(2012-12-18 11:06:31)
标签:

后尘

中大

经营者

角度

竞争力

杂谈

在职贫穷是近年讨论得比较多的社会问题。以前,一般人都以为,失业是造成贫穷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却发现,有一部分人虽然有工做,但由于工资太低,仍无法维持最起码的基本生活,所以称之为在职贫穷。

 

用以上的角度看,在职贫穷的原因是社会上有些工种的工资太低,那只要引入最低工资不就可以解决问题吗?

 

问题是社会未必可以一下子把最低工资订在贫穷线以上。这不但会令部分中小企承担不起,还可以令整个地方在全球失去竞争力。

 

前者不难理解,后者是因为如果同样的工种在别处的工资较低,企业就会把生产线与服务基地搬走。那政府虽订了较高的最低工资,但人民却找不到工作,变成失业贫穷。这可比在职贫穷更苦。

 

因此,最低工资的受益者往往都是一些别的地方抢不走的工作,如清洁、保安、信差、饮食、零售等。但这些都是服务本地人的行业,必须本地人之中大部分有较高的收入,才可以有条件为这类工资提供较高的最低工资。如果一个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只能做清洁、看更之类的工作,这类工作的工资是增加不起来的。

 

其实,同样是做这类工作,在香港做一定好过在菲律宾做,或去一些相对落后的其他国家做。可见要提高一个地方的最低工资是要有客观基础的。前提是先要搞好经济发展,才可以提升最低工资。

 

可惜现时香港的政治气候容不下理性讨论,一讲经济增长就被认为学大陆视发展为硬道理,忽略了分配不均与社会公义问题,属政治不正确。结果,社会都倾向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就是引入最低工资,阻止无良雇主剥削工人。

 

过去两年的经验,证明引入最低工资的确有成效,基层的收入的确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失业率则一样可以维持在低水平。这除了是因为过去两年香港的经济情况较好,工资本身就有条件增长外,还因为香港市场仍有相当高的自由度,经营者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走位,能够把工资上升的成本转嫁到其他地方。这种转嫁最主要就是靠加价,这必然引致通货膨胀。结果基层的收入虽增加了,但生活却得不到多大的改善,依然处于在职贫穷。

 

于是社会上又有更多的呼声,要求政府作更多的介入,例如订定最高工时,限制企业加价,管制商品及服务质素等。结果市场上有愈来愈多的板块失去自由度。下次再加最低工资时,市场的适应能力就会降低。现时,希腊、西班牙,甚至法国,都已没法再利用提升最低工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这条路并不可行,香港没有理由再去步他们后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