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趁子女放暑假,与他们一起出外旅游;发觉他们在旅游车上,不是打机,就是睡觉,不太留意导游的讲解,以及窗外的风景。我曾提醒他们注意,但他们很快就故态复萌。我怕过度严厉会破坏旅游的气氛,只好找其他机会再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
我相信,孩子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与他们成长的环境有关。我虽出生于战后,但父母皆受过战争的洗礼,忧患意识很重。我们在青年的时候,已知道世上的物力来之不易,知道为了生存下去,必须懂得克己,必须趁好日子争取多累积一些,以便在危难的时候,身上不会没有应急的资源。
因此,我在未出社会之前,家里从来都不会有外游度假这回事。我记得,有一年为了回乡探亲,我们兄弟四人与父亲一道,都不再出外理发,改由母亲操刀,把省下来的钱帮补盘川。母亲会裁衣,但不懂剪发,起初当然剪得不好,但为了回乡的路费,我们都不怕同学笑话。父亲既然可以这样上班,我们哪有理由可以不上学。
由于来之不易,所以我十分珍惜这次旅程。我打开全身的神经细胞,去感受旅程上的所见所闻。在火车上,我不但用眼去看风景,还用耳去听火车开动的声音,用鼻去嗅不同车站的味道,连车上的座位、扶手,都一一用手去触摸一番;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我当然不会在车上睡觉。
我自己出外工作后,由于初时收入不高,要到第二年,才有条件第一次作度假性质的旅游。这个机会我当然十分珍惜。我未出发先作资料搜集,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去吸收感受,晚上还要做笔记,生怕把珍惜的一刻忘掉了。
然而,我的子女却没有这种经验。他们踏入小学,已有机会坐飞机外游,近的如东南亚、日本、南韩;远的如美加、欧洲;连冷门一点的印度、土耳其等,也已去过。出外旅游已成了他们长假期的例牌活动;这叫他们怎懂得再去珍惜?我真有点后悔,是否应该这么早就带他们出外旅游,或许让他们长大后,凭自己的收入去外游,他们可能会得益更多。
我相信,生于忧患的人,才会对自己所处的环境特别关怀,他们知道危机四伏,必须打醒精神留意身边发生的事,不然就会反应迟钝,或者选择错误;这些都是可以致命的。可惜我们的子女都不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们的生活太安逸了,一点危机感也没有,所以他们可以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连窗外的风景也懒得看。
不只我的子女如是,很多时下年轻人都有被宠坏之嫌;我真担心,一旦环境出现异变,他们是否还有求生的能力?我眼中的世界,就从未有过永恒安逸的保证。

加载中…