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出于好意的财金官员与经济学者,近期纷纷劝喻市民,要小心资产泡沫的风险,不要随便去投机,以免招至承受不起的损失。
无疑,对普通小市民来说,投机绝非致富之道。大部分人虽然都曾在投机市场赚过钱,但最后还是亏损告终的多。所以,劝小市民不要去投机,本应不会错。
然而,金融海啸之后,世情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财政出现问题的欧美国家,纷纷采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企图把自己的危机转嫁给别国。他们自己债务累累,就想透过货币贬值,以后不用还得这么辛苦。香港人素来工作勤奋,有盈余亦有积累,正是他们以邻为壑的对象。在这种情势下,如果仍是一本通书睇到老,劝香港人不要投机,等同叫香港人放弃保护自己,自绑手脚,任由不负责任乱印钞票的国家宰割。
官员与学者是否弄错了?逼在我们眉睫的,其实不是资产泡沫,而是货币泡沫!人们是发现世上的货币太多,远超人类的实体资产,人们是为了保护自己辛勤努力的积累,才纷纷把过量的货币换成稀有的资产。我们不能把这种理性的自保行为也视作是投机,还劝人们不要这样做。
有学者对我说,QE2的六千亿美元,占全球美元总额的比例有限,怎值得近期资产价格这样升法?不是乘机炒卖又是甚么?
其实是,美国的问题绝不是近期才出现的。前后两次量化宽松,所放出来的货币不外二万多亿,相对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企业与个人加起来的过百万亿债务,的确有限。但人们担心的不是新发的二万亿出问题,而是过去所发出的百万亿出问题,这才「大件事」!
过去几十年(可以从打越战算起),美国基本上已进入产出少、消耗多的状态,除了少数几年外,几乎年年都有财政赤字与外贸赤字,只能靠印钞找数。美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债务货币,全球持美元者都可视作是美国的债主。以前大家觉得美国这么强,应该不会有还债问题,所以大家都相信美元。但现在大家发现,美国不但没有还债的意图,还在拼命借多一点,心里怎不担忧?为了自保,全世界手上有美元的人都纷纷把手上的美元兑换成其他货币或买股票、黄金。从近期各类非美元货币与各类资产价格的升法来看,愈来愈多的人正在加入抛弃美元的行列。唯一对美元情有独钟的是特区政府,还是死抱着联系汇率不放。
特区政府想跟美元陪葬,我们没有办法,但我们没有理由自己也不去关心形势,及早防范资产泡沫爆破可能带来的损失。因此,放弃与美元挂勾的港元,改持实质资产乃理性的选择。今天迟疑的人,最后还是会为势所逼,非归大队不可。届时,可以保得住的资产可能跟今天有距离了。因此,我不敢劝人在今天这种情势下也不要「投机」。面对货币战争,我不甘心就此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